


今天是520啦,大家都出门约会了吗? 每到这样的节日,小印就感觉这个世界上仿佛只有我没有恋爱可谈。 不过小印最近发现,很多电视剧里的男女主角,也都开始不谈恋爱。 全男主剧集频繁出现,它们都不以爱情为主题,开辟了很多新的主角关系模式。 比如正在热播的《无眠之境》,还有之前备受好评的《猎罪图鉴》,都是用双男主的形式讲悬疑探案故事。爆款剧集《漫长的季节》,也同样以全男主的阵容叙事。这样一系列的剧集,都让大家看到了非爱情剧的强大市场。除了这些全男主剧集,近期也出现很多明明是男女主的配置,但依然不以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剧。上周刚刚播完的高分台剧《不良执念清除师》,男女主就是组团“打怪”,并没有萌发出爱情。剧中两人,外加男二组成了一个帮死者清除执念的小队,各自发挥优势助人为乐,可以说是纯纯的革命友谊了。还有这几天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平凡之路》,男女主也仅仅是同事。一直以来,我们都默认了男女主必有爱情线的“铁律”,如今见到没什么CP感的男女主,大家一方面会觉得新奇,另一方面,也会不适应。不知从何时开始,“男女主第几集在一起”已经成了我们看剧的第一动力。而最近走红的《不良执念清除师》和《平凡之路》都证明了,男女主不谈恋爱的剧也可以很好看。现在的很多剧集不讲爱情,主要是因为爱情故事大多剧情类似。观众们已经看了这么多年爱情剧了,各种情节都已烂熟于心。如此,继续生产爱情剧,就很难做到独特脱俗,观众也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此时,不谈爱情的剧集,必然迎合观众多变的审美,能够做到广受欢迎。然而即便如此,爱情剧仍然占据电视剧主流地位数十年。似乎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电视剧里,男女主角都在谈恋爱。尤其在一些偶像剧里,好像没有爱情,男女主就无法生活似的。以至于很多剧讲到最后,主角仿佛人均“恋爱脑”,除了恋爱,啥都不干。从早年间的琼瑶剧,到后来的偶像剧,都充满了爱情元素。就连主打江湖义气的武侠、功夫剧集,也少不了男女主的“眉来眼去剑”。男女主角的“相爱相杀”,或是如胶似漆,或是虐心悲情,都充满了戏剧性。对于观众来说,剧中种种,终究不是现实中自己的经历,所以他们的故事越是抓马,就越是好看。在爱情剧里,情绪大开大合的情节,更有利于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释放压力。比起商战、权谋、刑侦等其余题材,爱情是更多观众都有过亲身体会的经历。爱情中的小心动、小吃醋的情绪,观众在剧中看到时,就会认为这部剧编写得很真实有趣。因而去表现爱情故事,是最容易让观众有所共鸣,从而持久追剧的不二法则。值得一提的是,爱情故事也是表现人物多面形象的一大“利器”。所以电视剧中的恋爱情节,有利于塑造更加丰满可信的人物形象。男女主的穿着和用品都更有机会在剧中得到特写镜头,这就给了服装和日用品品牌很大的商机。况且爱情故事的主要受众,是消费力量最强的青年群体,这也引得许多品牌更喜欢把广告投放到爱情剧集中。站在电视剧制作方的角度,拍爱情剧更容易招商引资,何乐而不为呢?在当下的影视剧市场中,爱情剧固然还是一大主流,但也已经逐渐出现了各大爆火的非恋爱题材。恋爱剧虽然经久不衰,但是总会腻,于是非恋爱剧集应运而生。其实并非如此,恋爱情节并不能作为一部剧集质量的界定。形式的突破必然会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观众基于这份新奇感而认为这是更高级的剧集类型,但这并不意味着剧的质量就是上乘。不讲爱情的《平凡之路》里,女主角家庭的各种狗血矛盾情节,也一样被观众们疯狂吐槽。而只要创作者深入分析,用心对待,爱情故事也可以表达得很深刻很高级。比如剧集《父母爱情》,完全以爱情为主题,也同样收获了不俗口碑。爱情的确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情感关系,但也正因如此,爱情剧里的种种表达一旦失真就会立刻被观众捕捉到。观众们对于爱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剧中人物的情感是否符合逻辑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当代年轻人“内卷”严重,爱情在年轻人们心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小。工作学习的各种压力,让年轻人们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变少,也更没精力去恋爱。爱情一方面变成了某种奢侈品,只有“有钱又有闲”的人才能拥有。另一方面,当代信息高度发达,年轻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从小说、影视中看遍爱情。比起爱情,或许实体感更强的金钱,对大家更具吸引力。非爱情剧的出现,于观众而言,也更能增加观剧的趣味性与参与感。男女主不是“官配”CP,就相当于把配对的权利交给了观众。观众想嗑哪对CP就嗑哪对CP,观剧体验也就更自由,更有趣。说到底,男女主不谈恋爱,对于看惯了爱情故事的观众们而言,只是一种更特别的形式。与其说大家开始喜欢看不恋爱的剧,不如说有逻辑、不烂俗的剧集始终是观众的“one pi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