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福林:赵智新诗词浅析

 杏坛归客 2023-05-20 发布于山东
纵横自有凌云笔
——赵智新诗词浅析

文/高福林


    诗评岂是一件易事?既不能“迷之粗鄙化”,也不能“迷之学理化”,要深入浅出、鲜明生动、朝气蓬勃,让人能够读得进去,而且有营养、有收获、有阅读快感的格调滋养和性灵风韵。好有原因,差有理由,不偏不倚,中肯到位,这样,才堪作为诗坛佳话。有诗友问我“先生作诗评的原则?”我说:不惟上写,不惟利写,不惟情写,只是有感而写。近日读到赵智新先生一组诗词,情感一时被触发,便有了要说几句的意愿。没办法,谁叫你“有感”呢,“有感”就写!至于能否提起诗友们的“阅读快感”就不是我说的事了。好了,闲聊几句,书归正题。

       一、善用拟人

       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物当成人来写,使之具有人格化特征。使用拟人可以达到三个作用。一是可以使情景交融;二是可以更好地烘托气氛,抒发感情;三是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言行和思想感情,更生动逼真。我们举例来说——

自驾途中过赤壁

故垒雄风在,惊涛濯默苍。

江鸥千古梦,道是忆周郎。

       此绝为一首感怀诗,旨在写诗人在自驾经过赤壁时的所见以及引发的思考。首句故垒雄风在”,是视觉带起的眼前景象,很是厚重。故垒,曾经的遗迹,语出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句说,曾经的赤壁鏖兵之处,总觉得有一股内在的令人为之折服的魅力存在着,正是那种“折戟沉沙铁未销”的场面。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第二句的到来将会与首句产生强烈对比,倾泻而出的即是不可阻挡之势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惊涛濯默苍。”是听觉触发的远观景象,正像苏轼词所描绘的那样:“乱石穿云,惊涛拍岸”,大江东去的汹涌澎湃,不断地冲洗着两岸静静的苍山。惊涛本是“动境”,而“默苍”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在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做到了游刃有余,“濯”字神奇地使动、静结合的如此让人难以割舍!这样,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接近“故垒”,阅读“惊涛”,体验被冲洗的“默苍”。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濯”是一种美。王羲之诗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天地人完美的结合。当人籁天籁地籁溶合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江鸥千古梦,道是忆周郎。”第三句转,拟人,借“江鸥”说事,“江鸥”之梦即诗人之梦也,“江鸥”在这里“千古”的坚守,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知而不可见的梦想。而这个梦是什么呢?尾句“道是忆周郎”,是表示“江鸥”仿佛“梦”的内容,所以这说明诗人笔下“江鸥”人性化了。这里诗人以“道是忆周郎”来表现“千古梦”境,以“江鸥千古梦”来表现人的“忆”之强劲,手法是很高明的。这里,诗人运用拟人十分恰切,丝毫无拼凑痕迹。“江鸥”本就是江上的一种常见意象,它和人有着十分融洽的关系。唐代崔道融诗曰“白鸟波上栖,见人懒飞起”,就形象地表述了人鸥的亲密。所以,借江鸥代言,不能不说是一种巧思妙想。

       二、巧作夸张

       简单讲,夸张就是把事物的特点放大或者缩小来描述。运用夸张手法,通常有两个作用:一是让描写的事物特点更鲜明;二是让人物的感情更深厚,也更形象。我们举例来说——

登潮州凤凰山

凤峙云涛我为雄,银河飞瀑震龙宫。

遐瞻皓月凌沧海,独揽江天一道虹。

       这是一首登临写景的七绝。诗的内容记录了诗人《登潮州凤凰山》的所见所感。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潮州凤凰山的山海一色的形胜特点,诗中有我,奇妙生姿。

   “凤峙云涛我为雄,银河飞瀑震龙宫”,这两句是写凤凰山自然态势。第一句正面描绘主峰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峙字,倍显突兀醒目,与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卓显其雄伟壮丽;“我为雄”,其实就是“山高我为峰”,有高耸入云的绝峰,而“我”傲立于峰之巅,环视群山俯伏脚下,远近景色尽收眼底,是怎样的令人心旷神怡呀!此句不但把凤凰山非凡的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而且凸显了更进一步的“我”的存在。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凤凰山银瀑飞泻的震撼,说这瀑布是天河之水,把大海中的龙宫都给震动了。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辰大海,非但不觉高处不胜寒,反给人旷阔感,以星辰大海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凤凰山的向往。

   “遐瞻皓月凌沧海,独揽江天一道虹”两句,是诗人由激昂咏叹回归平静思考。“遐瞻”,乃诗人超视距的意念判断,属于虚拟的视觉反映,可理解为“假如”的意思。转结两句是说,假如一轮明月从遥远的东天凌海而来,你一定会看到“江天一道虹”的神奇壮观。诗人用“遐瞻”写出了穿越昼夜的心理状态,从“遐瞻”到“独揽”,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凌沧海”的“皓月”与“江天一道虹”的美妙,是不会被任何环境障碍的。这样,诗人的心胸之大就不言自明了。

   全诗用夸张的艺术手法,且语言自然朴素,形象活灵活现、生动逼真。堪称字字惊人,平中见奇的佳作。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大有李白《夜宿山寺》诗构思、造句之妙。

       三、精于比喻

       比喻,就是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它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使人物形象鲜明,使景物形象化,使语言的含量扩大,给人丰富的想象。 我们举例来说——

回乡农民工

久别归来晩,临门日已斜。

乌衣疑蹇客,老犬露獠牙。

未语声声咽,回瞻步步嗟。

乡情何处觅?且问杜鹃花。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叙事诗,诗人用第一人称,通过“回乡农民工”对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久客游子喜归之意。

   首联的“久别归来晩,临门日已斜”,交代出了回乡的急迫心情和时间节点。农民工已经兴匆匆从打工地归来,于傍晚时分到了自家门前。这两句中“久别”、“临门”,“归来晚”、“日已斜”,虽不是工丽的对偶句,但却具含深情、别开生面;而且跨度、意念相间,色彩明丽。“晚”字体现出这个事早就应该发生,“已”字表达了对“临门”“晚”了的无奈。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夕阳下农民工风尘归来的感人图景。

   颔联借“乌衣(燕子)”、“老犬”的表现来比喻农民工的漂泊日久,“疑蹇客”、“露獠牙”便是这种表现的最好诠释,把离乡日久表现的十分深刻,就连家里梁上燕、看门狗都不认识自己了。此联使用喻体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与人关系密切,这种比喻可以说是精准巧妙,入木三分。此联语意陡转,将上联描述的画面一下扯破,有一股悲凉凄切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看到“乌衣”、“老犬”的形象时十分沉重,令人有不忍之情。特别对句“老犬露獠牙”,比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句更耐琢磨,有点让人潸然泪下。这两句诗写得流畅自然,惟妙惟肖,感情真挚。

   颈联“未语声声咽,回瞻步步嗟”,是情感的细述。回家了,回想一年的遭遇,那是百感交集,遭遇新冠疫情,工打不成,钱挣不到,不是封控,就是隔离,一不小心却还是中了招,真是一步一难、欲哭无泪呀。此联不但写得十分工整,而且巧妙的用“声声”、“步步”两个叠词,更加重了这种感叹的升级。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乡情何处觅?且问杜鹃花”,心绪再转,情意更切。特别用反问句,更使意境生新,余味绵绵。“且问杜鹃花”,主人公没有直说,这比说了更妙。明明是自己在外的时间,分分秒秒都在思念家乡、思念妻子,偏偏这时有人问“喂,想媳妇了吧!”,他却说“这事你问我媳妇(杜鹃花)去呀!”把妻子比喻成杜鹃花,绝妙!杜鹃被李白比喻成“思乡”鸟,白居易也说“花中此物是西施”,此处作者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义,可谓别具匠心。

   《回乡农民工》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且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这正是作品的成功之处。

       四、妙用省略

       为了表达的简捷,省去句中可以省去的字词,即是省略。诗受形式和格律所限,句短字少,且要求蕴含丰富,同时兼顾声韵美、内容美和意境美,没有省略的精彩运用,要想达成这个效果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举例来说——

【越调·天净沙】秋思

   空山落叶浮鸥,丹枫旅雁孤舟,野径寒塘钓叟。霜飞月瘦,异乡人望乡愁。

       这支曲用了和马致远相同的曲牌名,曲题也相同。应该属于模仿马曲的作品。这支小令基本做到了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五句二十八字,凝聚了深远的意蕴,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表现了独特的风格。

       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空”“落”“浮”“飞”“瘦”等字眼,把秋色点燃十分隆重的同时,多少使人感到有点悲凉。而最后一句“异乡人望乡愁”作为曲眼,自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异乡人”活动的环境,作为“乡愁”的触发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小令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情达意,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秋日图画。这首《天净沙·秋思》并列的意象组合达到了十一个,比马致远同题小令还多了一个。这些意象都呈现了由下及上、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排列。由于开头“空山”是触感,最后“钓叟”是人物,角度描写发生了变换,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均未超出秋的范围。第四句的“霜飞月瘦”,对前九个意象有统摄作用,在自我放大的同时,也把每一个具象作了收纳,起到了视野层层扩大,意境步步拓开的作用。

   诗人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省略、白描手法,以极少的文字,表现了庞大的内容。说到《天净沙·秋思》,诗人受马曲的影响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行了重新创作。为了突出与强化乡愁的情感,诗人对景物作了精细地选择,尽量让适合自己情怀的意象入曲,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

       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杜甫《春望》、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均有使用,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到了马致远则做到了极致,用字之简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诗人对此深有所得。我们看看他的省略运用:

   “空山落叶浮鸥,丹枫旅雁孤舟,野径寒塘钓叟。”

      (在)空山(中)(堆满了)落叶,(山溪中)浮鸥(嬉戏),孤舟(如叶)丹枫(半岭)旅燕(北来),野径(伴着)寒塘(和)钓叟。这就是我们补全了的语句,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把语句中的所有主语和谓语全部减去了,但读者又不觉得那里有问题,这就是省略的妙用。

       五、诙谐不俗

       诙谐幽默,比喻言语、举动机智风趣,使人忍俊不禁。是谈吐幽默风趣的搞笑语句,多来自民间大众,属于“俗”文化范畴。俗语用于诗词,自然不能照单全收,应经过诗人的精心挑选和包装,使俗语起到既能逗人一乐,又可点缀活跃诗意的作用,这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举例来说——

渔家傲·春晓

       雨霁云开天欲旦,夭桃媚柳花纷绽,翠鸟高歌春意乱。悠悠看,山川米聚千峰灿。     破雾寻芳偕老伴,风敲玉竹频操缦,独揽风光如梦幻。声声叹,归鸿笑我空头汉。

        这首词是作者写春日黎明的作品,写景抒情轻松自然,此词除善于将诗家语融入外,还显现了诙谐幽默。

       上片,起首三句点题、报时、写景,步步深入,极为隽永。足见诗人善于融炼字句之功力。他用“夭桃媚柳”来定位“春”,用“翠鸟高歌”,烘托春光烂漫,用“天欲旦”标注了黎明。意境调合得巧妙自然。“欲”字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朦胧的动态、宁静的色彩。“悠悠看”两句,“山川米聚”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扞援呴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洪昇长生殿·神诉》:俯视尘寰,山川米聚这里意为: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形容层次幽深,反映出“千峰灿”的深度和高度。

       下片“破雾寻芳偕老伴”一句,见出诗人的人性善美、夫妻共忧喜,与山水花鸟通性情的悠闲情致与恬淡心境。“风敲”句,从听觉、视觉共振中产生感觉,“风敲玉竹”的声音比喻成仙女在弹琴,这犹似天籁的乐音,任是白发翁妪也被沉浸在“梦幻”之中。歇拍让人眼前一亮,不但用拟人写“归鸿”,而且诗人夫妻陶醉于天籁之音的“傻样”,被路过的“归鸿”“嘲笑”为“空头汉(笨蛋)”。当然这里的嘲笑是一种幽默诙谐,从“声声叹”三字来判定,归鸿和诗人应该还有一段对话,归鸿:“喂,呆在这儿干什么呢?”诗人:“我仿佛听到仙女的琴声”;归鸿:“那里有仙女的琴声,分明是风敲竹叶的声音”;诗人:“但我觉得这就是仙女的琴声啊!”归鸿:“哈哈,不和你说了,原来你是个“空头汉”呀!”受到了归鸿的嘲笑,所以诗人才有这“声声叹”!这“声声叹”正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

       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归鸿”的一笑加以融合,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出现了物我两忘的梦幻境界。所以,一个幽默诙谐的俗语产生的艺术效果,令全篇顿时出彩。

       赵智新先生对诗的理解度很高,有大量的作品被各种媒介推出,网络上有无数的粉丝。至于我说的这几种情况,他的很多作品都有类似的表现,有兴趣的诗友们可以予以追踪品赏,从中自可寻取到不一样的感觉。


高福林专集

【作者简介】高福林,男,汉族,1954年1月出生,山东省冠县人。号三善斋主,笔名一苇子、百衲生。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聊城市作家协会顾问,中国丁芒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1969年以来在全国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出版有诗词集、新诗集、散文集、长篇小说、长篇人物传记、诗词学习工具书(30余万字)等多部专著。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奖项,作品被收入《世纪诗词大典》等多种版本,辞条入选《中华当代诗人作家》影集。

门前风景雨来佳

总  顾  问蓝   天

总       编:高福林

责任编辑:王亚梅


《丁芒文学》

丁芒文学艺术研究专刊公号    平台宗旨:高标准追求,正能量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