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经方 | 2022国际经方大会学习连载(一五四)

 经方人生 2023-05-20 发布于四川

2022-10-15

基于方证的形神共病寤寐病证的诊治思考

图片

概  说

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道。我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中医院神志病科王挺。今天向大家汇报与分享的是,《基于方证的形神共病寤寐病证的诊治思考》。

同道们都知道,临床中以睡眠障碍为主诉的病人是比较多的。这类病人通常在门诊或者是在病房,以睡眠障碍为主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感觉这类病人的临床主诉症状很多,也很繁杂,有时候病程也会比较长,病人的痛苦体验比较深。如何在临床上通过使用经方来解决这类病人的问题呢?

前辈和同行都有很多这方面的经验和论文,从临床的实践当中,我们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思考。这类病症通常很多见也很复杂,我们使用一张处方,使用一些药物,有时候会有效,有时候疗效并不满意;有时候一开始有效,维持时间也会有问题。如何在临床上通过使用经方来解决这类病人的问题呢?

我们看能不能基于方证思路,对这一类同时具有形神兼病,以睡眠障碍为主诉的这类病人,会有一些方法。通常可能大家都会认为,用中医的术语来讲,我们使用一些“不寐”,或者是“不得眠”“不得卧”等概念去描述。从和同行的交流当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大家对“睡眠障碍”和“失眠障碍”会有一些词义上的混淆。

睡眠障碍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失眠这块疾病可能是这一大类疾病当中的一种。如果提到睡眠障碍的话,可能我们大家只想到以失眠为主诉的,这个思路就会比较窄,所以在这个课程当中,我们会把“寐”和“寤”,既包括睡眠状态也包括觉醒状态一起讲,就是睡眠和觉醒这两种状态可能会一起发生障碍。这样就比我们原来讲的跟失眠有关,跟单纯的不寐有关所包含的病种会更加多,临床上我们所能看到的症状也会更加多一些。

一、粗守形,上守神

形与神关系

1. 形具而神生:先精后神

2. 形者,生之舍;神者,生之制:失位则皆伤

3. 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觉乃发:认知过程的逻辑

4. 神伤及形:精念存想泄于目则见其形,泄于耳则闻其声,泄于口则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

关于形和神的关系大家也都很了解。我们在看经方的方证也好,看经方的条文也好,对于形的描述有很多,虽然临床上不同于症状的描述。跟神有关的症状相关记录也很多,比如癫狂、不得卧、不得眠,或者是烦和躁,这些症状也都有。对形和神的关系实际上大家可能会都有一定的认识。

我们对形和神总体上的基本观点是,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这个是我们临床上比较强调的,也就是说这个病人在你面前的时候,他会跟你讲一大堆症状,既有关于形的,也有关于神的。比方说他仅仅是个失眠,是一个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的失眠为主诉的障碍,可能是一个偏形的病变。我们再进一步的询问以后,会发现他可能还有一些情绪与心理上的问题,可能是跟他的神有关系。

我们经常会忽略神跟物的关系,比如说一个重大的刺激性事件,一个让他很不愉快的负性事件,或者是他的生活中有一个很重大的变故,病人在一个应急的情况下,对他的形和对他的神就会产生干扰,这个时候往往是病人在就诊时,我们需要反复地去问他,去做分析。我们说: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对这三个元素的充分的注意会特别重要。

神的内涵

1. 神之灵:神、魂、魄

2. 神之用:意、志、思、虑、智

3. 神之别用:情、欲、愿、好

至于形神的传变大家也很容易理解,很长时间的形病会影响到神。一个很严重的精神情绪上的问题,肯定会影响到我们躯体上的症状,大家也是比较容易理解。

对于神的辨别,我们通常会用一些很常见的词汇“安神”“宁神”,但是在我们专科领域对“神”这个字会有一些更深入的分析。现在临床上我们用得比较多的,是把神分成三个层次的结构,最底层的层次叫“神之灵”,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神魂魄。

这里的“神”通常是我们中医所讲的狭义的神,也就是我们在觉醒状态下,我们的精神意识,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们的判断能力,还有我们的认知。强调的是在一个比较清醒的状况下。

“魂魄”通常是讲的一些本能上的反应、本能上的潜意识、本能的动作。比如我们要去觅食,我们要去做生命延续之事,我们称这些跟本能行为有关的为魂魄系统。神魂魄系统是形具而神成,就是有了“人”以后,即有了生命以后,先有精,然后再有神魂魄。神魂魄有了以后,形成物。这三个东西相遇以后,会发现一些跟神魂魄有关的动作,我们把它称之为叫“神之用”,也就是所谓意志思虑智。

这些内容大家在“中基”上也会有所了解,但是在我们专科领域会把它讲得再深入一点。

通常是指是意念、一个想法、一种比较短期的记忆。

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记忆,是一个固定不移的意念,所谓的人志向远大。

“意志”我们通常会一起讲,《黄帝内经》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描述,“意志” “志意”这两种精神思维活动不但对我们的精神,也对我们的形体具有一个调控的作用。作为形神关系中,意志很坚强的人做一件事情时会更加坚决,会更有持续性,会更能成功;意志很软弱的人,会出现另外一些动作。

就是思考,人的思维活动。

通常是一些比较深入的思考,我们叫深思熟虑。

“思”“虑”这两个字也会在一起用,是一种不同的思维形式,是具有更深度和广度的思维方式。人有意志了,有一个“思”,还有一个“虑”。

最后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能力,一种感知能力,一种分析判断的能力,综合起来会形成三观,提高我们的能力。我们把这种最后的结果我们称为智慧,有智慧的人。

另外,在神之灵和神之用的基础上,我们还有个叫神之别用,那就是跟我们的需求、跟我们的动机有关。这些东西是可以被感知的,可以被本体感知,也可以被我们周围人感知,我们所谓的情,我们的欲,还有我们的愿望,还有我们的喜好。

这三个层次实际上构成了临床上的形神疾病,我们把诸多临床症状做分门别类的时候,通常会按照这三个层次,也就是说病人出现一些不同症状的时候,我们会给它归类哪一些症状跟“神之用”有关系,哪一些症状跟“神之别”有关系,这些症状对他的神魂魄系统有没有影响?从不同的层次来进行分类以后,我们就会对繁杂的症状会有一些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形神病证

症状特点

1. 症状繁杂

2. 主观叙述为主

3. 易感、诱发和维持并存

4. 医生的思维

大家都知道形神病的症状非常多,从头到脚有几十种症状,而且大部分症状是病人的主诉。病人的主诉固然很重要,但是对我们来讲,会存在一个医生的接受程度,就是对症状的分析是不是很严密,是不是很有逻辑性,是不是存在一个因果关系在里面。因为病人的主诉具有很强烈的主观性,在主观归因上面会建立一种属于病人自己的因果、逻辑关系,这些会干扰医生的分析,这是一种。

另外一种,病人肯定会存在一个反复就医的行为,他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专科、看不同的医生,他这种很多的症状会形成一种所谓多频性症状和不定陈述。他在不同的医生面前会有不同的主诉,会有不同的痛苦描述,这种主观性会对我们的诊断带来干扰。

这类疾病包括寤寐障碍,包括失眠,也包括其他类型的,通常我们把它用一个所谓的3P模型予以概括,就是易感因素、诱发因素、维持因素,这三个因素通常在单一个体上并存。

易感因素

所谓的易感因素就是他的性格类型,他的禀赋,他的生存环境,都可能成为一种易感的因素。

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是形神物的“物”有一个外界的刺激,比如说失恋、失业、考试失败,或者是钱被偷了,钱被骗了,是有一个诱发因素的存在。

维持因素

病人通常来看病的时候不完全处于一个急性期,不完全是一个躁狂发作或者是一个什么绝症的情况,而是一种慢性过程,这时候哪些因素成为一个维持性的因素,比如说他的人际关系,或者是他家庭矛盾,还有他的工作原因。

通常在这种3P模型下,这些因素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它会合并存在,会反复诱导,会有合并影响。对于我们医生的思维来讲,会存在一个问题,目前的现状是专科性,医生会从诸多繁杂的临床症状里面去抽取属于他自己专业的内容,他用自己更熟悉的临床症状做分析和归纳,这是一种很自然而然的习惯。

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在方证方面其实也是这样,关键性症状就是所谓的主症,那些兼症,都是我们从真实的病人身上,从有很多症状中抽取出来的。那么一位医生以他的思维方式把病人的50个症状抽取其中的10个,把它定义为桂枝汤证;有另外一个医生去抽取另外10个症状,把它定义为小柴胡汤证……但是哪一个对,哪一个不太合理,需要我们从一个基本的形神观上进行判断。

论治特点

1. 六经论治的再发挥:源于《汤液经》

2. 显著的实用主义倾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 方证同条:证以方名,方为证立,方随证转

方证是对六经辨治的发挥,简单说,就是三阴三阳六个病,但是光诊断这六个病,仍没有办法处方用药,而是必须把它与方证结合起来,是太阳中风,还是太阳伤寒,一定要先弄清楚;是少阴寒化,还是少阴热化,也要搞清楚。

即使诊断为一个柴胡类证,也没办法开药,仍需要知道它是一个柴胡桂枝汤证,还是一个小柴胡汤证,甚至还是一个大柴胡汤证。

方证的优势在哪里?它和其他的辨证方式的区别在哪里?

我个人体会是,方证是有很显著的实用主义倾向,也就是说它契合临床,就如何解决临床上出现的问题。我们要解决当下的难题,病人最痛苦的问题。要知道病人最不适的主诉在哪里?它的关键点在哪里?

所以病人前来看病时说他的50个症状,从头到脚,讲了15分钟,我们会跟让他把最不舒服的10个症状排个序。我们就会认为这么些症状是他最痛苦的,是要立刻想办法去解决的。就是说,经方辨证也好,方证也好,都是有一个很显著的实用主义倾向,我们用它来解决临床的问题。

病人来看病的时候,他的这种求治的愿望,他想快速缓解的愿望其实还是很强烈的。而且通常这些病人都会处于一些惊恐、焦虑、不安,或者是很烦躁的情绪中,对医生的主观信任度上面也会有差别,所以我们使用的这些方法中,还是觉得用方证学的方法比较有效,是临床上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

三、寤寐方证的思考

术语的甄别

寤、寐、睡、觉、瞑、眠、卧、醒、烦、惊、躁

我们把这个范围缩小,来看如何来选寤寐的方证。其实就是这么多张处方,就是这么多的方证,在寤寐这个领域上面,单讲哪一个方法,是讲半夏泻心,还是讲乌梅丸,其实我觉得大家都可以自己去看书。我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主要是一些我们自己的思考。在寤寐这个领域有很多术语,但是它们的定义和我们临床思考的维度以及思考的深度其实还是不同的,有些词我们经常会混用。

比如讲寤寐里面所谓的“不寐”,我们通常会把它等同于所谓的失眠障碍。到底会出现哪一些症状才会把被定义成失眠?中医有一个缺陷就是对症状的持续时间会缺乏一个很精确的描述,所以我们会用一些现在的诊断工具作为辅助。比如说,失眠障碍一周发生三次、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超过三周的时间,我们会把它定义成失眠症状。

就是我们说的恍然大悟的“悟”,就是我们在一个完全清醒的状态。我在讲课你们各位那就在听课,一定是我们双方都要在一个寤的状态下。如果我是寐的状态,你是寤的状态,或者说我是寤的状态,而你是半睡半醒的状态,肯定就不合适了。

通“蒙昧”,是一个不清楚的状态,是一个半梦半醒或者是一个入睡的状态。

的原意是人坐着闭目的这么一个动作。和我们躺平而睡的概念不太一样。

我们通常认为是一个比较有深度的睡眠,这个人神已经完全不清晰了,处于一种本能的状态,他会有梦境出现,还会有梦游出现。

这个词指的就是一种平躺的状态,或一种侧卧位,跟体态有关系。

不得卧

是不是等于不寐?是不是等于失眠?不一定。他完全没有睡意,没有睡眠驱动力,他很高兴,他中了1,000万的彩票,他特别兴奋,他整夜都完全没有睡意,这样的病人就叫不得卧,他不需要睡眠了。

这个词原来的意思一定是跟酒有关系,是醉酒以后的觉醒。

通常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比如说我很心烦,我很烦乱。

通常是一种更激烈的动作,其他人都能感受到。

提纲证和核心症状的识别

我们既要关心寤也要关心寐,这两种人体的状态,都要进行干预。也就是说这个人昼精夜瞑,是昼和夜两种不同的状态之间有没有关系,有没有异常?

讲到方证也好,讲到六经也好,就是进行所谓提纲证的识别。提纲证就是核心症状,这就是主证。用这个方证,去辨识主症在哪里,兼症在哪里?出现了哪一些主症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思维?我会想到哪个方子?

比方说,病人有往来寒热,有口苦咽干,有默默不欲饮食,有心烦喜呕,这些症状一摆出来,我们立刻能识别。病人发烧,多汗,脉浮,我们会有另外一种思维,这个病是属于少阳病,还是属于太阳病,还是属于另外哪一个方证,都非常清楚。

四、寤寐病证

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类型

1. 失眠障碍

2. 睡眠呼吸障碍﹣ OSA

3.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

4. 异态睡眠(睡行、睡惊、睡瘫、梦魇、 REM 行为紊乱)

5. 睡眠运动障碍(不宁腿综合症、磨牙、睡眠肌阵挛)

6. 精神情绪相关睡眠障碍(抑郁、焦虑、 PTSD )

说到寤寐的情况,我们立刻就要意识到。比如说“但欲寐”,病人一旦描述,我整个白天都昏昏欲睡,你一定能想到“但欲寐”这个词。

但是“但欲寐”这个词是一个少阴病的提纲证,有这个症状我可不可以把它考虑是个少阴病?是可以的。但是仅仅是考虑一个少阴病还不够,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识别。

这个人仅仅是在白天昏昏欲睡,但是他在晚上的睡眠没有特别明显的异常,这个时候就考虑,和他晚上完全没有睡意,他是彻夜不眠,他只有到了天亮以后他才有睡意,我们要考虑的方证又是不一样。

黄煌院长经常提到“方病人”的概念,我觉得这个概念和我们的“形神共病”特别兼容,而且它特别有指导性。也就是说我们要考虑到形、考虑到神,还要考虑到人。这个人,所谓易感因素也好,禀赋也好,都需要考虑。神有三个层次,神魂魄是本来的禀赋。这个人他就是一个很胆小的人,而这个人他本来就是一个很粗暴的人,这是他一个神魂魄的表现。意志思智虑也好,情欲怨好也好,这个是跟他的后天有关系,这些里面有没有逻辑,一定是有层次的。

失眠障碍特点

1. 失眠的3P模型(易感、诱发和维持)

2. 睡困难、反复易醒、早醒、日间功能减退

3. 合并情绪心理症状(低落、烦躁、惊恐、强迫、幻觉、梦魇、自残、物质依赖)

4. 合并心系、消化系和神经系症状(胸闷、心悸、进食障碍、麻木、气上冲)

5. 合病与共病,原发与继发

我们用方证也好,还是用其他非药物治疗也好,还是用一些情志疗法也好,作用的基本靶点是不一样的,干预的一些病变的因素和通路也好,环节也好,都是不完全一样的。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而不是像我们以前一样的,仅仅用安神、宁神、静神这种方向去考虑。这些不太精确。

安神安的是什么神?我们刚才之前讲过了,这个神应该是你只在日间清醒状态下。这个病人如果他在白天有很明显的烦躁,有很明显的焦虑,你可以用安神这个词,但是如果你是为了改善他的睡眠,你是为了去促进睡眠的时候,安神这个词在这个系统里面并不是特别适合,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事情。

临床上患者都是生动的,这些人可能是比较低落的,可能是比较激烈的,可能是比较焦虑的。也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这些症状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他们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可能是睡得少,可能是睡得多,可能是多梦,可能是梦游。

在看方证的时候,要么通过“方病人”这个系统,通过一套望闻问切基本的方式,把这种形和神的困扰,形和神的一些主要症状列出来。列出来之后,再有必要进行分类,哪些症状属形,哪些症状可能是属神,与神的关系,因果相互之间的逻辑、前后、虚实、寒热,这个就是我们往下再去做一些分析。

在寤寐的节律上,实际上从方证或者从方证人这个角度,我们会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也就是说它的核心因素应该是神魂魄的节律。睡眠、觉醒本身是一个生物节律。日升月落、昼出夜息。神魂魄的节律是与生俱来的,作为一个人来说就是这样的节律。寤寐出现障碍的时候,在相当程度上一定是破坏了神之灵基本的节律。

不寐特点

1. 始于内经,展于六经,治于方证

2. 阴阳(营卫)出入失调是关键发病机制 I 禀赋差异是关键发病基础

3. 外邪和内生七情是关键诱发因素

4. 三层次神的改变是关键维持因素

5. 三阳三阴是刻下辨治的关键要素 I 方药是综合干预不寐的一环

它的关键因素在哪里?寤和寐的关键因素是干扰了意志思虑智,是干扰了一个还是干扰了两个,还是几个因素都有所干扰。它的诱发因素,常常是神之别用,所谓情欲怨好,所欲不遂,所愿不得,特别痛苦,特别有失落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发因素。其他的因素是跟形病,包括创伤、外伤、车祸、产后,这些形体上的问题也会干扰神,最后形神共病。所以在临床干预上必须要形和神一起来考虑。

影响寤寐因素

1. 神魂魄的节律﹣﹣寤寐的核心

2. 情欲愿好﹣﹣寤寐的诱发

3. 意志思虑智﹣﹣寤寐的维持

4. 形之病证﹣﹣寤寐的其他

五、诊治思考

方证的靶点

1. 促进寐的发生和维持

2. 促进寤的警觉和知觉

3. 改善寤寐的主观体验

4. 改善寤寐病证的躯体感受

对于这类疾病来讲,单纯地用药,不管是用西药,还是用中药,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选择,但是包括一些心理的干预,一些情志的疗法,一些非药物的疗法,也包括饮食上的调适,这些方法其实也都是缺一不可的。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来讲,这些方法都是在一个很综合性的使用上面。在方证来说,主要的治疗方向也就是主要关注的靶点,目前是一个是如何促进寐的发生和维持。如何让病人产生睡意,如何推动能够进一步的加深睡眠,入睡以后能够维持睡眠时间。这个是在方证上需要考虑的。

第二个因素是人在清醒的情况下,如何维持的警觉性,如何维持直觉。所以寤寐这两条线,我们在用方证的时候,可能是我选一条线用,也可能是选两条线用。换句话说有这一种病人,为了保持他白天的警觉性,会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去缓解他“但欲寐”的情况;到了晚上会给他用黄连阿胶汤。因为是在内部不同的机制上,就可以把它体现出来。如何去改善病人主观上的体验,也就是说方证用下去以后,从客观的临床监测角度上来讲,他的睡眠还是只能睡5个小时,他还是梦比较多,但是他的主观痛苦体验有很明显的好转,这也是有效性的判断。

在其他躯体上有心烦喜呕,有不欲饮食,有二便不调的情况。这种躯体上的感受,这种形病的感受能不能改善,这也是在使用方证上我们要去考虑的。方证的特点是,临床非常聚焦,能够全部覆盖。有比较好的疗效固然最好,但是如果说不能兼顾的话,仍然是强烈推荐从病人最痛苦的主诉,即让病人最不安的症状,首先去考虑把它解决。 

方证的临床应用

1. 太阳不寐﹣桂枝汤证、泻心汤证、五苓散、桃核承气

2. 少阳不寐﹣柴胡汤证、半夏厚朴汤、温胆汤

3. 阳明不寐﹣白虎汤、承气汤、猪苓汤

4. 太阴不寐﹣半夏秫米汤、酸枣仁汤

5. 少阴不寐﹣黄连阿胶汤、四逆汤

6. 厥阴不寐﹣乌梅丸、吴茱萸汤

三阳不寐与三阴不寐特点

三阳不寐多见急性起病和短程发作(3-4周),合并烦躁、惊悸、强迫等多见病势向外向上、病性温热多见。

三阴不寐多见慢性病程(3月以上),合并低落、消极、退缩、多平行主诉和基础病多见,病势向内缠绵,寒热错杂多见,日间功能明显减退。

六、方证人

四诊肖像图

图片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谢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望:体格中等或壮实,长脸居多,面白黄,少泽,表情减少,倦容。

闻问:话语不多,语速缓慢,挫折感明显,痛苦回忆较多,自我评价较低。遍及全身的躯体不适。

切:胁下按之有抵抗感或僵硬感,脉率偏快。

少阳太阳郁病案

少阳为人之一身枢机,太阳阳明之开阖,赖少阳枢机之和调。《素问﹣阴阳离合论》云:“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

少阳主三阳之气离合出入,运转精微,温煦脏腑,故气血得充,形神得养。故《景岳全书》云:“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

弱冠之龄,气血未充,识神未定,复因身世转折,七情困扰,欲神不安少阳枢机不利,气结而致郁伏。所愿不遂,意志失缓,扰动神魂,枢机失司,伏郁外发而成本病。少阳经腑为郁所困,升降失调,意志动摇,魂魄失养,而见消沉喜哭,人单默默、夜不安卧、叹息喜欠伸。

少阳本为表里之间,郁盛气滞,外传太阳,太阳经气失开,见恶寒恶风,魂魄失于阳气温煦,可见避不见人,行为失范。太阳腑气上冲可见暴怒奔豚。病家当下之病位在太阳,病性为实。若病势发展,阳盛伤阴,内传太阴少阴,寒热兼见,变证繁多,甚至魂魄重伤,消减神气,意志离散而有自戕自伤之念,应予防之。

有一个青少年抑郁症的病案,可供大家做一个整体上的参考。我们通过六经的出入,通过神魂魄系统的影响,把它定义为少阳太阳郁病案。郁病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很多样也很复杂,有比较缓解的时候,也有比较急性发作的时候,症状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这类病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医疗问题了,更多的时候还是个社会问题。

我们就从六经或者是就从方证的角度进行了总体症状的梳理,这是其中的一份病案而已,大家可以用作参考。对临床的症状,我个人认为它的临床症状契合度会更高一点,条理性也会更加缜密一点,而不是像以前仅仅是比较粗犷地用一些类似于肝郁气滞、气血不足,就仅仅是用一些通用性的词汇来进行描述。

七、思考

1. 对神(觉醒状态)的调控

2. 对魂魄(睡眠本能和节律)的调控

3. 对意志思虑智(神之用、神的升降出入)的调控

4. 对情欲愿好(神之别用、需求和动机)的调控

5. 对形病的调控

对运用方证治疗形神共病下寤寐疾病,我们还有一些思考,属于比较早期、不成熟也不完善,很多内容恳请各位专家和同道能够予以进一步的指点和提点。

用方证也好,还是用一些其他中医的方法也好,我们强调对觉醒状态下神的调控。我们经常忽视病人在清醒的情况下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就是他的“神”的活动状态。对他在不清醒的状况下,对睡眠不太满意的时候,是跟本能和节律,所谓跟魂魄有关,要去做这方面的调控。

另外,对神的活动形式,它的升降出入,它的升散,它的敛藏,它的漂浮状态,那么对于这种升降出入以后产生的意志思虑智,它这种基本的任务我们如何来进行调控?

比如说用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不是对他的思和虑是不是有影响,用了酸枣仁汤,是不是对他的意和志有影响?用了薯蓣丸以后,是不是对他的老年性痴呆、智力衰退有影响?也就是说,对这种神的活动在哪个环节上面可能更有效的作用,我们需要考虑。

对我们的需求和动机,对我们的感情、对我们的欲望,对我们的愿望,对我们的愿景,还有对我们的喜好,还有对我们的爱好。

从方证这个角度,从中药这个形式上面,我们如何来干预,如何来进行调控?其实方证还有一个本来就有的很小的作用,就是我们对他的形病的作用,对他的喘、疼痛、血症、肿胀,对这些本来就是有形病的调控,肯定都可以关注。

我们认为对方病人来说,治疗的靶点和治疗的趋势,还有对全盘的考虑和来局部的突破,应该是我们进一步去聚焦临床问题比较重要的核心。这些内容大家也都很熟悉,但是这是一个基本的治疗原则,也是很强调在临床上我们不仅要关注形病,也要关注跟神有关的病和形神共病。也就是一直强调,今天再次强调的那句话:既要关注人的病,更要关注病的人。

好的,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