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坊间对它的传闻褒贬不一,甚至有人将其当成人贩子的聚集点,毕竟它一直在车上开,很少能见到停下来有人买的样子,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 ![]() 我们一般见到的卖天津大麻花的车永远都开在路上,就算省钱不住宿住车里,油钱也是一笔支出。 可天津大麻花的车一直跑,也没有停在某一个固定的地方进行售卖,那这油钱从哪来,商贩又依靠什么生活呢? ![]() 后来开始出现一种传言,说天津大麻花表面是卖麻花的,但实际上却是人贩子,利用好吃的吸引小孩再藏到橱窗下面的暗格,也能用卖麻花这个普通的生意隐藏自己。 而且他们一直开车在路上跑,如果用来贩卖人口也会更加方便,车内的空间还可以藏住小孩,满车的麻花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他们又在车窗上贴的反光膜,把车内的环境盖得严严实实的,完全看不到里面有谁在干什么。 有的人知道的多点,说这些卖天津大麻花的人看着没啥生意,人也平平无奇,可老家都盖了二层小洋楼,甚至有人拿出了小洋楼的图片给别人看。 ![]() 别管这小洋楼的图片是不是天津大麻花的,但说得有鼻子有眼,许多人觉得,就算图片不是真的,但这事肯定是真的,看来买天津大麻花的果然背后还有其他的勾当。 这么细致的分析一出来,大家觉得天津大麻花更有可能是人贩子了,甚至直接有网友说警方在车里发现了别人丢失的孩子,车主被依法逮捕这样的话。 于是很多家长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让自己家小孩远离天津大麻花的车辆。 这样的传言流出,自然就会有一些胆大的要去一探究竟,他们甚至跟着天津大麻花的车跑了好久,可是都没有看到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 到了晚上,这些天津大麻花的老板就把车辆聚集到一起,汽车挨得近近的,很像在谋划什么,车辆停放的位置还有很多绳子围了起来。 可天津大麻花的车主也不是吃素的,总有人跟着自己也是会发现的,当下车和人对峙时,便和人起了冲突,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服谁,最后打了起来,进了派出所。 当一个传言出来,就会有其他的紧接着冒出来。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有些国家十分看不过去,不想着提升自己,就想着打压他人,派出许多间谍活跃在我国境内搜集情报,蛊惑人心。 于是有人便将天津大麻花的事情和间谍联系起来,认为他们伪装成普通商贩的样子,实则到处收集情报。 ![]() 流言越传越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天津大麻花是个非法组织,要么就是贩卖人口,要么就是间谍组织,除此以外,还有更加离谱的说法。 但这传言五花八门,可从来没见警方这样的官方渠道亲自发布关于天津大麻花拐卖儿童妇女和抓捕间谍的事情。 那么,天津大麻花真的这么恐怖吗?他们寻常的面纱底下是否隐藏着恐怖的真相? ![]() 这些满大街跑的“天津大麻花”其实跟天津人没什么关系,就像伤心凉粉吃了不伤心,鱼香肉丝里没有鱼一样,只是假借其他东西给自己的产品壮大名号。 ![]() 实际天津大麻花的商贩基本都是安徽的,他们都来自安徽省阜阳市的黄坝乡,曾经这里的经济发展非常落后,大家的日子都很不好过。 但黄坝乡却有一个绝活,那就是炸撒子和炸麻花,农业上没有什么出路,大家就把视线转向轻工业,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坝乡人就开始卖麻花了。 什么好吃的都得有个名头或者什么历史小故事,在麻花界,天津的十八街麻花非常出名,于是黄坝乡人把这个名小吃的名字拿过来改编了一下,摇身一变成了“天津大麻花”。 没想到这种麻花真的给村民带来了很多财富,有的人家摆脱了以前那种贫困的生活,靠着麻花盖起了小洋楼,一年能挣十几万。 ![]() 一家富起来,带着其他人也都竞相模仿,于是黄坝乡的很多人都开着一辆面包车,载着满车的麻花在大街小巷揽生意。 这种麻花甚至形成了产业链,自己在家做不够使,就有专门的工厂来做,麻花卖得差不多了,就有联系好的工厂载着麻花送来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人在外面打拼生意难免会有许多不方便甚至危险的时候,而这些卖天津大麻花的又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自然就会选择抱团取暖,他们常常成群结队出发,又分散一个城市里的各个人员密集的地方卖麻花。 ![]() 人总是需要休息的,当夜晚来临需要休息的时候,司机们往往不选择住在旅馆,而是直接住在车上,所以汽车窗户上面的贴膜都是反光的,里面有什么也看不清,也好保护司机的隐私。 而后面橱窗下面的空间放的就是司机的生活用品,毕竟常年在外奔波,怎么能不准备点自己的东西呢? 那些带着孩子上路的商贩就更容易被误会了,孩子们难免在漫长枯燥的过程中时常苦恼,如此一来,面包车附近传来孩子哇哇大哭的声音,难免不让人起疑这是不是拐卖孩子的面包车。 ![]() 而人们看到的晚上在车子周围拉起来的绳子,也不是商贩故意拿这个把自己和外界隔开,毕竟是流动摊位,没有固定住处,脏了的衣服总要洗,洗完了要晾,晾衣架出门携带不方便,一根结实的绳子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卖“天津大麻花”的人也都是一个地方,大家忙了一天之后,能有个老乡和自己聊聊天,说说话,也好排遣时间,解个闷。 南方方言和普通话差距又很大,路过一个人听得到他们的声音,却听不懂在讲什么,起一些疑心也正常。 只是本来是发财致富的大麻花一路被传言编排的如此离谱,不知道黄坝乡人看到是什么感觉。 ![]() ![]() 不过他们起的名字确实很巧妙,什么人看见这个名字,都会觉得这麻花“有点东西”,想要买来试试,这一试,倒不像传言那样把命丢了,但是也算是当了一把散财童子。 天津大麻花看着没人买,但一旦来了一个人,就会花比想象中多的一笔钱买下这口麻花。 现在买东西都讲究明码标价,如果没有标出来,一般也会再问一下,但买过天津大麻花的人就知道天津大麻花的商贩从来不明码标价,全靠一张嘴去问。 ![]() 对于散装食品,不论商家报什么价格,消费者一般都默认以斤称重,可天津大麻花不一样,你问了他价格,他的确告诉你,可却“剑走偏锋”,说的是多少钱一两,而不是多少钱一斤。 其实有些消费经验的人,都知道什么是按两算的,例如香料,茶叶,可像麻花这样的食品,在大家的心里只是普通的小零食而已,自然和其他零食一样按斤算,但那些商贩竟然也按两算,这不得不让人大呼上当。 你以为今天只花十块钱,结果称出来有四五十块,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能和这样的老板对质一番,只能自己吃了这个哑巴亏。 ![]() 说到这里,或许有的人想到了切糕,那也是许多人见而避之的街边美食。 切糕长得漂亮,上面摆满了漂亮的干果和坚果,许多人见到了都忍不住想买一块,可是一刀下去就是几十块钱甚至更多,看着明明切得不多,怎么会这样呢? 新疆切糕一层摞一层,比其他食物更高,所以即使切的薄也不管用,再者,切糕很重,那么多的糖、各式各样的果干坚果、油摞在一起,能有多轻呢? ![]() 那么不买行吗?自然不可以,因为商家会说切开了不完整,你不买了别人也不愿意买,如果听到商家这样和你说时,你还会选择拒绝,接下来就会面临商家的恐吓威胁了,此时大部分人选择保命要紧,匆匆给了钱拿着切糕走了。 这样的“切糕套路”慢慢地传开,大家看到街上卖的类似食物,也不敢靠近了,时间长了,提到切糕,大家就会想起那些套路消费者的事情。 而且这些商贩和天津大麻花的商贩一样,走的是一个套路,报价只说多少钱一两,但又不表明自己的计量单位,只说数字。 ![]() 这样一来,许多人一听很便宜,就要买点,可买完就会后悔,这切糕和天津大麻花一样,都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你想第二天找到他评评理,这时候人家已经开着车到下一个城市了。 所以,天津大麻花的车看着不停,但每天总有几个不知道的,看着上面“招手就停”的招牌拦住车,然后买个教训:这东西真贵啊。 可能不能吃着好吃的天津大麻花也是要凭运气的,毕竟是一大堆装在橱窗里的食物,谁也不知道这些看起来没有异样的大麻花有没有保持住刚生产出来的味道。 ![]() 天津大麻花虽然用了大量的糖和油,理论上的确能保持比较长时间的新鲜,但美食就是这样,尤其是这样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风味越差。 如果顾客第一次吃就吃到了刚生产出来的麻花,那么这时候花的好几十块钱或许还有个心理补偿,说不定有些大方的还想买第二次。 可顾客要是吃到了不知道剩了多久的麻花,又加上自己花了一大笔冤枉钱,估计就要把“天津大麻花”彻底拉黑。 其实如果能把那巨大的麻花做小,再能把价格都说清,又能适当进货,以保持麻花风味,想来他们也不用开车全国跑来跑去,做一锤子买卖了。 有了稳定的售卖地点,商贩们也能根据一天的销售量按需生产,这样既不用带着一大堆麻花跑,又能保持麻花的风味,好吃的麻花还能吸引来回头客,生意就能细水长流。 其实哪个地方都有美食,把地方小吃发扬光大也是一门本事,但在卖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秉承诚信的理念,顾客才会源源不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