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将皇位传给了侄子?

 茂林之家 2023-05-20 发布于湖南

在古代历史上,皇帝如果没有儿子或者儿子太过年幼,经常会将皇位传给弟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兄终弟及,比如朱由校将皇位传给朱由检等。当然,也有一些皇帝选择传位给自己的侄子。以下,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下侄子继承皇位的情况。

一、汉成帝传位给汉哀帝

汉成帝刘骜(前51年-前7年4月17日),字太孙,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前33年—前7年在位)。绥和二年三月丙戌(前7年4月17日),汉成帝在长安未央宫去世。由于汉成帝儿子都在他之前死亡,因此继位的是侄子刘欣,这就是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刘欣驾崩,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孝哀皇帝。

二、李雄传位给李班

李雄(274年~334年),成汉开国皇帝(304年~334年在位)。玉衡十四年(324年),李雄打算立兄李荡之子李班为太子。因为自己有亲生儿子,所以,李雄传位给侄子的行为,遭到了大臣的反对。不过,李雄一意孤行。

公元334年,李雄死后,他的侄子李班即位,同年,李班被李雄之子李越杀害,时年四十七岁,谥号哀皇帝。

三、慕容德传位给慕容超

慕容德是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前燕时期,慕容德历任幽州刺史、魏尹、散骑常侍,册封范阳王。后燕建立(384年),授车骑大将军、范阳郡王。隆安二年(398年),慕容德率众进入滑台,建立南燕。隆安四年(400年),正式称帝,年号建平。

建平六年(405年),慕容德册立侄子慕容超为太子,同月去世,享年七十岁,谥号献武,庙号世宗。慕容超即位后,游冶无数,奢侈糜费,凌虐宗室大臣,致使人心离散。太上六年(410年),城破被俘,南燕灭亡,慕容超随同宗族三千人遇害于建康,年仅二十六岁。从结果上来看,慕容德传位给侄子,无疑是比较失败的。

四、陈霸先传位给陈蒨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十二日,陈霸先病重。六月二十一日,陈霸先在璿玑殿病逝,享年五十七岁,遗诏临川王陈蒨即位。八月,群臣上谥号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同月,葬于万安陵(今江苏南京郊区)。

陈霸先有六个儿子,五个早死,一个被做质子在西魏,就剩下一个亲侄子陈蒨。这个陈蒨相貌堂堂,而且能文能武,大臣们纷纷劝说他做皇帝。于是,在陈霸先去世后,陈蒨成为南朝陈的第二位皇帝。

陈蒨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在此基础上,百姓富裕,国势较为强盛,史称“天嘉之治”。由此,陈蒨无疑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

五、宋仁宗传位给宋英宗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在福宁殿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因为没有儿子,宋仁宗去世后,由侄子赵曙即位,这就是宋英宗。

赵曙为帝之后,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治平三年(1066年),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治平四年(1067年),赵曙因病驾崩于宫中福宁殿,享年三十五岁,在位4年。

六、宋高宗传位给宋孝宗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下诏立侄子赵玮为皇太子,改名为烨。后因周必大提出“烨”与唐昭宗李晔名同音,遂改名昚。六月十日,下诏禅位,翌日举行禅让仪式,赵昚即皇帝位,是为宋孝宗。赵构则被尊为“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七、石敬瑭传位给石重贵

石重贵本为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儿。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六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太原汾阳里。其父石敬儒曾经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骑将,早逝,石敬瑭遂将他收为己子。

天福七年(942年)六月,晋高祖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因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惹怒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契丹进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攻占后晋都城开封,迫使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