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理论 | 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背景、发展需求与推进路径

 新用户36626802 2023-05-20 发布于宁夏

教育数字化转型

国际背景

发展需求

推进路径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构建教育新生态、解决人才供需矛盾、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已成为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新热点。

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世界各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举措与实施成效,然后梳理了不同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关注重点,接着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优化教育治理、实现终身学习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最后思考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以期为我国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国际关注情况

结合世界各国发布的教育数字化政策文件和采取的教育改革举措可以发现,当前国际教育数字化转型主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教育资源”“教育教学创新”“数字素养提升”“标准规范研制”“数字伦理安全”六个方面。部分教育数字化战略政策如表所示。

图片

升级改造数字化基础设施

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师智能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的基础保障,世界各国在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校园数字化环境方面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

提升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服务方面,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搭建,逐步形成从建设、应用到评价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推行数字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创新

随着各类教育大数据应用系统的不断涌现,世界各国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注重培养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随着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培养教师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研制

世界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和机构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相关标准研制,发布了一系列数字化学习、教育大数据分析等相关标准规范,为教育数字化的推进实施提供指引。

优化完善数字技术应用伦理规范

数字技术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如何确立合理、安全的数字技术应用伦理规范也逐渐得到世界各国和组织的高度重视。

国内教育数字化的需求

从我国近年来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到,教育数字化转型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注重点。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已经在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信息平台等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对教育数字化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提升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

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强国,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个性化学习需要,这就必然要求信息化全面赋能教育,供给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可以在不受规模限制的前提下准确刻画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进而提供高质量的定制化教学支持服务,能够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提供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支持,才能精准提升教育质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也只有基于智能技术实现精细化资源配置与科学决策,才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关键支撑。因此,加快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教育实现从基本均衡到高位均衡、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推动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受教育管理体制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区位等因素的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受限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城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在数字化教育必备的网络连接、学习环境、数字资源和高素质师资队伍等方面,城乡均存在着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为弥补“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数字化是一个重要推手。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推进“三个课堂”等方式可使不同时空内的教学者、学习者共享名师名课,显著增加数字资源共享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数字化是优化教育治理的重要抓手

全面实施教育治理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数字化”的出现为教育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通过以数据为核心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业务、全流程教育治理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治理模式向“数治”转变,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一体化教育政务服务公共支撑体系,能够打破数据之间的壁垒,加速实现数据共享和办公协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此外,通过联结、贯通、整合各类教育数据,有助于形成丰富、准确、可信的教育基础数据,从而支撑教育的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

实现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

“教育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渗透,为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资源与技术基础。一方面,通过依托校内外的开放数字教育资源,基于全民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数据,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实时、便捷的学习内容推介和学习方法指导,支持开展适合自身需求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国家和省级互通的学分银行体系,可以将个人学历教育、培训、职业经历和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活动等学习成果存入账户,形成个人终身学习数字档案,实现终身学习成果的认定、累积和转换。此外,通过深入开展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有助于搭建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横向沟通的学习“立交桥”。

推进路径探讨

推动教育数字化全面落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次工作的整体推进,必须以完善的“保障机制”为基本的条件支撑,然后从“物”“人”“数”三方面着手,瞄准“教学”“管理”两大业务应用领域,才能高质量实现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总体目标,如图所示。

图片

保障机制

从政府层面制定教育数字化相关的战略规划和标准规范,构建适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只有坚持目标导向、应用驱动,做好教育数字化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加强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建设和技术产品研发,才能为教育数字化的落地实施提供方向和保障。一方面,从瞄准教育需求、注重应用导向的视角出发,研制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方案,以三至五年为单位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建立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有专门领导管理、有专门机构推进、有业务部门深度支持、有企业和社会力量投入和参与;另一方面,要围绕“设备环境”“平台工具”“数字资源”“教育数据”“在线教学”“师生素养”“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化需求,建立一批教育数字化标准“研、用、测”基地,持续加强一系列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研制、修订、发布、宣传和应用,加快标准测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引导教育数字化标准应用与服务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

即硬件设备、软件工具、数字资源等物质层面的支持条件。在基础设施方面,一方面重点加快学校教学、实验、科研、管理、服务等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另一方面注重提升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室的数字化教学装备配置水平,升级传统技术设备和系统,打造具有良好体验的新型课堂教学环境,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资源方面,要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服务。一方面,要基于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针对教育一线实际情况,多渠道汇聚联通不同地区、不同教育阶段资源库,丰富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尝试扩大资源体系接入范围,试点连接一批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和图书馆,促进跨平台、跨地域、跨层级的资源开放共享。

即师生与管理者,他们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与数字技能。数字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数字技能迫在眉睫,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应帮助教师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分层分类研修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研员信息化指导力和教育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还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积极开发各类信息素养的区本、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深化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融合,构建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机制。此外,还要开展信息素养常态化测评,绘制信息素养地图,实现师生信息素养的动态监测。

即推进教育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核心数据资产。当前数字经济正在引领新经济发展,“数据”被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力,维护数据主权、保护数据安全隐私至关重要。第一,要建立健全教育数据的安全保障制度,通过定期开展教育数据的安全评估,实现重要数据的异地容灾备份;第二,还要进一步强化师生信息保护,规范身份信息、隐私信息、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使用,加强对收集使用教师和学生信息的安全监管能力;第三,要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规范相关研究,探索建立保障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健康发展的伦理道德框架,确保其科学、可持续发展。

教学

即数字化条件下的“教”和“学”。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赋能已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焦点,具体体现在加快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两方面的深度融合,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入手实现全面数字化。一方面,要推广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选课走班、跨校协同、家校合作、校企联动等灵活开放的教学组织模式,促进个性化培养和协同育人;另一方面,应加强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模式,并推进常态化应用。此外,还要积极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教学产品,深入探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型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打造网络化、沉浸式、智能化的智慧教学新模式,以此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管理

即基于数据驱动的教育管理。随着泛在的、海量的数据被采集应用到教育领域,数据驱动的教育管理已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重点建立统一、安全、便捷的部、省、市数据交换通道,不断提升教育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等处理能力,推动教育数据的有序流动,实现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促成校内外业务协同、教育服务一站式办理,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基于大数据的区、校一体化教育管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管理流程数字化,推动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为精准制定决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1]吴砥,李环,尉小荣.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背景、发展需求与推进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2(07):21-27+58+79.

特别声明:转载只是处于传播需要,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来源 | 教育技术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