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裔美国文学

 求是1025 2023-05-20 发布于山东

作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裔美国文学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在书写自身文化传统的过程中,秉承对自由、公正、独立等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追求、质疑与坚守,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乃至世界流散文学与文化研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据记载,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踏上美国的土地,之后的非洲奴隶贸易为北美大陆输送了大量黑奴,19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种植园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引发大规模的奴隶买卖,并制定了许多限制奴隶人身自由、剥夺他们受教育机会的法令法规。远离故土的非洲黑人不仅失去与自己文化传统的联系,被黑色大西洋无情地隔开,在文化传统方面也被连根拔起,因此,黑人的书面文学创作与作品出版相对较晚。目前能够确定由非裔美国人创作的散文作品最早发表于1760年,最早的诗歌作品是L.泰利于1746年创作的《巴尔斯之战》(Bars Fight),J.哈蒙的第一首诗歌《夜思》(“An Evening Thought: Salvation by Christ With Penitential Cries”)出版于1760年。但是学术界普遍认为,P.惠特利创作出版的《关于宗教、道德诸主题的诗歌》(Poems on Various Subjects,Religious and Moral,1773)是非裔美国文学的开端,开创了非裔美国文学(与批评)传统,也开启了黑人女性文学传统。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出现的大量奴隶叙事作品为非裔美国文学传统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前的奴隶叙事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和两种主要类型,以19世纪30年代为分界点。第一部美国奴隶叙事《布里顿·哈蒙:一位黑人的惊世苦难与离奇拯救》(Narrative of the Uncommon Sufferings,and Surprising Deliverance of Briton Hammon,a Negro Man)于1760年在波士顿出版,之后出版的奴隶叙事作品分别由J.葛洛尼韶(James Gronniosaw)、J.马兰特(John Marrant)、O.库戈亚诺(Ottobah Cugoano)、O.艾奎亚诺(Olaudah Equiano)及J.杰伊(John Jea)所撰写。其中《艾奎亚诺的传奇人生》(The Interesting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Olaudah Equiano)最具代表性,是19世纪美国奴隶叙事的原型,为后来的奴隶叙事奠定了重要基础。1845年出版的F.道格拉斯的《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一个美国奴隶的生平自述》是奴隶叙事的典型代表,成为衡量其他奴隶叙事的标准文本,作品以“我出生于某地”开始,描写残酷的男主人、女主人或监工,奴隶们经常遭受鞭打;记录了奴隶学习读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遭遇的挫折与障碍,揭露号称“基督徒”的奴隶主的伪善;奴隶叙事中不可或缺的当然是描绘奴隶的逃亡,以及猎奴队与猎狗紧追其后的追捕等;最后叙述奴隶成功逃往北方的喜悦,取个新的姓氏,作为自由人获得一种合适的新的社会身份,然后对奴隶制进行反思等。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学习读写,掌握读写能力;敢于反抗奴役,并成功逃亡;特别强调个体的自我再现。

19世纪30年代之前以艾奎亚诺为代表的奴隶叙事并非仅仅局限于美国本土,而是在更加广阔的大西洋区域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叙述者在非洲、欧洲与美洲活动;以道格拉斯为代表的第二阶段的奴隶叙事作品,主要揭露美国南方奴隶制的罪恶,配合废奴运动,呼吁白人读者的同情与支持。1865年内战结束前,美国出版了87部奴隶叙事的书或小册子,平均每年1.3部;1866~1901年,出版了54部前奴隶的叙事作品,平均每年1.5部。

非裔美国女性也积极参与奴隶叙事的书写,发展、丰富了奴隶叙事创作与研究中的性别维度。M.普林斯(Mary Prince)是第一位发表奴隶叙事的女性,于1831年出版《玛丽·普林斯的生平》(The History of Mary Prince),彻底改变了奴隶叙事这一文类中的男性视角,不仅揭露黑人女奴遭受的性虐待与性剥削,而且强调黑人女性对待孩子与家庭的自然情感。H.雅各布斯(Harriet Jacobs)的《女奴生平》(Incident in the Life of a Slave Girl,1861)借鉴感伤小说模式,修改了艾奎亚诺与道格拉斯这两位著名黑人男性作家的奴隶叙事模式,直接面向女性(包括白人女性)读者进行创作,与她所继承的男性文学传统拉开距离,把奴隶叙事推向高潮。

除奴隶叙事之外,19世纪的其他重要非裔美国作家与作品还包括内战前D.沃克(David Walker)鼓励读者反对奴役、反对奴隶制的小册子《呼吁》(An Appeal to the Coloured Citizens of the World,1829),较早体现了黑人民族主义的思想,W.W.布朗(William Wells Brown)的第一部非裔美国小说《科洛泰尔》(Clotel,1853)和第一部非裔美国戏剧《逃往自由》(The Escape;or,A Leap for Freedom,1858),1859年,M.R.德莱尼(Martin R.Delany)发表《美国小屋》(Blake; or The Huts of America),同年出现非裔美国女作家F.E.W.哈珀(Frances Ellen Watkins Harper)的短篇小说和H.E.威尔逊(Harriet E.Wilson)的长篇小说《我们的黑鬼》(Our Nig;or, Sketches from the Life of a Free Black)。19世纪末的重要非裔美国作家有获得全国认可与国际声誉的P.邓巴(Paul Dunbar),他以方言诗为时人所知,以及探索内战后美国南方复杂的种族与社会身份的C.切斯纳特(Charles Chesnutt)等,邓巴对非裔美国民俗与方言的使用,对后来的非裔美国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初黑人作家关注种族问题,对如何改善黑人民族命运进行思考。B.T.华盛顿(Booker Taliaferro Washington)的自传《从奴役中奋起》(Up from Slavery,1901)重视黑人的技能教育与经济条件的改善,忽略黑人对政治平等的追求。W.E.B.杜波伊斯对此提出批评,他的《黑人的灵魂》(The Souls of Black Folk,1903)分析讨论非裔美国人的双重意识问题,并且预言般地指出美国20世纪的最大问题是种族问题。J.W.约翰逊(James Weldon Johnson)的《前有色人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an Ex-Colored Man,1912)率先关注黑人混为白人的问题。

杜波伊斯和约翰逊均为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重要成员。20世纪20~30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也被称为“新黑人运动”(New Negro Movement),不仅推动了文艺创作,而且深化了对种族问题的思考,重点探索种族与艺术、历史、性别、阶级、政治、社会学等之间的关系。黑人作家创办刊物,如《危机》《机遇》《信使》等,得到一些白人与黑人赞助人的热心帮助,为年轻黑人作家提供创作园地,发表、出版他们诗歌与小说作品。1922年约翰逊出版《美国黑人诗歌选集》(The Book of American Negro Poetry),1925年A.洛克编辑出版文集《新黑人》(1925),提出黑人的自信与自我表达问题,“新黑人”为一个时代命名,成为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标志。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其他重要作家及其作品有:J.图默(Jean Toomer)的《甘蔗》(Cane,1923)融人物素描、散文随笔、诗歌和短篇故事为一体,极具实验性特点;L.休斯被誉为“哈莱姆桂冠诗人”,积极借鉴黑人爵士乐的主题与节奏进行创作;R.费希尔(Rudolph Fisher)的《术师死去》(The Conjure Man Dies,1932)经常被视为第一部非裔美国侦探小说;W.瑟曼(Wallace Thurman)的《莓子愈黑》(The Blacker the Berry,1929)是第一部涉及同性恋的非裔美国小说;W.理查森(Willis Richardson)的《拾荒老妪的财产》(The Chip Woman's Fortune,1923)是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非裔美国非音乐剧;民俗学家和小说家Z.N.赫斯顿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融南方黑人民俗于小说创作,《他们眼望上苍》(1937)成功地塑造了新黑人时代的女性人物珍妮。

美国民权运动之前的非裔作家主要有R.赖特、A.佩特里(Ann Petry)和C.海姆斯(Chester Himes)等,他们关注黑人的不公正遭遇,强调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更加青睐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风格。赖特的小说《土生子》(1940)塑造了暴力特征明显的主人公别格,彻底颠覆了温顺的“汤姆叔叔”形象,自传作品《黑孩子》(Black Boy,1945)借鉴了19世纪奴隶叙事追求自由的主题与形式。佩特里的《大街》(The Street,1946)和海姆斯的《他要是抱怨就让他走》(If He Hollers Let Him Go,1945)与赖特的抗议小说一脉相传,海姆斯也是著名非裔美国侦探小说家,其哈莱姆侦探小说系列广受好评。此外,关注黑人社区普通黑人喜怒哀乐的G.布鲁克斯(Gwendolyn Brooks)凭借诗集《安妮·艾伦》(Annie Allen,1949)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非裔美国诗人;R.埃里森探索黑人主人公寻找自我人生旅程的小说《看不见的人》(1952)获得国家图书奖;以批评赖特的抗议小说为学术界瞩目的J.鲍德温不仅结集出版《土生子札记》(Notes of a Native Son,1955)、《下次是火》(The Fire Next Time,1963)等多部文集,也创作了多部小说,如《向苍天呼吁》(1953),《乔万尼的房间》(Giovanni's Room,1956)是第一部公开处理同性恋主题的非裔美国小说,《另一国度》(Another Country,1962)则探讨了双性恋、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性行为等主题;剧作家L.汉丝贝丽描写黑人家庭反对种族歧视的作品《阳光下的葡萄干》(1959)获得纽约剧评人奖。

美国民权运动催生的的黑人艺术运动与黑人权力运动明确提出追求黑人的团结、黑人的民族身份等主张,渴望创造一种新的历史、象征、神话与传说,创立自己的黑人美学。黑人艺术家们创办黑人剧院,发表充满火药味的诗作。著名代表人物、诗人兼剧作家L.琼斯/A.巴拉卡(LeRoi Jones/Amiri Baraka)的《荷兰人》Dutchman1964)获得奥比奖,E.布林斯(Ed Bullins)三获奥比奖;其他重要诗人有S.桑切斯(Sonia Sanchez)J.科特斯(Jayne Cortez)E.奈特(Etheridge Knight)C.M.罗杰斯(Carolyn M. Rodgers)N.乔瓦尼(Nikki Giovanni)等;自传作品有《马尔科姆·X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1965)及A.穆迪(Anne Moody)《成年于密西西比》(Coming of Age in Mississippi1968);重要小说有I.里德(Ishmael Reed)以戏仿方式调侃黑人文化民族主义的《胡言乱语》Mumbo Jumbo,1972)和E.J.盖恩斯(Ernest J.Gaines)的小说《简·皮特曼小姐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Miss Jane Pittman,1971)等。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黑人女性主义进一步推动了非裔美国文学的繁荣,重要代表作家主要有M.安吉洛(Maya Angelou)及其自传《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1970),A.沃克的代表作《紫色》(The Color Purple,1982)描绘了非裔美国社区内部的问题,特别是黑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问题,她对赫斯顿的关注与考古,推动了黑人女性主义的发展;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T.莫里森始终关注黑人社区内部的矛盾与问题,重视对普通黑人生活的再现与描绘,陆续发表多部作品,其代表作《宠儿》(Beloved,1987)获得多项大奖,不仅深化了对非裔美国历史与记忆的思考与再现,而且成功地激励其他年轻非裔美国女作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此外,还有著名女性主义诗人A.洛德(Audre Lorde)、美国桂冠诗人R.达夫(Rita Dove)、小说家P.马歇尔(Paule Marshall)、J.金凯德(Jamaica Kincaid)、剧作家N.尚格(Ntozake Shange),和第一位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的非裔美国女性科幻小说家O.E.巴特勒(Octavia E. Butler)等,她们的创作不仅关注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种族问题,而且反思黑人族群内部男性至上的观念对黑人女性的压迫与伤害,丰富了非裔美国文学的性别维度。

此外,非裔美国男性作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小说家J.怀德曼(John Wideman)获得多种奖项,其自传《兄弟与守护人》(Brothers and Keepers,1984)是20世纪晚期最具创意的作品,C.R.约翰逊(Charles R.Johnson)的《中央航道》(Middle Passage,1990)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戏剧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因《无处成名》(No Place to be Somebody,1969)获得1970年普利策戏剧奖的第一位非裔美国剧作家C.戈登(Charles Gordone),1973年获得托尼奖的J.A.沃克(Joseph A. Walker),和因《士兵的报酬》(A Soldier's Pay,1981)获得普利策奖和纽约戏剧批评界奖的C.H.富勒(Charles H. Fuller, Jr.),而最具代表性的剧作家当属A.威尔逊(August Wilson),他以十部作品涵盖20世纪十个不同的时段,探讨了不同时期非裔美国人的个体、家庭与社区生活及其与历史的联系,分别以《篱笆》(1985)与《钢琴课》(1987)两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

进入21世纪,非裔美国文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创作主题多样,而且创作手法与风格多变;既有许多作家继续关注奴隶制及种族隔离制度等历史问题,也有许多作家关心大迁徙运动对黑人的影响,以及城市化过程中黑人面临的新的身份认同与种族歧视问题,既有现实主义的杰作,也有许多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在小说、诗歌和戏剧领域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多次获得各种大奖,成为美国族裔文学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如E.琼斯(Edward Jones)探讨奴隶制时期黑人奴隶主问题的小说《已知世界》(The Known World,2003)获得普利策奖,C.怀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的小说《地下铁路》(The Underground Railroad,2016)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与普利策小说奖;美国桂冠诗人N.特雷休伊(Natasha Trethewey)的诗集《黑人卫士》(Native Guard,2006)讲述了内战时期美国联邦军队中一个全部由黑人士兵组成的部队的故事,获得2007年普利策诗歌奖;S-L.帕克斯(Suzan-Lori Parks)因探讨黑人男性兄弟家庭关系的剧作《赢家/输家》(Topdog/Underdog,2001)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的非裔美国女剧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