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1.第二十五军撤销建制,部队分编

 wshwww 2023-05-20 发布于江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征战记》(141)

  根据毛主席“使国内部队普遍参加抗美援朝的伟大、光荣斗争,并获得对美帝侵略军实践锻炼的机会”的指示和建设人民空军的需要,195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第25军军部和第75师师部调归空军,所辖部队分别调归第23、第24军和江苏军区。

图片

熊应堂(左)、廖海光


  撤建时,第25军军长熊应堂,政委廖海光,副军长谭知耕,副政委萧学林,参谋长叶泰清,政治部主任余明。
  第73师,师长王培臣,政委李正清,副政委张万合,参谋长李清正,政治部主任张综科。第217团团长江运发,政委叶剑华;第218团团长邢殿卿,政委桂林;第219团团长江从义,政委王少山。
  第74师,师长肖选进,政委赵强,副政委舒少,参谋长姚虞,政治部主任傅奎清。220团团长王新民,政委宋定中;221团团长陈惠良,政委徐邃志;222团团长李福山,政委×××。
  第75师,师长吴怀才,政委胡少卿,副师长杨忠,副政委谢雪畴,参谋长盖仲民,政治部主任谢雪畴(兼)。第223团团长燕德明,政委汪儒文;第224团团长吴常关,政委庄正;第225团团长陈洛平,政委×××。
  部队番号是一个军人的半个灵魂,承载着军人全部的军旅记忆,即使不是同时期当兵的人,只要听到是来自同一支部队,就能顿时亲如手足。一旦撤销,或多或少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从一些老首长回忆录中得知,担任机动作战任务的第23、第24、第25军必须撤掉一个军,以保障抗美援朝参战部队齐装满员。“按第25军的基础、战力和战功,都不比第23、第24军差,拆第25军的工作,照常理是要费周折的。”但第25军部队历来就是大局观念强。解放战争将要爆发时,第5旅单独南下,脱离山东野战军第2纵建制。当时纵队领导和机关以及第4旅全是新四军第2师的,抗战8年,第4、第5旅并肩作战,彼此了解,让第5旅单独远征,部队没有全局观念的思想基础,工作是做不好的。南麻、临朐两役,第7纵队连续阻击10天,最后几天是饿着肚子靠刺刀加石头守住了阵地。撤退时,又让受7纵指挥的2纵4师(原4旅)先走,有无全局观念,这时候才是真正的考验。这一次,为了入朝参战和我军新兵种建设,第25军广大指战员忍住心中的失落和苦楚,接受了这一事实,选择做出内心的牺牲再次表现出过硬的作风,在20天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拆建的各项工作。
  当时,第23军撤销第68师,第25军第73师调归第23军建制;第24军第71师改编为空军部队,第25军第74师调归第24军建制。也就是说,第25军军部和第75师虽然撤销建制,番号不复存在,但第25军与第23、第24军一样,都保留了两个师的建制。
  1952年8月,第25军军部调归空军。所属三个师的调整情况如下:
  (一)第75师

1.师部调归空军。

2.第225团团部调归江苏军区,担任为抗美援朝部队训练新兵的任务;部队调入第73师

3.第224团团部调归江苏军区,担任为抗美援朝部队训练新兵的任务;团直九二步炮兵连和第1、第2营合并为新的第1营后调入第73师(第1、第2连合编为第1连,第3连与团特务连合并为第2连,第2营第5、第6连合并为第3连,另从第2、第5连各抽一个排到机炮连,整编为3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的齐装满员的第1营);第3营调入第223团。

4.第223团整建制归建第74师(该团1947年3月由华野7纵第20师调入第21师)。第224团第3营调入后,以第8连(刘卢家守备连)改称第9连;营部、第7、第9连和原来的第9连撤销建制,部队拆散。

(二)第74师调归第24军

1.第221团撤销建制,第2连(前身是闽北崇安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1938年2月改编为第四军第3支队第5团第9连。该连曾荣获“大王庄战斗模范连”、“湾沚战斗英勇顽强连”荣誉称号,其第2排荣获“孔金胜排”荣誉称号)调第222团为该团第2连;第9连(前身是闽北建阳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1938年2月改编为第四军第3支队第5团第9连)调入第220团为该团第9连;其余部队拆散。

2.第75师第223团改番号为第221团。

3.第220团第9连、第222团第2连撤销建制,部队拆散。

4.师直增建警卫营、担架营、监护工兵连等单位。

(三)第73师调归第23军

1.师直增建警工营、高机连,师后勤增建担架营、监工营;撤销原师属工兵连建制,以第25军工兵营第1、第3连编为师警工营两个工兵连;师山炮营(除战防炮连外)调第23军组建炮兵团;第75师第225团第3营(欠第7连)为师后勤担架营(辖两个连),撤销原师警卫连建制(保留第1排),第75师第225团第5连改番号为师属警工营警卫连。

2.三个步兵团各增建五七无后坐力炮连、高机连;原侦察连改为通信连;侦察排、警卫排、工兵排组成警侦工连;团后勤增建运输连。

3.第217团。撤销原团属步炮第2连、警卫连(保留第1排)建制;以原九二步炮第1连改建为团属战防炮连;第75师第224团九二步炮连调入该团后组建重迫击炮连。

4.第218团。团战防炮连以师直战防炮连充建;撤销第3营第8连,以第75师第225团第1连(尖谷堆连)充建。

4、第219团。撤销第2营(第4、第5连调出),以第75师第224团第1营充建;撤销第3连,以原第4连充建;撤销第8连,以第225团第2连充建;撤销团属警卫连,保留第1排;原第5连改编为团后勤运输连;团九二炮连改编为战防炮连。

  整编完成后,在第25军统一指挥和福建军区大力协助下,整建制转隶的第73、第74师于1952年8月20日、24日先后从闽南出发,以汽车、轮船联运,北上江西上饶集结,分别编入第23军、第24军序列,参加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期间,部队进行了“爱祖国、爱人民、爱荣誉”的“三爱”教育和“爱护朝鲜一草一木”的国际主义教育,并大力宣扬了志愿军的英雄模范单位、人物事迹,激发了指战员出国作战的荣誉感,广大指战员情绪高昂,决心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保卫祖国杀敌立功,以实际行动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在上饶,部队转入紧张的入朝准备,进行了全副武装快速行军的体力锻炼,更换了一批武器装备。
  

从第7纵队到第25军,这支英雄的部队面对强敌,英勇无畏,硬仗当前,机智灵活,敢打必胜,千锤百炼,英雄辈出,战果辉煌,战功至伟!

解放战争以来,第25军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在野战军和兵团指挥下 ,在人民的支援和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转战淮南、淮北、苏北、鲁中、滨海、胶东、渤海、鲁南、皖北、皖中、皖南、苏南等广大地区,接受剿匪任务后,作战于皖浙赣山区和浙闽沿海,两次入闽备战,经过全军指战员的英勇战斗,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

解放战争期间,第25军担负的防御作战任务居多,根据任务,带有固守和牵制两种:淮阴与涟水两次保卫战是为了争取时间,等待主力到达,协同出击歼敌,而与敌进行正面对抗,属于固守;其余如庙头—新安镇、河阳、南麻、临朐、胶河(前期)、胶济路东段、胶济路西段及徐州以东等防御战斗是为了保障主要方向反攻、歼敌而在一定路段阻击他方敌人增援,属于牵制性质。期间,在敌人全面进攻情况下,先后担任东陈、黄桥、宋集、诸城攻坚,在我军反击阶段的莱阳攻坚,在敌人转入全面防御情况下担任淄川、曲阜、邹城、兖州等城镇攻坚战。此外,还参加了大规模的围歼战役,如宿北、莱芜以及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之战,前两次是以出击或者出击后立即转入攻击村落的手段进行的,后一次则是以攻坚的手段施行的,战斗之激烈,为第25军历次战斗所仅有。

经过这些战斗,第25军的作战能力逐渐提高,指挥员的战术思想日趋转变,由最初在防御战斗中被动挨打进而为了守住阵地积极出击歼灭敌人,由不善于攻坚到以强袭手段攻克守备城镇据点之敌,由小规模的歼灭战到组织大规模的围歼战,部队在战术动作上、对各种兵器的使用上以及爆破、土工作业等技术上日趋进步,不管对手多么强大,情况如何复杂,任务多么艰巨,第25军总能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部队经百战锤炼终成钢铁之师。

第25军与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留在华东地区的3个王牌军作战都大败对手。第一次涟水保卫战,老5旅血战“御林军”整编第74师,连续恶战7天7夜,以7000人对阵美械装备的4万之众,在付出了很大伤亡后,奇迹般地歼敌4000余人,敌第51、第57旅伤亡惨重,整编第74师大伤元气。在徐东阻击战中,3个纵队正面阻敌,7纵位于中央,南面是第11纵队,北面是第10纵队,敌第2、第13兵团一线5个军12个师向我猛攻,敌人把7纵防御方向作为主攻方向,将其东援的中坚力量、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五大主力”之一的第2兵团的第5军和第13兵团的主力第8军压在7纵正面上,在无坚固工事依托,无优势火力掩护的情况下,第19师在前5天的阻击战中给敌第5军等部,特别是敌第200师予以较大的杀伤。在后5天中,坚守第二线阵地的第20、第21师又给予敌第5军、第8军以重大杀伤,其核心主力第200师8000多人被打得还剩2000人,被7纵整建制歼灭了4个营,重创6个营,彻底伤了元气,失去了战斗力。一个半月后,敌第5军的第45、第46师残部投降,第200师残部被消灭。南麻之战,华野3个纵队打国民党“狡如狐猛如虎”且擅长打防御战的“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11师(即后来的的第18军),当时第7纵队打援,因各种原因南麻久攻不下,我军撤出战斗。到了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这个整编第11师番号变成了第18军,7纵主要攻击目标是敌第18军118师第33团坚守的大王庄,这个第118师就是整编第11师的第118旅恢复番号扩建而来,是个万人大师。结果,7纵第20师在中野一个团的配合下,在无重炮掩护的情况下,以4个团消灭了敌人的4个团,使第18军损失了近半的战斗力,耗尽了所有重炮弹药,此仗打断了第18军脊梁骨,再无王牌、主力风范,至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结束时全军覆没。在与敌三大主力作战中,在近乎单打独斗的情况下,第25军部队置对手于死地乃至灭亡,在全军不仅是罕见的,也是唯一的。也许有人不服气,但这是事实,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解放战争期间,第25军歼敌数在第三野战军各主力军(纵队)中名列前茅。据《第三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战绩统计表》显示,三野15个野战军共歼敌176万余人。而第25军,这个以执行阻击战任务居多的部队,这个多次与敌正规军嫡系部队作战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毙伤俘敌近17万人,其中,第73师毙伤敌2万余人,俘敌2.5万余人,计4.5万余人(数据来源于《步兵第68师师史》);第74师毙伤敌4.4万余人,俘敌4.8万余人,计9.2万余人(数据来源于《步兵第七十师(原七十四师)简史》);第75师毙伤敌0.85万人,俘敌2.2万余人,计3.05万人(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敌我伤亡统计表》)。第25军的战绩,在华东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年解放战争期间,第25军有23897人立功,其中,特等功6人,一等功330人(二次立一等功的16人),二等功1482人(二次立二等功的137人,三次立二等功的23人),三等功8200人(二次立三等功的1667人,三次立三等功的622人,四次立三等功的178人,五次立三等功的102人),四等功13879人(二次立四等的3063人,三次立四等的1273人,四次立四等的680人,五次立四等的211人,六次以上的121人)。
  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5军部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第73师阵亡2671人,负伤9601人,失踪2697人,计14969人;第74师阵亡3735人,负伤12766人,失踪5492人,计21993人;第75师阵亡1654有,负伤7950人,失踪1425人,计11029人。全军共计伤亡、失踪指战员近5万人。其中,先后牺牲的团以上干部有:
  王忠任,1945年12月在山东郓城牺牲,时任津浦前线野战军第7师第19旅组织科科长;
  桂本奎,1946年7月在江苏盱眙马坝战斗中牺牲,时任淮南军区第5旅第13团团长;
  周传学,1946年10月26日在江苏涟水宋集战斗中牺牲,时任淮南军区第5旅第13团参谋长;
  邓发,1946年12月在江苏宿北战役中牺牲,时任华中野战军第7师5旅第13团副团长;
  江州,1946年12月在江苏宿北战役中牺牲,时任华中野战军第7师5旅第15团参谋长;
  王正明,1947年12月山东莱阳战斗中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19师第57团参谋长;
  彭影,1947年山东五尖山战斗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0师第58团副政委;
  李雨田,1948年6月山东邹县战斗中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0师59团团长;
  戚琏湖,1948年11月25日淮海战役中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19师第57团副政委;
  周敦,1948年12月6日淮海战役中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19师55团政治处主任;
  周连三,1948年12月10日淮海战役中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0师第59团参谋长;
  朱健,1948年江苏如皋李堡战斗中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XX团副团长。
  功臣烈士有:第25军军卫生部运输班长刘芳治、炮兵团排长林东辉。第73师第217团连长张大文、营长杨礼门、排长潘俊臣、班长包中青、班长胡胜德、战士叶芝禄;第218团副班长王国成、副排长黄其掌、政治指导员陈长友、战士刘明杨、连长花国友、班长吴孝忠;第219团战士尹斌全。第74师司令部副科长张坚;第220团战士李富泉、刘训林、副连长傅永昌、班长周国平、班长陈祝信、战士刘晏海、班长张新玉、班长袁长福;第221团班长谭林、班长徐为春、战士贺金山;第222团班长钟国安、战士柏千培、宣传股长吴亮、班长赵彪义、副排长杨树宽、副班长孙书贵、副班长庞东志。第75师第223团连长孙希田、副排长钱芳、班长刘永年、战士马德山、战士张会艾、队长王然、班长王国标、班长朱金山、战士杨仁忠、副排长董恒祥、排长王克斌;第224团战士郑阳福、排长施福元;第225团排长安德明等等。
  还有数万名献出宝贵生命的干部战士,他们的姓名淹没在成千上万的英烈名录之中,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自古天下烈士定,从无烈士享太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第25军谱写了光荣的史章。
  每一位烈士都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共和国的建立而献身,每一位功臣都有一段让人肃然起敬的立功经历,他们所代表的第25军这个英雄群体,为新中国建立的功勋,理应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

  新中国成立后,第25军的很多功臣谦虚谨慎,功成不居,有的甚至深藏功名。

新四军老战士昂士友,不到17岁就参加抗日游击队,历任战士、班长、青年干事、青年队队长等。当时部队缺少医护人员,组织安排他改行学医,在新四军老5旅、华野7纵20师、25军74师从医助干起,后来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和卫勤保障指挥员,救治了大量伤员,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贡献,后来他在第24军第74师任卫生科科长、后勤部副部长、师副参谋长等,1978年8月离休,2016年逝世。昂士友逝世后,子女整理他的遗物时,在带锁的老式樟木箱子底层发现一个用红绸布包裹的木匣子,里边珍藏着许多奖章和证书,其中一枚奖章和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民国三十七年九月(1948年9月)授予他的一级“人民英雄颁授证明书”。昂士友一直在部队工作,部队修史时曾征求他的意见,但对于他立功授予荣誉称号的事,史料竟无记载,奖章也深藏不露,连子女都无从知晓。正如他在世时所说:“同期参军的乡亲、战友,有的已经在战场上牺牲,有的早早回乡务农,和他们相比,我能够活下来并享受到今天的待遇就很心满意足了。”

华野7纵第21师61团第4连战士尚效孟,1927年2月20日出生,山东省莱芜县(今济南市钢城区)里辛镇双龙峪村人。1946年11月参军,一个月后入党。他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受奖。淄川战斗,他身负重伤被抬下火线,在前线野战医院抢救后,被支前民工抬过黄河住进华野后方医院,随后进入荣军学校养伤和学习。尚效孟痊愈后,伤残的身体已经不能适应部队作战的需要,于1949年3月复员回乡。尚效孟在部队2年零5个月,参加大小战斗21次,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回到家乡后,一声不响地当起了农民。他的战斗经历,他在部队的立功情况,在近60年的岁月里,尚效孟从没对任何人讲起过,就连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不知道他的这些秘密。1950年代初,尚效孟参加地方评残。按当年尚效孟的负伤程度,他应该可以评二级甲等以上伤残,可以享受国家供养终生的待遇。但尚效孟只报告了自己手部的一处轻伤,被评定为三级乙等伤残,每年领十几元的伤残退伍军人抚恤金。此后几十年,他兢兢业业地工作,连年被镇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安贫乐道,家里生活再困难从不向上级申请要什么东西,残留在身体里的弹片天气不好的时候钻心的头疼从来没有向组织和乡亲们们提起过,近60年都没去过县城,直到2006年12月腹部胀痛、全身不适,家人把他送到位于泰安市的解放军第88医院,在做检查时发现他的肋骨、胸椎骨、颌面部等竟多达15处弹片残留,党政军有关部门和社会才知道他隐伤残藏功名60载的历史,两个多月后的2007年2月18日,老英雄在临终前对子女留下遗言:“……别拿我的功劳给国家添麻烦。”

兖州战役荣立一等功,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奖章的华野7纵第21师61团7连班长姜万胜,尖古堆战斗负伤被战友背下来,在后方医院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转到济南荣军医院,被评定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1950年,姜万胜因伤残转业到地方,在家中休养一段时间后,先后任文登县第六区文书、区长、大水公社信用社主任等。1961年国家经济困难,他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大水镇东北庄务农,担任村党支部委员,用自己的双手和微薄的优待金维持一家10口人的生活,从不向组织上伸手;战伤伴随了他的一生,经常头痛欲裂,甚至昏厥,从不向组织叫苦,坚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带领村民建立工厂,发展副业,直到1993年7月27日临终前,他对子女们说:“给我穿上军装,我要去见首长和战友们了,我要归队了。”他感到自己无愧于曾经战斗过的那支英雄部队,无愧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无愧于人民,可以坦然地去见他的首长和战友们了……

昂士友、尚效孟、姜万胜们,在功劳面前,他们没有想过借此得到什么补偿。当自然灾害降临,敌人对新中国封锁,国家面临困难时,他们主动不拿工资当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他们从不居功自傲,不向国家伸手,不向组织要待遇,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在生命的终点,他们心里想的依然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是作为(曾经是)一名军人的使命和职责……这就是开国将士崇高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同呼吸,同国家共命运,已经深入到这个部队的骨髓,渗透到每一个成员的血液之中!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