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偶像石钟琴:演《白毛女》红极一时,丈夫离世后她怎样了?

 细品名人 2023-05-20 发布于北京

(石钟琴)
1972年,八大样板戏之一的芭蕾舞剧《白毛女》被搬上银幕,由石钟琴饰演女一号“白毛女”。
据统计,全国当年有5亿人看过此片,芭蕾舞电影《白毛女》红遍天下,石钟琴也成为一代偶像。
由于出身不好,石钟琴的艺术之路充满坎坷与艰辛。她的丈夫名叫张元民,是著名的电影摄影家,担任过上影厂书记。
2017年12月,张元民在上海病逝,享年77岁。如今张元民已去世6年了,石钟琴的生活现状怎样?

01

(石钟琴电影《白毛女》剧照)
197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芭蕾舞电影《白毛女》,由著名导演桑弧执导。芭蕾舞剧《白毛女》是八大样板戏之一,上海芭蕾舞团排演的《白毛女》影响最大。
因此芭蕾舞剧《白毛女》搬上银幕时,石钟琴顺理成章地成为“喜儿”的扮演者。
她扮演白毛“喜儿”,茅慧芳扮演黑发“喜儿”。因为石钟琴的戏份更多,观众对她的印象也更深。
芭蕾舞电影《白毛女》,彻底改变了石钟琴的命运……

(早年石钟琴)
石钟琴祖籍浙江鄞县石家村,1945年出生于上海,母亲是宁波姜山人。石钟琴的父亲初中毕业后,随母亲和爷爷来到上海,开了一家小西药店。
石钟琴有兄弟姐妹8人,她在家排行第三。母亲怀石钟琴时生了一场大病,加上营养不良,石钟琴自小身体虚弱,她没有吃过几天母乳,是靠奶粉喂大的。
石钟琴的母亲读过私塾,喜欢看越剧。上海同孚戏院就在石钟琴的家门口,母亲去看越剧时,经常将石钟琴带在身边。
但石钟琴最喜欢的还是舞蹈,只要音乐声响起,她就会手舞足蹈。

(小学时代)
小学时,石钟琴参加了学校的舞蹈小组,有一次她发烧到39度,还去学校参加演出。
小学三年级,石钟琴被静安区少年宫舞蹈老师发掘,从此成为少年宫舞蹈队的小演员。
初中时,石钟琴就将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改编成舞蹈。她在学校演出时,感动得师生眼泪汪汪。
1960年,石钟琴正上初中时,上海市舞蹈学校成立了,设置芭蕾舞科和民族舞科。招生站离石钟琴家不远,她看了招生广告后就赶去报名。


原来这些考生都是老师事先从各个学校选出来的苗子,石钟琴本没有资格参加考试,但她不想错过这次机会,便毛遂自荐。
招生老师觉得石钟琴身材苗条,双腿细长,眼睛炯炯有神,便破例对她的腰、脚背、腿、弹跳等进行了全面考试,最终认定石钟琴条件比较优秀。
芭蕾舞科要招的孩子年龄在9到11岁之间,而石钟琴已经15岁了,如果训练7年,毕业时她就22岁了。于是老师打算放弃石钟琴,敷衍她:你回家等通知吧。
石钟琴天天在家里盼录取通知,也没盼来喜讯。

02

(芭蕾舞教育家胡蓉蓉(1929年-2012年3月30日)指导学生排练)
一晃上海艺术学校开学半个月了,石钟琴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了希望,不由伤心哭了起来。
然而一个月后,上海艺术学校的录取通知终于寄到了石钟琴的手里,她畅快淋漓地哭了一场。原来老师经过反复商量,觉得石钟琴是难得的好苗子,便破格补录了她。
石钟琴被分配在芭蕾舞科。因年龄偏大,起步晚,她苦练基本功。每天早晨6点,石钟琴就起床压腿、弯腰、拉韧带。
学校著名的芭蕾舞教育家胡蓉蓉对石钟琴要求严苛,她动作只要有半点不规范,老师就当众批评她。


(石钟琴练功照)
“舞台上亮晶晶的水晶鞋,是练功房汗津津的水浸鞋。”石钟琴始终记得老师对她说过的这句话。
由于每天训练强度太大,石钟琴像是从泳池里爬出来的,她走过的地方都是湿漉漉的一片。而且石钟琴还经常恶心呕吐,眼冒金星,肌肉酸痛得连三楼都爬不上。
经过6年的刻苦训练,1966年石钟琴从上海艺术学校毕业了,被分配到上海芭蕾舞团工作,成为上海第一代芭蕾舞演员。
参加工作不久,单位排演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领导安排她扮演“喜儿”。


但很快特殊年代开始了,因为石钟琴的父亲和爷爷解放前开过西药店,石钟琴被认为出身不好,不能重用。于是她只能拿着红缨枪,成为群舞演员。
随着运动升级,石钟琴被扣上了“白专道路”“家庭问题”等帽子,她连跳群舞的资格都被取消了。
同事在台上演出时,单位却安排石钟琴坐在下面鼓掌,她经常躲在洗手间里抹眼泪。
1968年,因为团里演员不够,石钟琴被安排在《白毛女》中跳一段两分钟的替身舞。这是第四场中“四变”的一段灰毛女舞,分别由4个演员来演,石钟琴是其中的一个。


(石钟琴电影《白毛女》剧照)
就是这段两分钟的替身舞,让石钟琴看到了前方的曙光。
1969年,饰演“白毛女”A组的演员思想上出了问题,主动退出。B组的女演员因身体发胖,既加重了男舞伴的负担,又失去了芭蕾的美感,石钟琴被推上了“白毛女”的位置。
经过反复打磨,石钟琴将“白毛女”塑造得栩栩如生。

03

1972年,由石钟琴主演的芭蕾舞电影《白毛女》在全国公映后,引发万人空巷,石钟琴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代偶像。她被媒体誉为“足尖下的茉莉花香”。


此后石钟琴成了团里雷打不动的女一号,几年间她又先后主演了《红色娘子军》《苗岭风雷》《天鹅湖》《雷雨》《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魂》等芭蕾舞剧。
排练《苗岭风雷》时,石钟琴因劳累过度,导致胃部大出血昏倒在练功房。
在《天鹅湖》中,石钟琴分饰“黑天鹅”“白天鹅”两个角色。“黑天鹅”是反面角色,用谎言骗取了王子的信任。
在表现“黑天鹅”的喜悦心情时,石钟琴要连续做32个单腿转,这组动作难度相当大,她天天练,几天时间体重竟减了6斤。

(石钟琴(右二)去日本访问)
在《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中,石钟琴饰演女主角“马尔基娜”,她要在一个直径不到两米的圆平台上,连续做16个原地旋转。
由于重心不好掌握,稍有不慎就会从圆平台上甩出去。
于是排练中,石钟琴画了比圆平台小一半的圆圈,每天在里面不停地原地转圈,转得她头晕眼花,恶心呕吐。
石钟琴主演的现代芭蕾舞剧《祝福》,同样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青年张元民)
早在1965年,石钟琴20岁时就恋爱了,男友名叫张元民。他1940年出生于安徽桐城,比石钟琴大5岁。
1963年,张元民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摄影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助理。
石钟琴的哥哥与张元民是好朋友,他们经常出去玩。有时哥哥将石钟琴带在身边,张元民是学摄影出身的,义务为他们照相。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感情。


(张元民早期作品)
张元民有事业心,靠自己的奋斗升为摄影师、副总工程师兼技术办公室主任。他还先后担任《闪光的彩球》《快乐的单身汉》等影片的摄像。
在石钟琴遭受不公正待遇时,张元民一直做她最坚强的精神后盾,用语言激励她,在生活上关心她。
石钟琴排演时,张元民就骑单车将她送到单位,然后坐在门口等。等排演结束,他再将石钟琴送回家,才回自己的住处。

04

单位有规定,芭蕾舞演员30岁前不能结婚。1973年,石钟琴28岁了,而张元民已经33岁了,成了那个年代的大龄剩男。

(青年石钟琴生活照)
张元民是家中独子,父母疯狂催婚,石钟琴与他一起做通了准公婆的工作。
1975年,石钟琴年满30岁时,与张元民在上海组建家庭。
1978年,石钟琴在上海生下儿子张晶磊,33岁的她喜做妈妈。很多演员做了妈妈后就脱下了红舞鞋,而石钟琴依然活跃在舞台上,还是团里的一号主演。
石钟琴主演的《白毛女》不仅红遍大江南北,去日本、朝鲜、法国、加拿大等国演出时,也引起轰动。

(石钟琴在日本演出)
早在1972年,石钟琴随剧组去日本演出,共演出15场,引起巨大的反响。日本政府破例派官员到场祝贺,这就是有名的“芭蕾外交”。
1977年,石钟琴随团赴法国演出,由于整天穿着舞鞋,鞋子很窄,而石钟琴的脚又较宽,结果她的脚上留下了老伤,至今还隐隐作痛。
演出结束,石钟琴脱舞鞋时发现脚趾被磨出了血,与袜子粘在一起,脱袜子时疼痛钻心。
1981年,石钟琴与欧阳云鹏在上海举行独舞、双人舞晚会。芭蕾舞演员举行专场演出,这在全国属于首例。


那时儿子已经3岁了,石钟琴每天早晨出门时,儿子就哭。深夜她排练回家,儿子睡醒了看见她又哭。丈夫就抱着儿子到客厅里哄,让石钟琴多睡一会。
那段时间,丈夫一早就起来给石钟琴做营养早餐,中午还在家煲汤送过去。
由于常年跳舞,石钟琴的双脚变形,脚趾上还几次生鸡眼,而且还化脓了,演出前她要让医生打止疼针。
石钟琴的专场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但她的丈夫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张元民不仅在事业上支持石钟琴,还承包了家务和照顾儿子等琐事,让石钟琴安心排练演出。
可以说石钟琴的辉煌,与丈夫的幕后付出分不开。

(石钟琴与学生们在一起)
1985年,石钟琴40岁时才从芭蕾舞台退下来。此后,石钟琴在单位从事幕后工作,指导演员排练、演出。
1997年,52岁的石钟琴从上海芭蕾舞团退休。随后,她进入上海远东芭蕾舞学校任教。这是一所民办芭蕾舞学校,她教孩子们芭蕾舞,后升任艺术指导。
石钟琴在这所学校任教10年,直到2007年才彻底回归家庭。

05

张元民紧追妻子事业的脚步,先后担任《最后的选择》《滴水观音》《绞索下的交易》《T声的84、85年》《笑出来的眼泪》等影片的摄像。


上世纪80年代,张元民还担任上影集团党委书记、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石钟琴与丈夫都退休后,在家过着平凡生活。石钟琴常年跳舞脚上有老伤,经常疼痛,张元民晚上坚持给妻子用热水泡脚,同时还给妻子按摩。
儿子是张元民带大的,石钟琴感激丈夫。他们的儿子品学兼优,孝顺懂事,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和生活。
2008年,张元民当选为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同年他还被增补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石钟琴)
年轻时丈夫为家庭和儿子付出很多,石钟琴退休后始终弥补。她在家里做饭、洗衣服,丈夫不管回来多晚,她都准备好热菜热饭。
2015年,石钟琴已经70岁了,除了脚上有些老伤,她身体状况良好。她与丈夫一起买菜,一起回家做饭。
丈夫出去摄影时,石钟琴还跟在身边照顾他。夫妻俩琴瑟和谐,从年少相守到白首,是公认的恩爱夫妻。

(石钟琴与丈夫张元民)
2017年12月29日,张元民不幸突发疾病在上海离世,享年77岁。
送别风雨相伴的老伴,石钟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儿子经常过来陪伴她,帮她疏解内心悲痛。
她的很多学生也上门慰问,石钟琴渐渐从丧偶之痛中走了出来。
丈夫走后,石钟琴一个人生活,儿子想将她接过去一起住,石钟琴觉得两代人还是有各自的空间好,不愿意搅在一起。于是儿子经常过来陪伴她,逢年过节会将石钟琴接到家里。

(石钟琴近照)
2023年5月,石钟琴已经78岁了。她精神矍铄,状态很好,芭蕾舞演员出身的她身材保持得也不错,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小。
石钟琴的辉煌属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岁月流转,她头顶的光环早已淡去了,没有多少人记起她。尤其是90后,对她的名字很陌生。
石钟琴出门购物,很少被人认出来,但她没有失落,心态平稳。
在她看来,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偶像,属于她的时代已经过去。正因为心态很好,石钟琴的晚年平稳、幸福、舒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