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走出中年危机

 培训班文摘 2023-05-20 发布于山西

 

——我与三视角智慧的故事


 

成长于珠三角农村,我从小与农活打交道,放牛、割禾、插秧、锄地、拔草等农活是童年的日常。为了离开农村,我努力学习,从小镇几百名同学中脱颖而出,进入当年全市最好的高中,后来在厦门大学读了四年本科。

 

Image

学习上从来没有让家里操过心,常常名列前茅,顺利大学毕业,是很多家长心目中典型的“别人家孩子”,未来可期。然而……

 


 

一、不堪回首的往事

 

一找工作我就懵了。当年数学本科毕业,不会编程,不懂经济,不当老师,应聘屡屡被拒。万般无奈只好靠家里关系在小镇上谋了一份工作,但相当长一段时间抱着知识分子的清高,看不惯同事的世故和圆滑,反而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刚工作那会,主管让我写份工作材料时,我直说不会写。有次在例会上对老板大发雷霆。 

因为关系,我曾经当过几年小主管,可是,有一天老板对我说,他从我属下的几位同事口中得知,他们每个人对我的评价都不高。老板对我终于忍无可忍,不能因为我一个人拖累整个团队,我必须降职。听到这个消息,我的脸瞬间像烧红的马蹄铁一样滚烫,真想当场变成鸵鸟,找个地儿钻进去。我向来脸皮不厚,但为了保住工作,只好强忍。 

毕业几年之后,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任务没完没了,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天下班回家,身心疲惫,常常吃完晚饭就累得躺沙发上睡着了。于是经常琢磨着搞点什么副业,赚点钱,辞职不干。正是急于寻找发财机会的心态,让我误入同学的融资泥淖,把工作十年的积蓄都搭进去还不够,甚至将唯一的一套房产卖了抵债。 

那几年,工作时常常接到银行打来的讨债电话,下了班又不敢让家人知道自己的窘况,精神高度紧张。哪里还有心思做好工作?被降职完全是咎由自取。

 

Image

 

结婚后,还和父母住一个房子,我和妻子住二楼,父母住一楼。两代人常常因为电视声音太大等琐事积怨甚至发生矛盾。其中最严重的当数婆媳矛盾。作为中间人,我没能化解母亲和妻子之间的矛盾,反而时不时充当传话筒,给双方“捅上几刀”,这情商真让人捉急!

大儿子David出生后,妻子坐月子期间,我和母亲常常吵架,最终引爆她们的积怨,吵得很凶。这直接造成了她们婆媳关系上最大的裂缝。

在David成长前期,我们夫妻和我父母的分歧很大。那时,初为人父母的我们,看了很多育儿书和公众号文章,以为掌握了育儿真理。有一天早上,我和母亲因为育儿分歧再次吵架,经过一番歇斯底里后,我把手中的一碗早饭重重地摔在地上,陶瓷碗在清脆的撞击声中分崩离析,碎片和早饭散落一地。

 

Image


 

那些年,我和妻子吵架也是家常。虽然没有掐过架,但互扔东西是寻常事。我不记得妻子说过多少遍要离婚了,婚姻能维持到现在,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我和妻子都要工作,David上幼儿园以前工作日都由爷爷奶奶带,而爷爷奶奶几乎每天都吵架,爷爷和伯父也经常教导孩子,只是David早已感到厌烦。而且,我和妻子深受正面管教的影响,不喜欢家里其他长辈对David说这说那。这样的成长环境,为后来David的情绪问题埋下了隐患。

经济、工作、婚姻、家庭、亲子等方面问题集中爆发,人到中年的我仿佛掉进了深渊,被黑暗吞噬,完全看不到一线生机。我知道自己的问题非常严重,犯下了很多错误,伤害了很多人。

 

Image

但我不知道该如何收拾人生的烂摊子,常常偷偷躲在厕所里以泪洗面,甚至把头撞墙。曾想过一了百了,逃避现实,只是实在不忍心在被我伤害得遍体鳞伤的家人们身上再补上重重的一刀。

2014年底,我通过微博联系上当年的高中语文老师,梁老师。随后走进他的圈子,认识了包括妙面爸在内的一些非常重视家庭的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跟他们的交流,不断更新我的三观,犹如看见那遥远的北极星。可是,我还没找到照亮脚下前行的手电筒。

 

Image


2018年元旦,痛苦中的我特意跑去当面请教妙面爸如何改变思维从而改进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没想到,那时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跟我举了他同事加班的例子。

那时我小儿子Victor才几个月大,正是需要我更多在家庭分担照顾工作的时期,对这个答案我相当失望。虽然那天中午妙面爸请我吃了一顿美味海鲜餐,可我却好像突然失去了味觉一般。

 

 

 

二、不二的选择

 

2018年2月21日晚上,妙面爸私信给我介绍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学系博导王德生博士和他所推广的三视角。王博士学贯中西,遍读文史哲数理化等领域经典、定律与延伸领域体系,融会贯通,将三视角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科研、大健康等领域,使人在信息爆炸时代,高效建构个人知识体系,探究事物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落脚点。 

妙面爸当时也把cctalk视频课《三视角语言学入门(1)》和饭团文章《读书的智慧(1)》、《读书的智慧(2)》发给我,并将王博士当时十几集三视角视频课安利给我。那时完全没有想到,日后我对妙面爸的这次安利,会感激不尽。

 

Image

其实在妙面爸向我推荐三视角之前,我就因为一篇关于三视角创新数学教学的文章而关注三视角智慧公众号。但很少看到更新,并且里面记录的线下活动是在湖南省的湘潭、长沙那边,离我相当遥远。那时我就盼望,如果王博士在我家附近就好了。 

Victor于2017年夏天出生,到2018年初我开始学习三视角视频课时还不到一岁。为了让妻子得到更好的休息,那时我承担起晚上陪Victor睡觉的重任。但学了几个三视角视频之后,我大开眼界,感觉自己过去的三十几年就像活在井底,实在是二得很。

 

Image

于是,我开始如饥似渴的学习三视角课程,除了视频课和饭团文章,还加入了微信群,抓住一切机会参与互动,包括带Victor时。此举引来妻子的强烈不满,说我人在心不在。为此,我们又吵架了,随着双方音量和声调的升高,离婚的声音再次响起,还好双方没有动真格。吵架时说的话不能随便当真,很多时候只是宣泄情绪而已。

 

Image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于2018年3月成为正式学员,2018年5月获得终身学习资格。憧憬着用三视角改变自己遭遇的种种难题,生活开始变得充满希望。那时对波视角理解不深,没想到怀揣丰满的理想时,现实的骨感却需要持续很长时间。

2018年6月,我在深圳第一次线下见到王博士。那天他携妻儿和我们几位同学同游植物园,一边走一边用三视角跟我们交流,大家都兴致勃勃。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逛植物园会那么有意思。当天下午,第一次现场听王博士讲解三视角读书法,深感自己以前只会应付考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Image

2018年7月,我带着David坐高铁去到娄底参加三视角创造力夏令营。在高铁上,快6岁的David一边翻看绘本《火车带我去远行》,一边指着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象,兴高采烈地和我讨论看到的田野、山林、天空、飞鸟、房屋和人……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营地活动,而且是穿州过省的。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带孩子参加的唯一一次营地活动。

 

Image

没有预设出场顺序而又一气呵成的自我介绍安排,用生活例子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有趣的游戏互动,孩子们对家长的控诉,家长们的反省,寻宝游戏的分组设计和寻宝比拼,王博士在夏令营各项活动安排中将三视角创新发挥得淋漓尽致。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大人小孩都全情投入。我和David按着线索来回奔跑在孙水河公园,一起找到宝藏时兴奋地击掌相庆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夏令营结束次日,王博士还带领我们去爬山。一边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一边听王博士娓娓道来,身体和灵魂都得到滋养。那天,我和David还第一次走玻璃桥、玩玻璃滑梯,体验高空的恐惧和刺激。

 

Image

Image

Image

2019年元旦,我坐动车、挤地铁,去广州参加三视角研讨会。那个陪伴我几年的保温壶不仅摔坏了盖子,还在地铁拥挤的人群中走丢了。然而,在丰硕的收获面前,这点小插曲着实不算什么。

 

Image

除了对三视角无痛多重读书法的进一步学习体会之外,一个非常重大的收获是对使命一词的全新认识。王博士把使命一词视角化了,使命应该体现在一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上面,具体就是为所处的场提供服务。

 

Image

一个人在家庭场、工作场、社会场,在社区、城市、国家,都有使命,且所对应的使命是不一样的。

在此之前,我觉得使命这个词是非常高大上的,需要干一番大事才配得上,而我只不过是一个上班搬砖、下班带娃的普通人而已,几乎不会想到自己能有什么使命。

 

Image

Image

在王博士的三视角课程中,使命这个词被反复提起。我慢慢地加深理解和逐渐接受使命的视角化,思想自己在工作、家庭和生活中该有什么样的使命,并尝试作出改变。

从前在工作中被动应付,还没到点就想着下班后要做什么,心不在焉,现在却会去感受主管和其他同事所承受的压力,分担他们的工作,工作任务繁忙时主动加班。从前晾衣服会觉得很辛苦,现在常常早起为家人准备早餐也甘之如饴。

从前以为父母为我所做的都理所当然,父母手机坏了让我看看都觉得麻烦,现在除了为他们解决生活小事之外,还带他们去体检,教他们调整饮食,带父亲去做运动康复。从前因为门外的鞋架跟对门邻居暗暗较劲,后来主动挪开,不影响邻居出入。


Image


从前对儿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等忍无可忍时臭骂一顿,甚至有段时间常常把顽皮的Victor按在地上不让他动。现在会经常跟两儿子打成一片,学着变成他们的样式一起玩。

David去上学的路上,他常常主动跟我牵手,我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温暖。David喜欢安静、守规矩,Victor好动、调皮,哥弟俩常常发生矛盾,在处理他们矛盾时,我尽量多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肯定他们做对的地方,指出需要改正的点。

2019年清明节期间,到娄底参加了三视角线下课,在回广东的火车上我正兴奋地跟东文和春华姐,拿着笔记回顾学习,交流心得。突然,手机响起,妈妈问我什么时候到家,并说Victor不舒服,妻子一个人带他看病、照顾他很辛苦。

 

Image

断电话,我打给妻子,电话那头她疲惫地跟我说Victor的老毛病又犯了,生病后喘气。我从娄底回来没多久,Victor再次因为肺炎住院(在他快8个月大的时候就因为肺炎住过一次院。)我知道,在参加学习和照顾孩子之间,我需要作出抉择和调整,然而,我也知道,如果我不提升,又怎能养育好两个孩子呢? 

我自己有慢性鼻炎多年,Victor常常感冒发烧就喘气。连广州那边资深的儿科主任都说Victor是过敏体质,很容易得哮喘、鼻炎、和寻麻疹。在医生的建议下,给Victor吸过几个月辅舒酮,然而他很抗拒,吸入量难以保证。

 

Image

后来妇幼保健院一位医生跟我们说,她自己家孩子也是过敏体质,不要吸辅舒酮,有喘气时雾化效果更好。于是,我买了台雾化机。不过,买回来1年多,总共用了没有几次。

2020年9月份,Victor开始上幼儿园。在他上幼儿园之前,我曾担心他会经常感染而喘气。虽然第一个学期有多次生病请假,但很少需要雾化,常常是吃几天药就痊愈了。第二个学期开始就很少生病了,比第一个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完全不像是过敏体质的孩子。这跟他从第二次肺炎出院之后我就经常给他吃一种王博士自己常吃的细胞营养素有关。

2020年夏天,妈妈忧心忡忡地悄悄跟我说David在她家情绪失控,一边沿着楼梯上下来回奔跑,一边大喊大叫,还大力关上卧室门,把自己锁在里面。砰!关门的巨响回荡在老人家的脑海中,把她吓得不轻。导火索是David伯父叫他不要看电视他不听,双方口角,伯父轻轻打了他一下。

Image

伯父对David和Victor兄弟俩很看重,很关心,平时没少对他们教育指导。爷爷虽然没有一天不被奶奶骂,但对两孙子的成长也是记在心上,时不时就要管教管教。

虽然我和妻子对David情绪容易急躁已经见惯不怪,但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挺担心的。加上新冠疫情爆发以后,由于不能去学校上学,被迫在家里上网课,很多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作出过激行为的案例也有不少。我知道,必须针对David的情况,采取行动,使情况逆转。

我大姐得知David情绪失控这事之后,给我介绍了一位心理老师,建议我们带他去做个心理评估。为了不让David看出来,我们跟心理老师沟通好,就像一家人去她那里串门玩一样。

于是,那天,David和爸爸、妈妈、奶奶、弟弟、姑妈,一起去到心理老师的工作室里玩。评估结果是,David偏向敏感内敛,对轻微的肢体接触和言语刺激,都会反应过度。

Image

David的情绪问题,让妻子日夜牵挂,让我如履薄冰。然而,我和妻子商量一致,不打算去找心理老师治疗。一方面,我们认为问题不算太严重,David常常会跟我们私下沟通,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改变,看看效果如何。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三视角课程特别是其中有关心理学部分,我对解决David情绪问题已有方向和思路。

我向我姐表达了作出改变的想法,并让她帮忙转告David奶奶,爷爷、奶奶和伯父平时只需要照顾David兄弟俩在起居饮食生活和安全方面的事情,对此,作为父母我们非常感激,但教育和品格方面就尽量交给父母处理。

以前下班后就回爷爷奶奶家吃饭,过了没多久,我们改为工作日下班回家自己做饭,平时一般不在爷爷奶奶家吃晚饭。奶奶从校车接兄弟俩放学回来之后,不带回爷爷奶奶家,减少David跟爷爷和伯父接触的机会。

Image

我跟妻子说,自从Victor出生以后,她陪伴David的时间大大减少,而且,David上小学了,日常就是作业作业作业,而Victor却可以玩耍玩耍玩耍。David作为哥哥,我们会对他要求更严格,而弟弟Victor活泼好动,我们常常管不了就算了。

妻子多多少少也听进心里,从那时起,刻意创造很多跟David独处的机会。比如,我带弟弟外出的时候,她就带David去喝下午茶,尽量多接送David上学放学。

2020年底某天,我跟一位邻居聊起孩子上学的事情时,她说她孙女在公立学校上学,作业负担轻些。我问是不是她帮忙接送,她的回答颇让我意外,是孩子妈妈自己早晚接送,中午则由午托机构接送。于是,我起了给David转回公立学校的念头,着手了解我们所属公立学校和附近接送站的情况。

Image

David那时在一所私立学校里上第三个学期,早晚校车接送,中午留校,但管制非常严格,午餐后上过厕所,就必须待坐位上,不允许吵闹。放学后也不允许在学校里溜达活动,必须按规定时间上校车。教学上沿用几十年前我小学时代那些套路,主要就是记忆、背诵、抄写,作业比我小时候多得多。 

当了解到我们的公立学校下午放学后可以自由活动,比如,做作业、打篮球、散步跑步都没有限制,且这所学校最近在全镇小学校际运动会上拿到总分第一时,我对这所学校的好感直线飙升,这就是我要找的学校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说服David转校了。常常从David口中听说他那所私立学校的问题,特别是他对部分老师的种种不满,我预料让他转校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但我和妻子,加上跟David关系不错的大姐、大姐夫,费尽口舌,甚至用玩具吸引,很长一段时间他就是不同意!还是我大姐有办法,带着我们一家在学校里参观了一圈后,David最终同意转校。

Image

转校后的情况,也没有想像中那么顺心。David一开始常常抱怨作业没有少很多,班主任的脾气也不好。好在随着时间推移,他慢慢喜欢上这所学校,享受放学后可以在学校里做作业、打篮球、上课后兴趣班的自由。一眨眼,David目前上三年级了,学习方面不需要我和妻子操心,而且跟同学老师越来越熟悉,已经融入到新学校新班级里了。

David那次情绪爆发后,我和妻子充分利用环境的力量,虽然David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有发脾气摔门跑进卧室的时候,但摔门的频率在减少、力度在减弱,情况一步一步向好。我非常感谢妻子、父母、哥哥、大姐等家人的改变和帮助,同时也很庆幸遇见三视角,让我在面对孩子养育问题时有底气、有耐心、有方向、有方法。

2020年12月,我跟上王博士大健康逆龄实践的步伐,一边补学前面落下的大健康课程,一边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在12月中旬从生酮饮食逐步过渡到16:8轻断食、12小时断食、48小时断食、72小时断食。

Image

就在我不紧不慢地跟着学习和实践时,我2020年度的体检报告显示C肽和胰岛素指标异常,后来测了饭后2小时血糖值已达到9,再结合近几年的体检报告分析,我已经光荣地迈入糖尿病前期队伍,再努力一点就可以成为糖友了!这犹如当头一棒,把我从梦中惊醒。三视角逆龄实践真是及时雨啊! 

随着学习的深入,王博士不断带着我们刷新认知。比如,他提醒生酮饮食只适合作为一种治疗方式,长期生酮会带来很大危害,一针见血指出想要光靠断食改善健康是黄粱美梦。想要逆龄,深呼吸、断食、增肌,一样都不能缺,想要身体逆龄,心和精神世界也要逆龄……

通过逆龄实践,我复查C肽和胰岛素指标都正常了,并且从初中开始就缠着我的犯困问题大大改善。从中学到大学我常常晚自习就要扒桌上小睡一会,中午不睡就很困。

Image

工作之后开车1到2个小时就明显犯困,试过困到把车停在路边睡上一会再开。前阵子一位好友因为疲劳驾驶出车祸离开人间,让我非常痛心,也让我为以前自己的疲劳驾驶经历捏一把冷汗。

我身高1米7,参加逆龄实践之前体重60公斤,前期断食体重最低降到54公斤,参加逆龄几个月后,中午不睡也不怎么困,就利用中午1小时空挡去健身房增肌,把体重恢复到了60公斤。参加逆龄实践之前,我总有各种借口不运动,但逆龄一年后,就会想尽办法动一动,而且尽量进行系统训练。

Image

Image

三、后记与展望

再过几个月,跟随王博士学习实践三视角就满四年了,向前走步履蹒跚,回头望感恩满满,我没有取得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但要是把三视角从我生命里拿走,我就会回到从前那种充满晕痛苦,而又十分愚昧无知的状态,就会重新掉进不见天日的深渊里。

目前,工作紧张而且经常需要加班,业余时间需要陪伴和照顾家人,还要学习和逆龄实践,纵然很想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做点什么,我也有心无力。但我一直在等待那个位时势的到来,正所谓智慧之下无难事,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