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阳”康复后咳嗽如何缓解?

 贵之堂 2023-05-20 发布于浙江

这段时间,因天气变化等原因,许多人出现了咳嗽等症状,部分“二阳”人康复后有咳嗽的症状,中医药治疗咳嗽有无什么好办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广东省名中医吴伟教授指出,咳嗽吐黄痰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新冠病毒感染等。

吴伟提醒,多数人咳嗽在3周内可缓解,若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发烧,需警惕是否有细菌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情况。

清金化痰汤:

(明代·叶文龄《医学统旨》)材料:黄芩10-15克、山栀子10克、知母10克、桑白皮15-30克、瓜篓仁10-15克、浙贝母15克、麦冬10克、橘红6克、茯苓15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

咳嗽,痰热郁肺证。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属痰热证者。

症见:

咳嗽,咯痰黄稠,或痰腥臭,或带血丝,面赤,鼻出热气,咽喉干痛,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使用注意

①临床上根据病情,调整用量;

②发热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荆芥穗6克(后下)

③体质虚寒者,慎用;

④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止嗽散

(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材料:桔梗10克、生甘草6克、白前10-15克、陈皮6克、荆芥穗6克(后下)百部10-15克、紫菀10-15克。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 

外感咳嗽。多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属风痰犯肺证者。

症见

咳而咽痒,咯痰不爽,痰白而黏,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使用注意

①本方主要用于风痰犯肺、热象不明显者,发热、痰黄稠者勿用;

②本方总属辛温之剂,阴虚肺燥以致咳嗽或咯血者不宜使用。

沙参麦门冬汤:

(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材料:沙参15-30克、玉竹15-30克、生甘草6克、桑叶10-15克、麦冬10-15克、扁豆30克、花粉15克。

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

咳嗽,燥伤肺胃型或肺胃阴亏型。

症见干咳少痰,咽干口渴,或身热,盗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或细数。

使用注意

①本方临床多用于急性气管炎、肺结核、胸膜炎、慢性咽炎等属于肺胃阴伤者;

②也多用于热病后期肺胃阴虚者;

③若气阴两虚者,可加太子参15-20克、五爪龙30克。

吴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广东省名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