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变成了一棵树》

 吕俐敏 2023-05-20 发布于北京

之前,我挺不喜欢《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感觉很无聊。但是,听过一位老师讲课之后,改变了我对这篇课文的认识。有了重新理解这篇课文的兴趣。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对于儿童的学习非常有价值。故事的起因是正在玩耍的英英,被妈妈打断,让去吃饭,并且还是大嗓门地打断,于是英英就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就不会被妈妈打断了。英英的希望真的实现了,她变成了一棵树,一棵自由自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树。妈妈当然也参与了变成了树的英英的生活,她带来了很多好吃的,给在树上玩耍的小动物们分享……直到这棵“树”被馋的流下来口水,被妈妈发现。

对于儿童而言,这个故事很有治愈价值,为那些不想做某种事情的孩子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想象缓减自己的面临的各种困境。其实这样的治愈方式,在图画书《一百条裙子》,电影《仙境之桥》之类的儿童故事中以一种更加巧妙和高级的形式存在着——这应该也是这个故事对于童年的价值吧。

这个单元强调想象的重要性。想象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对于课文中的英英而言,这个想象属于创造想象,就是平地起高楼,无中生有;而对于读者而言,属于再造想象,即通过正确理解词语,调用已有的表象储备,要把英英想象出来的世界变为图像(阅读策略中的图像化策略),感受想象的趣味。

基于此,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观照两部分内容,现实的故事:起因——经过——结果,体会无处不在的母爱;想象的故事:通过再造想象,一方面体会想象的趣味和神奇——神奇还包含有想象那神奇的疗效,让逃避吃饭的英英突然特别想吃饭。

学生感兴趣的可能是想象部分。在想象部分教学结束后,可以回看,这个想象是因何而起,其过程与结果如何。有证据地体会无敌的妈妈是如何引导一个不想吃饭的孩子变得特别想吃饭的,感受母亲的智慧。并进而探讨想象的作用——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来自外部的压力,要学会这种基本生存技能,并经常练习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