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5-20手机报-中国国家地理

 喀什噶爾 2023-05-20 发布于山东

手机报-中国国家地理5.20
在福建三明街头,热气腾腾的小吃摊四处林立。被称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活化石”的沙县小吃,成为四方食客心目中最美的人间滋味。

△琳琅满目的沙县小吃(胡定禹 摄)
说着闽中话的沙县人,熟练地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说着各色方言的游客。然而就在三明本地,却经常有语言不通的时候。

△沙县小吃文化城全貌(曹建平 摄)
多山的自然环境、历史上频繁的人口迁徙,以及多元文化长期杂处,让三明成为福建省内方言最复杂的区域之一。面积不大的三明,流行着闽、赣、客三种方言。

△宁化客家山歌表演
乡愁是一碗面,乡愁是一首歌。宁化客家山歌既保留了北方中原古音的风格,又有南方楚音的格律。宁化县客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赖洪林说,三明在历史上是客家先民南迁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客家人形成并繁衍生息的重要居住地,而宁化更是被誉为“客家祖地”。

△沙县风光(陆辅春 摄)
赖洪林:自西晋“永嘉之乱”起,主要是中原汉人因战乱和灾荒,大规模南迁。唐后期“安史之乱”到南宋前期,大量南迁汉人集聚于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赣、闽、粤接合地带。这些地带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原住民(以畲族为主)进行了长期的融合,在融合过程当中,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生态宁化(图片来源:三明都市网)
三明是八闽土著和北方南迁汉族的文化融合之地。不同的生活风俗、不同的语言习惯,造就了这里多元并存、自成一体的文化风格。泰宁梅林戏传承人黎秀珍说,泰宁县西邻江西,自古是中原经江西入闽的重要通道,所以赣方言是泰宁话的底色,但又保有大量古语古音。

△泰宁大金湖(陈金宝 摄)
黎秀珍:泰宁人基本上原来都是中原地带迁过来的,包括我们黎姓一族,从洛阳迁到江西,然后到邵武,最后到我们泰宁上青。

泰宁金湖大赤壁(刘贤健 摄)
这里是客家人的祖地,是珍视传统又开放包容的三明,它历尽沧桑,又淡泊宁静。勤劳智慧、敢闯敢拼的三明人,用最正宗的家乡小吃在全国闯出一片美食江湖。让他们永远无法忘记的,唯有先辈们闯荡天下的故事,和挥之不去的乡音乡情。

△流光溢彩的沙县小吃文化城(张凌欣 摄)

△泰宁梅林戏《牡丹对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