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背景、没资源的人,逆袭之路该怎样走?四个案例揭秘逆袭路径!

 小桥流水1i79ra 2023-05-21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我是一个普通人,没背景、没资源,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人生逆袭。”

我想这应该是许多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惑和烦恼。

在当今社会,有些人只要一提到某某成功人士,往往就会猜测说是因为他的背景、他的资源,而不会去深究他付出多少努力,甚至认为背景、资源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客观地说,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个人努力和借助外力这两个重要因素,但是个人努力却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因为,个人努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自己不努力连借助外力的机会都没有;借助外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外因,是起辅助性作用的,是排在次要位置的,但是如果不懂借助外力,就可能会让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可能会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多走不少弯路。

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有背景、有资源的人,在自己努力的过程中肯定会因为有更多的有利条件,而更易更快取得成功,但是如果他自己不努力,那么他也难以取得成功;一个没背景、没有资源的人,要想取得成功肯定是要比有背景、有资源的人更难,付出的努力要更多,但是只要他足够努力,那么他就能够实现人生的逆袭。

文章图片2

对于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人来说,我们不要去羡慕甚至嫉妒有背景、有资源的人的幸运,更不能因为没有背景、没有资源而选择躺平甚至放弃,让自己碌碌无为,而应当选择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肯付出比有背景、有资源的人多得多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精彩幸福的人生。

那么,对于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人来说,逆袭之路该怎样走呢?

在我看来,练内功、深思考、借外力、能坚持是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人实现人生逆袭的有效路径。下面,我们就通过四个案例,与大家分享四个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人,各自实现人生逆袭的路径!

01

苦练内功,给自己创造更好的逆袭机会

对于一个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人来说,没什么比苦练内功更为重要的了。

我们如果没有背景、没有资源,谁会主动给你提供逆袭的机会呢?

只有我们自己苦练内功,并懂得以适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干,才能赢得组织和领导的认可,进而为自己更好更快成长进步赢得更多的机会。

要想练好内功,就要通过勤于学习、敢于实践、善于总结、勇于改进等途径,着力提高自己能说、能写、能做的本领,至少要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并在做好交流汇报工作、全面提高发言质量中展示自己会说的能力,在写好材料、力求写出精品文章中展示自己会写的能力,在干好本职工作、取得超乎组织和领导预期的工作成效中展示自己会做的能力,这样何愁没有逆袭的机会呢!

文章图片3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农民的儿子余爱民,是如何凭借自己会写文章的一技之长,从一个民办教师逆袭成为湖北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处长的。

余爱民从小读书学写文章,参加工作当老师常写文章,有段时间办报纸专写文章,现在“以文辅政”更离不开写文章。

他自己说:“几十年携手走过来,依靠文章做了些事情,依靠文章取得了一些成绩,依靠文章获得了不断的进步、得到了不少的快乐幸福。”

一幅对联一首诗圆了他的大学梦。余爱民十四岁因家贫辍学,回乡种地,大队(现在叫行政村)支书看他读书成绩好,照顾他到生产队(现在叫村民小组)教学点上当老师,由于他教的学生考试成绩好,两年后又被提拔到大队小学教书。

有一天白螺区(现在叫镇)文教组长曾强秦,到他学校听了他上的课,很喜欢他,就邀他一起到邻近的杨林山小学去一趟,山上有座寺庙,相传是明代皇帝题匾赐封的,看到庙里有一些诗词对联,组长就问他会不会作对联, 他就作了一幅对联;后来组长又问他能不能作首诗,他就写了一首七言诗,组长高兴得直点头,止不住地夸他有才。

组长回去后在区文教组会议上激动地说起自己发现了一个人才。一个月后,组长举荐他破格参加荆州师专首届函授招考,他成为了全县录取的四十多人中唯一的民办教师。

一首长诗让他走上了行政岗位。余爱民在白螺中学当雇请教师的时侯,向中国青年报投了一首长诗,题目叫《老师,我们应该去哪里》,反映毕业生疲惫不堪的学习和痛苦不堪的心态。中国青年报全文全诗照登。

没多久,他所在学校的校长被提拔到白螺镇当党办主任,党办那时缺会写材料的人。校长心里想,余爱民不是能写诗登报吗?一句话就把他借调到党办当秘书了。

一篇工作总结推他走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余爱民被借调到白螺镇党办当秘书后,不久又被任命为镇团委书记,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共青团活动,第二年底该镇团委就被评为全县先进团组织,团县委要他写一个经验总结,他试着写了一个“不一样的总结”,题目叫《卒子你大胆地往前拱》。他呈送了一份给团县委,顺带寄了一份给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全文刊发,这篇文章立即引起了团地委和团省委的关注,两级团组织都派人到白螺镇团委考察,他乘势而上持续做好镇共青团工作。

第三年,该镇团委获得地区五面红旗,后来又被评为全省十面红旗,他也被授予全省新长征突击手、全省优秀团干部称号,出席了全省共青团“九大”,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993年5月,他又出席全国共青团“十三大”,并且作为全国6万个乡镇团委书记的唯一代表,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他这个小小的乡镇团委书记,竟和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坐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还当了一天的大会执行主席。

北京归来,组织上给了他三大实实在在的关怀:转正了——由教师转为行政人员;提升了——当了镇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调动了——借调到荆州团地委工作。

10篇农村问题调研文章助他进省城。由于余爱民写了不少有份量的通讯报道,后来被任命为监利报总编辑,在当了七年报社总编辑后,被调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县税改办主任、土地延包办主任,乡村化债办主任,新农村建设办主任。

他在担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期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当前农村土地矛盾、成因及解决办法》等10篇有关农村问题的调研文章,都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的批示肯定,其中有9篇发全省市县领导参阅。

2006年6月1日,他被破格调到省委政研室工作,有人悄悄地问他跟省里哪个领导熟,送了什么礼物。他说:“我只跟省委书记熟,我送了10篇文章。”

140篇调研报告获得中央和省领导批示肯定。余爱民调到省委政研室工作后,他主要作了大战略调研、新模式调研、重大典型调研、重大问题调研等四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十年间,他共写了200篇调研报告,多数是独立完成的,少数是合作完成的,多数是自己选题的,少数是领导安排的,共获得中央和省领导批示140篇

21篇文章体会在中办杂志《秘书工作》上发表。余爱民善于思考总结机关公文写作的方法,中央办公厅《秘书工作》杂志,先后刊发了他的调研报告写作体会和机关公文写作研究文章21篇,他还应邀在省直部门、高校和全国部分省市作农村工作、群众工作、调查研究、机关公文写作等专题讲座,人民日报曾刊发《余爱民:农村调研“土专家”》,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都曾经对他作过专题报道。

从余爱民的成长成才成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正是因为有一技之长——能写,靠肯写想写会写文章,才让他这个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关系的农民孩子,实现了从民办教师到省委政研室处长的逆袭。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这么多年,文章既是我投入最大的一项工程,又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块土地。我可能有时侯也戏弄文章,抱怨文章,但,我会终身敬重文章,感谢文章。”

02

会深思考,给自己创造更多的逆袭捷径

在职场中,许多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一种困惑:明明自己工作很努力,可为啥在职场上发展却并不顺利呢?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方向不对,另一方面可能是方法不当。

上述这种困惑正好应验了那句话“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对于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人来说,要想实现人生的逆袭,更应当选准努力的方向和方法。而要选准努力的方向和方法,则离不开深度思考。

会不会深度思考,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别,更是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人实现逆袭的最重要的秘诀。

要想会深思考,就要以全局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判断问题,既懂得从整体去思考问题,又注重细节的把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彻底解决问题的方向、方法,进而有效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做人做事就必定会成功,也容易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文章图片4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出生寒门的周群飞,是如何凭借自己爱思考的习惯,逆袭成为“中国女首富”的。

周群飞, 1970年出生在湖南的一户农村家庭。

在周群飞出生之前,其父亲就因为工作中一场意外的爆炸,导致双目失明,手指也被损伤,家庭的生计因此只得全都压在周群飞母亲一个人的身上。可惜没过多久,周群飞的母亲却意外去世,家中只剩下残疾的父亲和几个年幼的孩子支撑着这个家。

为了生计,周群飞的哥哥姐姐选择到外面打工学手艺,周群飞的父亲即使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也努力学习一门手艺养活全家。周群飞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完成了学业,直到十五岁家里再也负担不起她的学费为止。

辍学后的周群飞,决定南下深圳打工,在这打工的七年多时间里,他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她从来没有停止自己的学习思考之路

周群飞半工半读的状态坚持了七年多,通过自学、思考以及自身不懈的努力,先后考了会计证、电脑操作员证等二十多个资格证。

机遇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1990年,周群飞打工的玻璃厂老板想要撤资,面临倒闭的风险。周群飞经过深入思考之后,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让老板不要放弃,并且自告奋勇接手这家工厂,通过把之前打工时期钻研的丝网印刷技术应用到生产线上,最终救活了这家工厂。

周群飞在这次经历后,经过深思熟虑,萌生了自己当老板的念头,于是辞职带着一大家子人,用着东拼西凑的两万元就、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创办了自己的工厂,主营的正是之前工厂打工所做的手表的玻璃。

创业的起步阶段,因为没有客户和订单,销售非常艰难,周群飞就一点一点,挨家挨户推销,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客户群体。

1997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很多厂商通过卖掉自家工厂的机器来抵债,周群飞在深谋远虑后,瞄准了这样的机会,以低价购进了大量的设备,最终完善了自己工厂的生产线。

周群飞在2003年接到了一笔订单,对她的创业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年TCL手机找到周群飞,希望能为他们生产手机玻璃屏。

周群飞经过反复思考研究,成功地将制造手表玻璃的技术改进成了生产手机玻璃的技术,从此转变了工厂的主营方向。也就是在这一年,蓝思科技正式成立。

手机屏幕也在之后的时间向玻璃屏升级换代。2008年,全球第一手机厂商苹果公司,想要在中国找一家手机玻璃屏供应商,而周群飞的蓝思科技凭借自己的实力,拿下了这笔订单,这使得周群飞的事业再次登上了一座新的高峰。

2015年,蓝思科技成功在科创板上市,上市后的周群飞凭借蓝思科技,以五百亿的身价跻身成为了“中国女首富”。

出生寒门的周群飞逆袭的故事启示我们:一个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高学历的人,要想逆袭离不开自己坚持不懈的勤奋学习和用心思考,周群飞正是凭借着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精神,才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03

巧借外力,给自己创造更优的逆袭环境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为自己服务,是成功者常用的手法。

对于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人来说,特别需要补上“巧借外力”这一课。当我们在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来为自己服务。

要想巧借外力,就要懂得换位思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切实做到尊重他人不轻视、理解他人不抱怨、关心他人不吝啬、帮助他人不图报、宽容他人不计较、欣赏他人不妒忌,感恩他人不忘恩,这样就能够获得好人缘,赢得他人的尊重、信任、支持和帮助,进而达到做人左右逢源、做事顺风顺水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个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小伙子,是如何通过在帮助他人中得到他人重用,逆袭成为五星级酒店总经理的真实故事。

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夜晚,刮着北风,透着刺骨的寒冷,一对老夫妻步履蹒跚地走在街上。由于夜深了,天气寒冷,很多旅馆不是人已经满了,就是早早关了门。这对老夫妻,又冷又饿,希望尽快找到住处。

当他们来到路边一间简陋的旅店,店里的小伙子充满歉意地说:“店里客人都满了。”“我们找了好多家旅店,这样糟糕的天气,我们该怎么办呢?”屋外,呼呼刮着寒风,眼看就要飘起雪花了,让这对老夫妻非常发愁。

店里的小伙子不忍心让这对老夫妻再继续受冻,他说:“如果你们不计较的话,今晚就住在我的床位上吧,我自己在店堂里打个地铺吧。”小伙子见他们饥寒交迫,又给他们端来热水和热乎乎的饭菜,为老夫妻铺好了床,这对老夫妻非常感激。

第二天结账的时候,这对老夫妻要付双倍的客房费,小伙子坚决不要。他说:“我仅仅做了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你们这么大年纪的人在风雪中,任何人都会于心不忍的。”临走时,老夫妻拍着小伙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只有像你这样的品质,这样经营旅店的人,才有资格做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那样太好拉,呵呵。”小伙子并没有在意,“起码总经理的收入可以更好地养活我的妈妈啦。”他随口应和道,哈哈一笑。

没想到,两年后的一天,小伙子收到一封来自纽约的信件,信中夹有一张往返纽约的双程机票,并邀请他去拜访一对老夫妻,就是当年睡他床位的那对老夫妻。小伙子来到大都市纽约,老夫妻把小伙子领到最繁华的街市,指着那儿的一幢摩天大楼说:“这是一座专门为你兴建的五星级酒店,现在我正式邀请你来当总经理。”

年轻的小伙子因为一次举手之劳的助人为乐行为,美梦成真。小伙子不仅得到了好的职位,而且得到了别人的信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小伙子能够得到老夫妻的信任和帮助,当上了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他是幸运的,但是他的幸运不是上帝赋予的,而是来自于他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04

超能坚持,给自己创造更多的逆袭空间

对于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人来说,要想做成一件大事会遇到比有背景、有资源的人多得多的困难,但是也只有知难而进、坚持不懈,才可能实现人生的逆袭。

要想超能坚持,就要摒弃自卑心理、畏难心理、惧败心理、攀比心理、抱怨心理,注重防止和克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思想和“缓缓劲、歇歇脚”的松懈情绪,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攻坚克难、创先争优,努力在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做好中见证不简单,在把每一件容易的事情都做好中见证不容易,在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都做好中见证不平凡,这样就能够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文章图片6

下面,我们来看看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朱之文,是如何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训练,从农民逆袭成为歌星的。

“大衣哥”朱之文想必无人不晓,他用淳朴的声音震撼了中国,书写了一个美丽的传奇。

“大衣哥”朱之文在成为歌星之前,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农民,靠务农养家。

作为农民的“大衣哥”朱之文之所以能够成为歌星,这与他坚持不懈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其实,“大衣哥”朱之文背后坚持不懈的刻苦训练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朱之文,看歌词的时候很多字都不认识,这并没有难倒他。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去查字典,查了字典认识这个字以后,他怕记不住,就在就在地上铺一些浮土然后用手指在浮土上面写字,他一遍一遍的在浮土上练习写,直到记住为止。

他坚持每天对着镜子、家禽、牧畜练歌,甚至连地里干活都练歌,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以坚持不懈的精神终于打开了成功之门。

“大衣哥”朱之文坚持不懈拼搏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人,只要有专一的目标,并能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下去,就一定会成功。没有目标的人,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一旦设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奋力拼搏,生活也就能够掀开新的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