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小课堂 十年中国看深圳, 百年中国看上海, 千年中国看北京, 三千年中国看陕西,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近日东方甄选走进山西,推荐山西的好物,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董宇辉老师也专门为山西拍了宣传视频。惊艳到很多人,许多山西本地的朋友说:原来山西这么美! 山西,被董老师这么一描述,真是令人向往。 视频链接如下 文字版正文 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它走过的痕迹。 小巷深处飘香的清洌汾酒,是时间和酒曲的奇妙;相遇家家户户桌上浓郁的陈醋,是时间与高粱的长久封印;为14省带去的良夜和暖冬的乌金,是时间给予土地的馈赠;纵跨各个时期的地上建筑,见证着五千年华夏文明走过的痕迹。 我在西侯度的动物烧骨里,与180万年前的古人类相遇在云冈大佛的琉璃双眸下,目睹北魏工匠的一钎一斧在永乐宫近一千平方米的壁画前,赞叹元代色彩艺术的精妙绝伦;在香烟缭绕的五台山顶,被响彻百年的钟声穿透心灵。 历经千年的晋国宗祠,是记录历史变迁的艺术载体;雄伟壮阔的应县木塔,用榫卯结构封印了中国建筑史的奇迹;城墙斑驳的平遥古城,彰显了晋商汇通天下的卓越功绩;巍峨陡峭的太行山脉,见证了千百年来民族的融合与统一。 表里山河,伟岸气魄的三晋大地,散落着先人灿若繁星的智慧,也凝结着无数文明传续的印记。这一站,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吧,翻开这一本记录了历史的书籍。 表里山河,山西外有太行山,内有黄河,山河险要,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景色优美。 可以表达的内容太多,反而会加大阐述的难度。很多孩子写作文写不出来,一个是没得写,还有种情况是想写的太多,不知从何而写。 如果中规中矩地介绍山西,列举出来有什么,就会显得死板、老套;如果稍加发挥,就会洋洋洒洒很多字,显得臃肿。 董宇辉老师另辟溪路,就是抓住山西的历史悠久这个特点,以时间为轴,以物产为线,短短400字左右,为我们展开了山西的壮丽篇章。 时间无语,却孕育了一切,也表达了一切。 ![]() 整篇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这个在写景状物文章中是很好的一种写法,开头点题,结尾呼应。 开头: 时间好像偏爱山西这片土地,于是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它走过的痕迹。(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时间比作偏爱孩子的人,对山西格外照顾,所以才有了那么多丰富的物产和承载历史的建筑) 第二段: 小巷深处飘香的清洌汾酒,是时间和酒曲的奇妙;相遇家家户户桌上浓郁的陈醋,是时间与高粱的长久封印;为14省带去的良夜和暖冬的乌金,是时间给予土地的馈赠;纵跨各个时期的地上建筑,见证着五千年华夏文明走过的痕迹。 (这一段读起来琅琅上口,让我想起了之前很火的节目《朗读者》主持人董卿老师的开场白。 《朗读者》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 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 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 ![]() 将【汾酒】【陈醋】【乌金】这几张山西特产,单独罗列出来,它们的原材料是普通的,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累积,就变成了清洌的美酒,浓郁的陈醋和给万家灯火带去良夜和暖冬的煤炭。 内容上凸显了物产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句式上又很有气势。 这就是我们作文课常说的【比兴的手法】 第三段: 都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表文物看山西。美食美酒可能哪里都有,只是味道不一样。但那些经历了岁月的冲刷,见证了历史的变迁,饱经沧桑的历史遗迹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 山西的地表古建筑在中国是目前保存比较完善的。所以董老师,精选了西侯度遗址,云冈石窟,永乐宫,五台山等表述了山西文化的厚重。 我在西侯度的动物烧骨里,与180万年前的古人类相遇在云冈大佛的琉璃双眸下,目睹北魏工匠的一钎一斧在永乐宫近一千平方米的壁画前,赞叹元代色彩艺术的精妙绝伦;在香烟缭绕的五台山顶,被响彻百年的钟声穿透心灵。 用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置身于每处景观,看眼前古人留下的痕迹,与文物来一场跨时空的交流。 此情此景恰如彼时彼景,人的渺小与伟大,在同一时空里碰撞。 第四段: 晋国宗祠,应县木塔,平遥古城,太行山脉,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庞然大气,由小到大,由人的巧匠天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五段: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董老师的文学功底是在阅读大量书籍之后沉淀的结果,有句话说得好: 读一本书,好比往怀里揣一个铜子, 一个一个地攒,看起来无足轻重。 等到需要的那一天,你就是那个腰缠万贯的人。 愿我们在书香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
|
来自: 昵称415089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