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牡丹,花事已惘然

 济宁文学 2023-05-21 发布于山东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牡丹,花事已惘然

作者:吕延梅


济宁北湖景区,大唐牡丹园借着西岸延伸进水域的陆地体势,错落有致,培植栽种了各色牡丹。我生活在北湖,这里是水的世界,植物的王国,花的海洋。除了万亩荷塘,牡丹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直惦念着北湖的牡丹,心里满满的,可种种缘由迟迟没有去。等这一天我去看时,已是花瓣零落,落红满地,牡丹园里一片葱绿。我知道,不是所有的美好都会等我。我也确信,不是所有的错过都成为遗憾。

我喜欢牡丹花,雍容华贵,也喜欢牡丹花一样的女孩子,像薛宝钗。人间的美,就是要让人赏心悦目的,这世间不缺少美,缺少欣赏美的眼光和体验美的心灵。每年春深,我惦记着与她们一年一次的邂逅。我知道,那里有树,有花,有天光水影,有远处岛上文成公主的金色雕像,有从水边芦苇尖上吹来的风。所以,一到春天,我盼着春天的脚步快一下,再快一些。春到深处,积淀了能量的牡丹才大朵大朵地绽出芳华。我抬起头,朝着它的方向凝望,即便眼前是一堵墙,那千娇百媚在雪白的墙上也能渲染开一片清风朗月。我懂得,那花是一直开在我心上的。

牡丹,生长在水边,牡丹开的时候,半岛上挂满一片彩色的云锦。去年,我一个人走进繁花的怀里,看到游人们三五成群,一家老小,童车里有幼儿,臂膊搀着年迈的老人,在花丛里留影。结队的姊妹花,徒步队的伙伴,前呼后拥,搔首弄姿,流连于花海中。我一个人把一朵朵给我惊喜的花儿摄进我的手机,花瓣、花蕊的形状千娇百媚,每一朵花都闪着新生命的光泽。我盘旋于花海里,像一只忙碌的蜜蜂,不是采花蜜,而是好色罢了。登徒子增一分则过,在我浅显的审美意识里,这些牡丹已经美到了极致。自然总给我无尽的惊喜,我喜欢它们胜过喜欢人类,更何况这雍容华贵的国色天香呢!

我赶上了花落的盛大景象,花开累了,风吹来,顺势纷纷零落,一地残红,雪白,鹅黄……如梦如醉。从枝头落到大地上,踏踏实实醉一场梦一场。

早些年,我见落花就伤感。犹记得谭咏麟的《水中花》,“你看水中的花朵,强要留下一抹红,无奈辗转在风尘,无力留下些什么……”那时年轻,面对爱情的坎坷,这首歌里情景正好与吾心有戚戚焉。今年春天,疫情淫威,牡丹花开满园了,景区还封闭着。赶在花期的尾巴开园了,等我找到合适的时机去看,已是谢了残红。花瓣满地,我却没有一点伤感。看惯了花开花谢,云卷云舒,像《三国演义》开篇,杨慎词云:“惯看秋月春风。”花开时,我赶上了,我饱眼福。花落时,我赶来了,我见证了美好的逝去。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多见识多体验,该是值得的,何况花落本身也是一种美。黛玉感慨花谢花飞,吟出著名的《葬花吟》,由眼前的自然的物升华到生命里的审美体验,即使我们不具备曹雪芹那样的才华,也一样融进自然之中,看看花开花落,四季轮回,把握当下,认真体验生命赐予的真实感受。

试想,如果每一次花开,不及时陨落,种子如何生长,又何以繁衍后代?

试想,如果满世界的花儿,一直在开,是不是会产生审美疲劳,谁还会为花开惊喜?

牡丹凋谢,春事阑珊。

开花的植物都想开出如此绚烂的花朵吧,只可惜,造物弄花各有基因传序。春天的大幕拉开,在百花争艳之后,牡丹王者般隆重出场。她的光彩,艳压群芳,一任百花妒。她而不用嫉妒其他的花朵。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玉环,可以说是一朵盛世牡丹。《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也是一朵大美的牡丹。她的美是有目共睹的,端庄,大度,不屑于与谁计较。她低调为人,安分处事,放自己的光即可。再美的花儿也有凋零的时刻,马嵬坡上一丈白绫就是杨玉环的归宿。独守空房,孤独地度过后半生,这是宝钗的人生。花开总是短暂的,花谢后的余生还很漫长。

牡丹园就在我晨练环湖路边,在漫长的夏秋冬季节,那里落寞成一片荒岛,远远望去,湖水边的一片丛生草木而已。冬天,有一次路过,出于好奇,我一转念,骑自行车转进牡丹园的大门,没走几步,就是一片泥泞,连正经路都没有,我不肯罢休,绕过水洼继续走,最终在一扇栅栏门前停驻,门内,几只灰褐色的山羊,好奇地盯着我这不速之客,咩咩地叫着。我窘迫地调转车头,哪里是什么牡丹园,简直是动物农场,或者羊圈了。我明白,不管园内冬天怎样的萧索,一到春天满园的牡丹一样盛开。

我不为赏牡丹不遇懊恼。我见识过她们的热烈、神采,她们开放在圣洁的世界。我伸出双臂,就能拥抱她们神性的美。牡丹园距离景区西门大约5里,我家离西门也差不多5里,隔着5000米的距离,不远不近,恰是我思念的长度。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