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册制下企业上市有没有门槛?

 拾芥 2023-05-21 发布于江苏

随着《证券法》(修订草案)的通过,中国证监会在2019年6月23日发布了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试行),这意味着我国A股市场的IPO制度将进行全面改革,实行注册制。注册制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准入机制,与审批制在核心理念上有较大不同。那么,注册制下企业上市有没有门槛呢?这篇文章将会从专业角度出发,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注册制?

注册制简单来说,是指证券发行和上市管理机制上的一种做法,它的核心理念是基于信息披露的市场准入机制,注重市场自律,避免官员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具体而言,注册制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强调投资人自主决策,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崩盘的风险。

在传统的审批制下,证券发行公司需要耗费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且审核过程比较繁琐。相反,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公司需要承诺信息披露准确、完整、权威、及时,而不用承受过多审批压力。因此,注册制帮助证券市场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促进市场运作效率。在理论和实践上,注册制都是对传统审批制的进步和完善。

二、注册制下企业上市门槛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注册制下企业上市是否存在门槛。

1. 审核标准

注册制改革后,企业必须满足一定的审核标准,要想在A股市场上市。证监会将继续对企业的基本情况、商业模式、财务状况、操作规程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企业必须满足一定的财务指标,如净资产、净利润等。从专业角度来看,审核标准、IPO期间的信息披露和文件制度,仍然是企业上市的最基本要求之一。这意味着,注册制下企业须满足的审核标准可能更高,而且需要更准确、权威、严密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披露,这使得企业上市的门槛相对较高。

2. 资格要求

企业在注册制下上市仍需满足一定的资格要求,比如在国内券商法人账户内的证券持仓数量、不能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等。这些要求有助于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避免黑洞、庞氏骗局等恶意企业进入市场。

3. 风险管理要求

在注册制下,企业上市需注意风险管理。证券市场风险管理包括市场风险调节、制度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等。企业应该熟悉和遵守证券市场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关风险管理措施,减少市场、行业、公司等形成的风险。

4. 成本要求

注册制下,企业上市需要承担更多的环节和成本。证监会最近发出通知,要求企业参加专业机构的评估和审核,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包括评估费、审计费、托管费等等。这也意味着,在注册制下,上市成本可能会相对较高,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成本压力。

三、结论

总的来说,在注册制下,企业上市的门槛可能会更高,但也有助于规范市场、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和保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合法、诚信、负责的企业来说,推行注册制有助于释放市场潜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缩短融资周期、减少融资成本等。事实上,注册制的推出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一项很重要的革新,它有望使用更高效和更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让市场处于稳定和积极发展状态。

最后,我们认为,无论采取何种制度改革,对资本市场发布过度、不公开和不完整的信息的惩罚机制,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正常发展的关键。我国应改善有关制度和法律框架,打造更公正、透明和健康的市场环境,引进更多的优秀企业市场竞争,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注册制下的企业上市门槛的高低并非是关键。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到,注册制下,企业上市的审核制度更加独立和公正,使市场更加透明。同时,注册制也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和财务状况要求更高,这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为科学、合理、准确的投资决策。因此,企业应该更注重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业务风险和管理状况,减少公司的法律、会计和管理风险,同时积极在社会责任、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需要指出的是,注册制下企业上市门槛的高低关系到企业自身的质量,它并不是的一纸合法文件,只有真正优秀的企业才有机会通过审核,进入市场,推动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准确地说,在注册制放大,企业上市门槛提高的同时,它也使得市场更加选择性和效率化,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要和关键之一。

总之,我们认为,注册制下的门槛是市场进程的必然和结果。它有助于企业以更为严格和规范的方式进入市场。同时,高门槛也意味着,企业必须更加了解审查程序,加强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契合三和理解,注重团队建设和科技创新,将自身实力更好地发挥出来,以期在更为开放和流通的市场中获得成功。

因此,我们建议,在注册制下,企业应注重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加强市场识别度和信誉度,搭建信息披露平台,传递真实、完整、及时和可靠信息,进而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共同打造一个公正、透明、可靠和可信赖的市场环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