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石之声——篆刻大家.齐白石印章艺术

 j2hb 2023-05-21 发布于山东

印章是书画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在书画作品中起到记载作者的铭文,补景等作用,犹如画龙点睛。

这一章讲述的是白石先生的“金石篆刻”。齐白石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自己的书画艺术,他说自己的艺术成就“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在艺术道路上推行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名家的艺术理念,突破创新,擅长山水花卉、虫鸟鱼虾、蜻蜓蝉蝶等。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 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的篆刻(印章)艺术是“大胆创新”,在艺术风格上以“苦心钻研”到“藏巧于拙”,形成“铁笔疏狂”、“直肆雄健”的印风,对现代中国篆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艺术理念是,“朴素厚重、乡土风情、破格出新”。敢于创新的精神是他取得艺术成就的重要基石。从战国、秦汉时期的古印,到明清时期的印章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完整成熟的篆刻艺术,是书画家们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品。齐白石则通过印章篆刻作为人生的艺术目标加以创新、在方寸之间把印章篆刻艺术发推上了一个台阶。

闲章

文章图片1

齐白石印章的几个特点:

一、以刀代笔,以书法做印法。齐老的篆书取法高古,在制印中,白石老人充分发挥了书法的长处,直接了当,沉着痛快。

二、布白以书法虚实为印法黑白。在这一点上,最微妙,也最难体会。但这也是理解篆刻之美的关键。三、特别是红白以外那些“看不到”的地方,但能量巨大。以“寂寞之道”(白文),白石(朱文)印为例,即可体会到不刻之刻的妙用。

文章图片2

悔乌堂

《悔乌堂》印(朱文) 北京画院藏

自此之后,一方刻有“悔乌堂”三字的印章便常常见于齐白石画面之中,这是齐白石这是齐白石定居北京之后思念父母,觉得无法对父母尽孝道,无法像乌鸦一样反哺的遗憾。但是从这样的一种“悔”中,体现出的也是一种感恩,有所感恩,才能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也才能有这样的一种善良的悔意。

金石之声——白石印章艺术

文章图片3

白石”两字,对篆刻者来说,实在是一个难题,因为两个字笔画都是少而单调。但经白石先生巧妙的章法布局。“白石”两字的两个方口,呈上下、大小错落排列,使两个字的重心有了变化。而“白”三画的间距也不平均,“日”上的一竖一撇似篆似隶,与“白”字一长横各有穿插之妙,这一 撇 即起了隔开两字方口横线条的作用,又在左下方的大块留空处,增添了灵动之感。白石老人在各尽所刻印上颇多真知灼见,他一向主张印章的空白是开拓意境,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调动欣赏者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对待碑帖、工具书上的篆字,要摄其精神,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加以改造独创,他说:“吾人欲致力刻印,首宜临摹古代文字,然后弃去帖本,自行书写。帖本所有者,固以一挥而就,帖本无所者亦需信手写出,如此用功,始能挥洒自如,不然必为帖本所限矣。”“石”之一横一 撇 ,都与边平行,一取斜势,一取弧线,既破了直线平行的僵直感,又使全印横平竖直的布局,显出平中有奇,静中有动的境界来。这方印,可算是白石朱文留空的代表作。
  

齐白石印(白文)

文章图片4

齐白石《印章篆刻艺术》

文章图片5

白石印章篆刻艺术

文章图片6

篆刻《齐白石印章》拓本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白石印章篆刻艺术

文章图片51

白石印章篆刻艺术

文章图片52

印章铭文(老手齐白石)

文章图片53

老手齐白石


印章铭文(齐白石)

文章图片54


印章铭文(齐白石藏)

文章图片55

齐白石藏

文章图片56

借山门客

印章铭文(借山门客)
  
  

文章图片57

人长寿

印章铭文(人长寿)

文章图片58

李可染

李可染(印)

文章图片59

雕虫小技家声

 这是齐白石先生早年雕刻的有《雕虫小技家声》朱文印章

文章图片60

儿辈不贱家鸡

《儿辈不贱家鸡》齐白石印章篆刻(朱文)北京画院藏

晚清时期,篆刻艺术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震烁古今的人物,如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他们的出现,无疑将浙派、皖派合流印风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齐白石生于同治三年(1864),小吴昌硕20岁,小黄牧甫15岁,他被视为浙派、皖派合流之后印坛的另一位宗师级人物。

文章图片61

借山吟馆主者

《借山吟馆主者》齐白石篆刻(白文)北京画院藏

文章图片62

《绿意轩》

《绿意轩》齐白石篆刻(朱文)。齐白石篆刻深受其书法的影响,与书法面貌高度统一。他的篆刻学习面也很广,早年师法丁黄,旁及汉印;中年以后,取法赵之谦,逐渐形成自家面目,不袭古人,不重修饰,治印大刀阔斧,自抒胸臆;晚年治印从《天发神谶碑》悟得刀法,辅以《祀三公山碑》《禅国山碑》的篆法,熔汉碑篆法、赵之谦章法、秦权铭文于一炉,用刀侧锋直冲,独来独往,名震中外。

文章图片63

年高身健不肯做神仙

《年高身健不肯做神仙》齐白石印章篆刻(朱文)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治印奉行“印从书出”的理念,刀法主要依靠自己的体悟和实践,并未完全沿着前人的艺术道路前来刻印。白石先生篆刻印风的形成与书法的联系极为紧密,他学习《天发神谶碑》的篆法融入自己的印章篆刻艺术中,使得刀刻功力入木三分,从秦诏版来钻研凿刻的手法。对于浙派、皖派印风,他仅仅是从中汲取所需的方法,从刀法上看,齐白石篆刻与浙派、皖派距离也很大的。

文章图片64

《吾狐》

《吾狐》齐白石印章篆刻(白文)北京画院藏

作为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他还善于将绘画中的虚实对比用于治印之中,追求一种对立统一的艺术美。齐白石常年和旧京名士交流切磋,为艺术融入了文人之风,成就了他独有的“齐派”篆刻风格。

文章图片65

《闲散误生平》

.

《闲散误生平》印章篆刻(白文)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篆刻的独创性还在于他深谙篆刻取字之法。篆刻取字一般以方折者为多,最初缪篆亦因实际需要而变小篆入印。篆刻不同于书法,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提按转折可运用自如,但篆刻以刀入石,就弗如毛笔书写畅快,因此平直的篆书入印自然比圆转者容易,故白石先生篆刻取字喜破圆为方。

文章图片66

齐白石铭文(印章篆刻)。白石先生早年做过木匠雕刻,所以他专门为自己刻了印章:“鲁班之子”、“鲁班门下”、“大匠之门”、“木人”、“木居士”等印章钤盖在自己的画幅(作品)上,作为铭文纪载自己的艺术之路和人生经历。

文章图片67

煮画疱

《煮画疱》印章(白文),北京画院藏

刘淑度在北京女师大读书时,由李苦禅介绍,拜齐白石为师学篆刻。齐白石对这个女弟子要求很高,除了要他学习秦汉玺印及赵之谦、黄杜甫等名家印外,还对她说:“你现在做我的学生,当然要跟我学,但你不要光学齐白石而把齐白石学死。”白石老人要求她“博采众长”,“不能死守一家”,这道理,对每个学艺的人都有一定的启发!

富。

文章图片68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图1)印文共八字,按照“三二三”章法来安排,各得其所,留红自然天成,被分割的空间块面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运刀方向欹侧变化,线条上有轻重、粗细和光毛多种变化,如“长”字四横各有不同,“沙”、“湘”和“潭”三字皆有三点水旁,因用刀轻重以及疏密关系不同,形成有意无意的变化。全印满目纵横排列的线条,或粗或细,或长或短,或正或斜,或疏或密,显示出节律美。作品酣畅淋漓、纵横挥洒,由此可以感受白石老人刀笔纵横的风姿。在另一些印章中,则又让人感到运刀轻柔至极,心细如发,“古我氏”(图2)走刀灵动轻细,虽以轻刀刻就,仍有细微变化,和前面的巨印大刀阔斧、迅猛豪放形成强烈对比。

“人长寿”(图3)是齐白石的常用印,也是经典代表作。从总体上看,字形仍然以平正面目出现,所谓的“险”,只是平中见奇,并非刻意而为。通观全印,“寿”字笔画多,单独占一列,上密下疏,“人”字笔画少,留空多,上方横画打破平正而成欹侧之势,使全印生色,“长”字上方密集,下方留空,章法上大疏大密,线条粗细自然,极具书写意趣。“长”字最上方一横,笔画字形粘连处,如同笔墨书写效果,“寿”字线条横画尤其多,观其大略,横画十几条各不相同,层层排叠,粗细有别,极尽变化,此起彼伏,波澜横生,使人必欲仔细品味而后快。除“寿”字头上三竖笔以外,其他竖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寿”字长竖直插到底,支撑全局,弯而不断,有顶天立地之势,显示出坚韧的美。为了打破边框直线条的僵直感,“人、长”二字竖线也力避垂直,这些粗细、长短、正斜、宽窄、疏密的线条和空间在互相对立排斥中实现统一,险绝之中复归平整。“寿”字线条处理许多是向线用刀,含蓄敛致,精神饱满;边栏则粗细自然,各不相同,如“寿”字左边略细于右边栏,因字形本身分量重;“人”字字形呈方折状,边栏则处理成圆转,方圆兼施,变化中有对比;“长”字边栏转角处笔画粘连见残破,各具其美。

文章图片69

“天涯亭过客”(图4)章法安排最见别出心裁之处。印面中每个字形皆有白底,“天”字中四竖打破均衡分布,“涯”字左密右疏,三点水以三直线代之,改变局部疏密关系,与“亭”字下方留白,“过”字走之底下方留空,皆“计白当黑”之真谛。“天、客”两字有笔画紧靠边栏而相互粘连的情况,“客”字独立成行,留出大块空白,这种大胆的空白手法,非精于此道者难以有此等魄力。使全印平添空灵宽阔的意境,内蕴更加丰富充实,留下想象的空间。并且“天”、“客”两字皆有斜笔,形成左右对称格局。“过”字走之底部接印边,上部与“客”字相连,有倾而不倒之感,这些特殊手法,皆是齐派印章的特点。

“以农器谱传吾子孙”(图5)和“鲁班门下”内容一样,表明齐白石没有“诗书传家远”的思想,而是质朴的农民意识,这一意识,正是齐白石艺术思想的灵魂。通观印面,用边栏分成九格。估计他是先刻边栏辅助线而后刻印文的,分格不均匀,极为随意,“子孙”二字穿过界格,既破其正,又增添奇趣,“传”字亦穿过分隔线,破栏而出,其余各字皆有留红呼应,其方篆特色一览无余,疏处益疏,密处更密。除“子孙”两字刀法稍有露锋外,其余皆以中锋为主,用刀较为含蓄。

再看几方印面较小的印章。“寿彭”(图6)全印左边大块留红,“彭”字三撇画同向排列组合,呼应“寿”字上方分布的几笔横画,构成“有意味的形式”。“艺庐”(图7)全印上密集而下方留空,最大的特色是全印分格特多,形成网状结构,临摹时要注意笔画粘连的自然衔接。在白文印中,冲刀酣畅淋漓,朱白对比较之朱文印来说更为强烈,如“鸿隽”(图8)下方大块留红,使全印显得稳重,单刀极富锐利之气。齐白石以意行刀,冲刀崩落,刀痕爆破壮观,在留红方面,更有出人意料之处。“乙亥”印(图9)留红更为大胆,“乙”字尽量向印章中心挤压,右半部分大面积留红,与“亥”字下方留红相呼应,凸显匠心,同样异彩纷呈。

综合来看,齐白石印风多以汉印格局为皈依,未深入古玺,是其不足之所在,也恰恰是他印风构成的主要风格特征。齐白石的艺术经历充满了不平凡,有一个艰苦的淬炼过程,他一生未入高等学府深造,凭着自己对艺术的执著和虔诚,最终从一个木匠成为“人民艺术家”,为后学者留下诸多有益的启示。

文章图片70

齐白石《印章篆刻艺术》

文章图片71
文章图片72
文章图片73
文章图片74
文章图片75
文章图片76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四十岁后,曾先后五次游历各地。历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1955年度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工诗,诗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出版有《齐白石画集》、《齐白石作品集》、《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多种。

文章图片77

齐白石印章艺术
  
  

文章图片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