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虚实和辨病位证哪个更重要?疾病久治不愈,或许没有找到病位

 real寿元调养 2023-05-21 发布于山东

西安仲景师承学堂 纪东涛医师原创 第三讲,

下来我们正式谈谈病位学说

一 浅谈“病位学说”的概念

以下是我读《伤寒论》,以及《伤寒论》相关著作十余年的感悟,不知错对与否,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伤寒论以感受伤寒立说,分六种证型来阐述疾病定义,病位,病性,病机以及疾病的转归,六个证型是按疾病在表,在里,在半表半里来分六病,后世对六经学说有所发展,运用到温病,杂病等范畴,均取得到很好的疗效。

然而后世对疾病研究,重心放在了病性,病机,病因上面。病位被简单化,比如脑中风病,病位就在脑,与肝肾相关,属于本虚标实。

一般的书籍,会以发病的部位,认为成病位,比如白癜风,鱼鳞病,病位就在皮肤,与燥热之邪相关;眩晕(高血压病),病位在脑部,与肝肾阴虚相关。如此的话,为何用手术清除脑部血液,或者用补阳还五汤,大剂量的黄芪携带赤芍,川芎入脑,患者的肢体运动,语言功能恢复的依旧很慢,可谓久治不愈,为何久治不愈,或许就是没有找到病位。

文章图片1

再举一例,眩晕的病位都在脑部、上焦,应该用石决明,龙骨,牡蛎,使气机下行,那么国医大师李士懋为何擅长用黄芪降血压?教科书也明明白白写到,高血压患者慎用黄芪,难道李老自以为是国医大师就敢随意用药,当然不是,李老平脉辩证,此类患者脉重按寸脉无力,清气不升,浊阴不降而眩晕,通过服药,阴升阳降,圆运动形成,高血压自然就会恢复,可惜很多人不愿给给中医三个月时间,宁可吃西药一辈子。

找不到病位,我们就没有方向,不能让中药,针灸,刮痧,艾灸在疾病的病所发生反应,效果。西医也提倡靶向治疗,所以在某些病上,作用就很快,我们也应该向西医学习,我们也要让中药靶向治疗,如何打中靶子,那就是找到病位,如何找到病位,主要依靠脉诊。

文章图片2

人体的邪气在表,脉表部取,就明显,所谓浮脉。

邪气在里,脉重按到里部筋骨,脉才能比较明显,所谓沉脉。

邪气在表里之间,自然脉在不轻不重的力度取就非常明显,明显的和轻取,重按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人得病,不在表部的皮肤毛发,筋骨血脉,就在从口到肛门的消化系统,或者就是胸腹腔的所有脏器,这和西医的细胞分层有点像,但是我们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所以不要小瞧我们自己的医学,在搞清楚在那一层,再去细分在上,中,下三焦,如此疾病的病位无处遁形。这也是我在18年提出的伤寒应该纵横看待,如果只停留在表里和半表半里三层,不去辨上中下三焦,显然还是不够完美。

文章图片3

我所说的病位,不是看到、并反映在哪,病位就在那,这和西医的检查有什么分别,看到腰椎间盘突出,病就在脊柱,除了安慰式的运动锻炼,就是霸气的手术;西医看不到的,就说没病,那么空气看不到,我们每个人都在呼吸它。

上边说的病位指的是是病邪集聚的地方,或者正气不足的地方。比如前边举例的痤疮,脉浮数,病邪在表、上焦,要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薄荷等辛凉解表剂效果就很好;如果脉沉实有力,病位在里,中下焦,自然用大黄、黄连、芒硝、枳实等泻下清里的方剂效果就很好,可惜很多很多同仁不懂得这个道理,每剂药里都少不了金银花,牛蒡子、连翘等解表药。

我治疗过一例牛皮癣,本来是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竟不料把多年的癣疾治好了,此患者的脉轻取无力,重按力度尚可,舌稍紫,腰部冷痛,遇寒加重。很多大夫就按肾虚治疗,开了很多补肾的药物,我自知经验比不了老大夫,前边的大夫都补肾都没有大效,于是我就想到了专治表气虚身痛的桂枝新加汤,为何属于表气虚呢?脉重按有力啊,李士懋老先生说的清清楚楚,脉重按才能反映实质,此患者脉重按力度还是可以的,加上补肾补里没有建功,我就另辟蹊径,误打正着,从此我就开始研究病位,有了病位才能确定方剂,不然再好的药,也不能再病所发生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