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店"这两个字一听就知道是住宿的意思,“打尖" 虽然从字面上看不出来,但细想一下客栈能提供的服务,也可以猜出是“吃饭"的意思。 古人为什么把吃饭说成是"打尖"呢? 在清代福格的《听雨丛谈·打尖》中对"打尖"一词有过介绍:"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 意思是:人在出行时的途中吃饭歇息,就是打尖。 "打尖"一词,常见于清初以来的白话小说里,像《红楼梦》十五回写道:"那时秦钟正骑着马,随他父亲的轿,忽见宝玉的小厮跑来,请他去打尖。" “打尖"一词,在古代也并非是全国通用,而是由京津地区的方言引申出来的词语,沿途吃个便饭就叫“打尖”,客栈的店小二的那句“客官,打尖还是住店?”,用现代话理解就是"客人,您是吃饭,还是住宿?” 另外,在宋元时期的小说中,“途中之餐”被称为“打火”,像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咱早行一程儿,前面打火去。” 打火比"打尖"一词更容易理解,毕竟古代烧菜做饭都需要烧火。 在《翠华寻幸》中记载:“谓途中之餐曰为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误之为尖也。”意思是说,原本宋元时期途中吃个便饭,被称为“打火”,只是"火”后来被误传为"尖”字了,所以"打尖”就是由“打火”误传而来的。 但也有学者认为,"打尖",实际上是打发舌尖的意思。因为舌尖是人对味道最敏感的地方,赶路时饿了,吃点东西打发一下舌尖。所以现在也有"舌尖上的美食"这种说法。 广东的方言里也有“打尖”这个词,但指的却不是"吃饭", 而是"打尖插队",就是不守秩序插队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