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修集丨139.知所先后须拣择

 潜真道人 2023-05-22 发布于广东

共修集丨139.知所先后须拣择

按:

我教的学生不多,教的内容也很少。无论是打拳还是打坐,都是尽可能地少讲,“少则得,多则惑”。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不是得不到,而是信息太多太繁杂,作为老师,就得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尽可能地帮学生去掉价值较少的内容,“惟精惟一”。

这里还有一个“江湖秘诀”,都告诉你,你就没法练了,或者练不成了。

当然,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信我者希,则我贵矣”。

太极拳更是如此。

关于这方面,已经说的很多了,不想重复。详见拙著《南湖传习录》、《推手践习录》。

以下是学生的体会。

今天早上,我在洗碗,网上有位老师在讲有关太极拳的公开课。只听见这位老师说:“有同学在问我'虚领顶劲’怎么做,就是把耳朵后面没长头发的部分往上提”。正在洗碗的我,好奇地也提了一下,产生了些许口水。接着我就继续洗碗。

上午散步的时候,又想到了这个“虚领顶劲”。这个时候,我刚刚在湖边打坐结束,散步回家。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虚领顶劲”等一长串的要求?

自从练习“水火合形”之后,打坐变得温润而平淡。温润是因为身体随着呼吸,一层接一层浸润在文火中,平淡是因为原来追求的美好成为常态后的平和。从开始学习到现在,师父也没教过我“虚领顶劲”等等一系列知识,《南湖传习录》里说那是头上加头,那个时候我也不理解,只不过认为师父这么说了,那我不问了。

今天正好网上的老师在讲,我就琢磨了一下,尝试了一下。在我目前浅显的尝试下,感觉这个过程,和我打坐中的感觉有些相似,或者是“一层接一层”过程中的一部分,具体的说,就是潭底的能量上升到后脖子之后开始,到头顶化作口水的这一部分。

【按,之所以有这个关键,不在于所谓“虚领顶劲”,而是打坐的功夫使然,功夫到了,意念一领,才有这般感觉。】

那师父为啥没教我们呢?应该是没必要吧。因为在这个“一层接一层”的过程中,如果想让能量顺利地从潭底升上来,从后背升上去,到达头顶,下落成口水,身体是会自主地调整的。这就如同我们开车的时候,有斜边可以走的话,就不走直角边,省油省时间。能量从潭底升起来,一路上行还是挺辛苦的,身体会主动思考调整,给能量开辟最优行进路线,那“虚领顶劲”便是自然而然的开路动作。

网上的老师还说了什么“四个关窍”,仿佛练功就如同打游戏通关,过关斩将最终到达终点。我在洗碗的过程中,有一句没一句地听了几嘴,也无意中对比着师父的授课方式。

只能说,师父的这种授课方式都是针对我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在调整,在指导,实在没办法批量教学。师父常说“但得本,莫愁末”,这话说起来很简单,但要真做到,就需要师徒共同努力,去帮助徒弟悟“本”。网上那种通关的方法,的确挺适用于批量学习,尽可能地量化细化每个细节,至于这些个细节能不能汇聚成自己悟出的“本”,我没学过,不知道。

【按,网上的教学内容,我没听过,也不评价,也不反对学生多听多看。但是自己要有主心骨,哪些是你要增广见闻,增加知识的,哪些是你需要专笃修行的。“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反之,则徒耗时间精力,离道愈远。】

羽童

20230503

部分专辑链接

《拾遗记》《搜神记》《雷法修缘》

《南湖传习录》《推手践习录》正式版

《南湖传习录》番外篇《太极杂谈》

《潜修集》 、 《笃学记》 

《事问集》 、 《共修集》

《读史札记》 、《月影集》

 《论语漫言》《诗经新唱》

《年轻时代》《水云笺》

《刘十二的香》《中医医案》

视频专辑:

打坐与动功太极推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