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及实施对策

 渐华 2023-05-22 发布于山东

一、高职“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

1.“岗课赛证训创”融通机制尚不明确

由于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竞赛举办机构、证书评定机构、创新创业中心等主体的运行逻辑不一,导致各参与主体之间呈现片面融合的现状。一方面,“岗课赛证训创”尚未明确融通目标、融合内容、融合方法、评价方式等要素机理,导致融合育人面临重形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轻未来的尴尬状况,难以发挥“岗课赛证训创”的育人作用。另一方面,“岗课赛证训创”之间的融合逻辑尚不明确。“岗课赛证训创”六要素之间依照何种逻辑进行融合尚无定论。“岗课赛证训创”六要素之间需要按照高职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联合培养,但是现实的实践操作却与“岗课赛证训创”的发展目标、运行机制、行为准则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难以发挥“岗课赛证训创”融通的最大作用。

2.“岗课赛证训创”融合过程缺乏组织合力

从主体关系的角度而言,高职“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联结了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与社会组织等多个利益相关主体,然而,多元主体之间缺乏组织合力。一方面,多元主体的责权范围不清晰。在当前的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呈现明显的行政主导特征,其他主体通常作为被动参与者融合其中,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方式比较单一,缺少深度融合与交流。另一方面,多元主体间的合作缺乏稳定的投入产出机制。教育主管部门主要提供政策优惠、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行业企业主要提供最新的信息、场地、资金、岗位能力标准等资源,高职院校投入场地、设备、技术支持和师资力量,技能大赛提供了交流平台和行业专家等。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各主体的投入收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各主体之间的组织关系松散。

3.“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难以评估

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围绕“岗课赛证”融合效果的评估,通常偏向于证书获取率、大赛获奖率以及学生课程分数等结果评价,忽视了实施过程的评价。首先,对于高职专业课程的评价采取简单的理论知识考核加技能鉴定的方式,并不能有效评价高职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中的职业能力状况,很难全面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其次,以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率评判实施效果,促使教育教学更加“功利化”,导致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比赛,忽视对最新技术和工艺的研究与学习。最后,在1+X证书制度深入推动背景下,部分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重新回到“非考不教、非考不学”的怪圈,违背了“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本质。“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育人效果不仅体现在高职学生的“输出”结果,也体现在育人要素的融合情况。因此,需要采用更加全面的评价方式,提升“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

二、高职“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1.秉承职业能力成长理念,厘清“岗课赛证训创”的融通逻辑

高职“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施,首先要解决“岗课赛证训创”这六个要素之间的融通逻辑。如图1所示,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是各要素相互融通的出发点,“岗”不仅是“赛”与“证”的源头和依据,还是课程开发、实习实训体系设计、创新创业体系发展的基础。在高职“岗课赛证训创”的融通过程中,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是各要素相互融通的根本目的。因此,“岗”才是融通关系中的基石,是融通逻辑的出发点。课程以及实习实训体系是融通过程的主要载体。课程和实训承担了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任务,通过典型岗位的分析,遵循职业发展规律,从单一到复杂、从基础到综合,构建整个职业能力成长的学习体系。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证书是整个融通体系的标准,提升了人才培养体系的针对性,有效检验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是人才培养的标杆,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创新创业作为整个体系的出口,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可视化呈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其他各项综合能力的支持,因此,创新创业成果的取得可以证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岗课赛证训创”的融通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建设学分互认体系,支持学生通过参与竞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取得实训结业证书、获得创新创业成果等形式代替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的课程成绩和学分。学分互认体系作为高职“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实施的保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

文章图片1

图1 高职“岗课赛证训创”的融通逻辑

2.依托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只有依托岗位技能标准进行课程设计,提升课程体系的适应性,才能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实现“岗课赛证训创”六要素的相互融合。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高职院校通过企业调研,明确每个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类型,并进行相应的工作分析,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明确课程体系和相关内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围绕岗位技能标准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基于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进阶规律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编制相应的实践指导手册,发挥“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优势,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3.强化多主体协同,形成组织合力,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强化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以及社会等主体在“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发挥,明确各主体权责,形成组织合力。首先,高职院校要立足公信力和活力,实现“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协同合作效应。其次,高职院校要秉承市场的行业导向属性,积极进行深入的企业调研,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成员为主,组建高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教学进行指导和专业咨询,改进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高职院校要积极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高技能人才。按照产业界的技能人才需求,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实施全方位育人,培育一批具备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最后,通过搭平台、创载体、建机制,打通资源共享通道,搭建多主体合作平台,推动多主体合作育人,引领行业发展。人才链对接产业链,形成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专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带动区域内行业产业的发展。高职院校通过人才培育模式创新,落实“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能够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的成效。

4.强化行业企业标准的引领作用,促进考核与评价模式的规范化

首先,强化行业企业标准的引领作用。由高职院校出台专门的工作方案,组织“岗课赛证训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设立专业教学标准定期修订的机制。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组教育教学内容,推动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要求相互融通、课程标准与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标准相互适应、实习实训标准与实践项目相互融通。其次,促进考核与评价模式的规范化。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要更加多元化,注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查,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还要加入过程性评价的因素。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确定考核的形式,并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形式代替考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