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空间美学——电钢琴随笔

 飘韵电音 2023-05-22 发布于广东

       在外观造型而言,原声钢琴仿佛都约好了似的,都离不开几乎雷同的样式。立式钢琴像宽大的立柜,三角钢琴像三条腿的可掀盖异形桌子,至于能搞的花样,主要有:

1)板材样式:各种颜色显木纹或不显木纹的亮光漆,或是哑光面,要么就全透明亚克力板;

2)谱架和琴腿的样式变化;

3)其他地方的装饰线条和雕花。

      再先锋派或离经叛道一点儿的,我这里就不再做讨论了,但是提醒大家一样:早期的古典式造型原声钢琴,确实是大量使用原木雕花工艺,能加工、能凹造型的地方基本都不放过。到了近几年,国内不少钢琴厂家一窝蜂地生产所谓“欧洲古典”造型的立式钢琴,看上去也真的像原木雕画出来的。其实嘛~是纸皮加胶水热压出来,表面蒙上一张木纹纸,再上色抛光,模仿木头雕刻出花样后反复打磨的质感和观感。何以见得?——我见过实物,而且某位置被磕碰破了一点点,露出里面的纸皮来了,呵呵。还有啊,好多个不同厂家都疑似使用同一套模具,产品商标不同,但外型和花纹款式雷同,也不知道究竟谁抄谁。

      当然,在电钢琴领域,也有高仿原声钢琴外型的,从产品档次而言,要么是核心性能指标过硬的高端货,旗舰款或次旗舰款;要么是核心性能拉垮的低端货,样子货。前者有:YAMAHACLP685/785/665/695/695/795NU1XN3XROLANDLX705/706/708GP3/6/9/9M/607/609KAWAINV5DG30。请注意~这里是句号,而不是省略号,我已经把归入此类的主流品牌的所有型号全部列举完毕,反正日后遇到长得像原声钢琴,细看其品牌和具体型号和上面我列举的这些对不上号的,可以放心地通通把它们都归类于后者,谁买谁上当那种,而且没有例外。别问我某某大牌,某某九尺三角钢琴造型的是不是,我还是上面那句话:除了上述白名单的,都是黑名单或灰名单,真要我逐样数碗数碟将其核心性能拉垮的详情列举出来,怕是画面美得谁都不敢看,还是免了吧......

      除却这类外型高仿原声钢琴的电钢琴,其余的电钢琴的造型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为原声钢琴的块头在那里,其周边居家环境布置的挪腾空间,实在是有限。尤其是三角钢琴,周围堆满东西就显杂乱,最起码要留条道能借过一下啊。对于占地面积大也不能怪三角钢琴,既然琴弦是平铺,那就得理直气壮地多占地,没什么可指责的。没有琴弦的电钢琴体积必然就小,其周边就可以富余出很多空间来,可以尽情发挥个人独特创意,也没有试错成本:琴无论挪动多少次,也不用调音,那个位置够得着电源插座就行。所以每当我见到不在我心目中品牌白名单,又是体积有点儿吓人的三角电钢琴,心里就会纳闷:“里面又没有琴弦,怕是空荡荡的吧,莫非有收纳功能?......”

     对于没有琴弦的电钢琴,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可以这么认为:除了人手脚够得着和要放琴谱的地方要保留,其余能砍掉的尽量通通砍掉。也就是说只保留键盘~踏板~谱架这“三件套”。说到这里,我就似乎有些理解CASIOPX-SCDP-SEP-S系列的产品逻辑了。那么窄,那么薄,那么轻,而且能装干电池使用,可使用原装琴架,也可使用可折叠的X型琴架。或者干脆放在桌面,茶几,床上,窗台......呵呵,也就是说,爱放哪放哪,爱在哪弹就在哪弹,居家~路边~野外......随时随地架上手机就能开直播。还有~背着或干脆抱着就走,人在哪琴就很方便地跟到哪,用完随便往哪个角落一塞了事,妥妥的弹奏和摆放自由——似乎很契合现代年轻人自由随性的性格和浪漫洒脱的气质。渐渐地,电钢琴不但和音乐艺术相关,还和生活深度融合,参与了空间氛围的营造,也和美学沾上了边,跨界搭上视觉艺术了——对,这个新词儿就叫做“生活空间美学”

      弹钢琴嘛,不一定要在音乐厅舞台上,正儿八经地穿着礼服才能Enjoy,钢琴音乐,乃至钢琴艺术,使用场景起源于宗教和宫廷,并逐步向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蔓延。我认为,作为乐器,近代立式钢琴的发明与普及大大拉低了购买门槛,现代电钢琴的发明与普及更加使购买的最低门槛降到有些匪夷所思。哪怕是国际著名品牌,其入门款电钢琴琴头价格已经下探到RMB2000多,也能拿来练琴。别的原因不敢讲,除非是非原声钢琴不买,单单是因为乐器购买成本而放弃学习钢琴的,在现阶段怕是极为少见了吧?

      诚然,体积和重量的极度浓缩,一些技术的完美实现和功能配件的安装,可能存在与物理空间的矛盾,或者说两者间不容易取得平衡,而要做出一些取舍。键盘的杠杆短,就需要重新设计键重、配重块的样式、重心位置、惯性动量乃至力度曲线,尤其对于黑键更甚。安装空间受限,就要把电路板竖起来。音响系统的安装空间有限,就使用椭圆形喇叭并改良其本体和空间腔体设计。即便如此绞尽脑汁,但严格而言,这般“螺蛳壳里做道场”式对空间的锱铢必较,不免会影响到某些性能的输出水平,比如键盘距支点远端和近端的下键阻力差,外放的功率和效果未必能尽如人意。但万幸的是,这一切和琴的音源(属于核心指标,包括采样样本的质量、数据量,复音数,多种钢琴音色细节的加载,还有相关的算法和调制技术等......),效果器,力度曲线精度,拾音质量和精度,功能设置,App应用等没有丝毫的关系——这些都被浓缩到方寸之间的芯片里面,再浓缩的琴体都不会影响它的安装,甚至装多几片都很Easy。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包罗万有”却可轻易放进口袋,何况电钢琴乎?话说回来,任何设计均有其性能的极限天花板,就像要求手机的外放音乐的效果堪比高档音箱,怕也不现实。

      反过来说,和芯片相关的性能不好的电钢琴,做得再大,外观再像原声钢琴,又有何用?也就是说,喜欢这类“浓缩型”琴的音源,又能接受它的手感(属于硬性指标,无可改变)和外放(属于软性指标,可以通过头戴耳机或外接音响来破局),也喜欢它的便携性能和颜值的话,就可以放心购入,不会踩坑。

      以我的经历和经验,认为电钢琴的核心指标重要性而言,音源要优先于键盘手感,音源那里不行的话,声音细节没有就是没有,音色的变化贫乏就是贫乏,对此再优秀的手感和拾音精度都无法补救。反过来,人对键盘手感,是有适应能力的,声音与演奏动作间的反馈和相向奔赴磨合,这种不知不觉间的细微调整也许不会被自己轻易察觉,但确实存在。对于这方面能力强者,也许是几个乐句的功夫,就可以上正轨声音和演奏动作丝丝入扣搭上线了,就会越弹越High,根本停不下来。声音与人的互动乃乐器演奏的精髓与核心,更何况贵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乎?再说了,这种现象实非电钢琴所特有,原声钢琴那里照样有,而且更典型:同品牌型号的电钢琴,手感几乎一模一样,这在原声钢琴那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同品牌(尤其是小厂)同型号连着出厂序号的两台原声钢琴,都有可能手感差别不小。

      总之,以前在牌桌上只有原声钢琴一家独大,四顾空荡荡。现在牌桌上出现了电钢琴这一新晋选手,多了选择对消费者而言是好事来的。毕竟在现阶段谁也吃不了谁,这些层出不穷的出招接招,来回博弈,潮涨潮落,进进退退戏码也挺吸引人,对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