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谦自己有两个儿子,为什么把徐州让给刘备,他是出于真心的吗?

 老易说史 2023-05-22 发布于湖南

汉末历史中,陶谦把徐州让给初来乍到的刘备绝对是一出众人皆知的重头戏,这个温暖送得实在有点太感人了。陶谦也因此长期坐上了“三国老好人”的头号交椅,被各方人士盛赞。

但是,这种事情终究还是让人质疑的,为啥?因为这是反人性自私规律的。陶谦他不是没有接班人,人家有两个儿子呢。不把家产留给儿子,反而是裸捐给一个外人,还是一个跟自己交情不深的外人,这多少有点违背常理。即便是今天的慈善家,人家也是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捐给某个外人。

所以,这件事情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到底是陶谦高风亮节到了比肩尧舜禹的高度?还是背后有一些不可名状的隐情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去分析和总结了,没办法,历史的真相从来都是遮遮掩掩的。

话不多说,大家一起来破案吧。

我们看到的陶谦让徐州

陶谦让徐州的背景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大致是:陶谦惹火烧身,曹操不甘平淡,于是在公元193年下半年,曹操策马扬鞭,把陶谦和徐州收拾了一遍。挨了一顿毒打的陶谦意难平,便杀了曹老板的父亲曹嵩和弟弟曹德,出了一口恶气,但也招来了曹老板更疯狂的报复,徐州大地尸横遍野,正在陶谦陶大人准备潜逃到老家丹阳避祸时,曹老板后院起火了,被迫撤军回家灭火,陶谦和徐州才逃过一劫。但是,陶谦大限将至,在临终之前把徐州托付给了刚从青州赶来支援徐州的刘备。

简单来梳理一下具体过程吧。

首先是陶谦和徐州被曹操揍得半死,然后四处请外援,刘备当时作为公孙瓒的小弟,而公孙瓒是陶谦的战略合作伙伴,所以刘备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来徐州当救火队员了。

但是田楷和刘备赶到徐州战场时,曹操因为后院起火不得不撤军了,所以他们没赶上出力的机会。于是,田楷也就礼貌性地撤回青州了,毕竟青州也还有一大摊子事等他回去处理。

然而,刘备却被陶谦留下来了,因为陶谦被曹操连揍了两次,感觉不请一个能打的保镖不行了,他请刘备这个雇佣兵的报酬是4000丹阳精兵,并表刘备为豫州刺史。这个条件对于家底子一向很薄,江湖地位一直不高的刘备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刘备抱着“给谁打工不是打工”的心理,半推半就地成交了。于是,刘备就被安排到抗曹第一线城市小沛去上班去了。

这原本是一次“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职场各取所需的合作,但是遗憾的是,作为资本方的陶谦寿命不长了。就在曹操退军的几个月后,他便一病不起,自感时日不多了。

老板要走了,公司交给谁的问题,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了。正常的处理方式自然是交给老板的儿子,这特么合情合理,没啥好争议的。

但是,公司管理权的交接一定都是在老板父子之间进行的吗?不一定!这跟公司的性质和前任老板的控制力有关系。如果是股份制公司,人家小股东也不一定会轻易放弃重新选董事长的机会的,机会都是靠争取来的嘛;如果前任老板的控制力不到位,人家认你但不认你儿子的情况也随时可能发生的。

徐州显然不是一个上下一心的家族企业,或者说陶谦并没有把徐州经营成铁板一块。所以,陶谦在临终前便作出了反常的选择,他要把徐州交给刚刚到徐州不久的外聘人员刘备。明面上给出的理由很感人,说是因为刘备仪表轩昂、语言豁达、仁义无双、忠于汉室、能力出众、成熟稳重,是徐州的希望之光,是大汉的明日之星,是百姓的福星救星。他那两个儿子则是烂泥扶不上墙。

一直寄人篱下的刘备这次显然是被天上掉馅饼了,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他也没过多客气,象征性地客气一下就接受了。都是成年人,我懂你的图谋不轨,我懂你的故作矜持,这就行了,太客套了没有必要。

但是,小说《三国演义》中,这一曲好戏被加工成了陶谦“三让徐州”,显得更加感人了。罗贯中同志这种艺术加工其实也是有理论依据的,禅让制背后的“三请三让”潜规则由来已久,咱们都是文化人,得注意吃相,不能太猴急了,扑上去直接推倒的行为方式比较不优雅。

总的来说,陶谦让徐州的戏码其实是半真半假,谈不上完全虚构,也谈不上货真价实到不掺杂半点水分。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事出反常必有妖,陶谦让徐州真的只是因为刘备能力出众,是保住徐州的不二人选吗?陶谦有这么高尚吗?

我们常说,一定要学会跳出道德范畴去看待政治人物和权力斗争游戏,要遵循人性规律去分析一些事情,这样才有可能看到事情的真相。按照这个思路,陶谦把徐州让给刚刚结识不久的刘备,背后绝对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不信,咱们下面来慢慢分析。

陶谦让徐州的真实原因

从人性逻辑上来讲,人把自己的既得利益或家族利益出让给别人其实无非是几个原因:一是守不住了,这是做顺水人情;二是逼不得已,有人在背后给你施加压力,你能让就让,不让别人就抢,这还是做顺水人情或者叫就坡下驴;三是自己确实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子孙都跟自己有仇,都是白眼狼,交给他们自己心里过不得想;四是真正的大爱无疆,情怀高雅,早就没有了公私之分了。

对照这四种情况,陶谦让徐州只可能是前两种原因,后两种原因基本可以排除。人家只是客套地说他那两个儿子能力不行,并没有说他们不孝、心黑什么的;而且从陶谦一生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也不是一个真正大公无私的人,汉室被祸祸成那个样子了,也没见他有什么拯救苍生、匡扶汉室的实际行动。

那么,说陶谦让徐州是前两种原因有什么证据没有呢?自然是有的!

第一种原因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当时的徐州已经被多次揍得岌岌可危了,陶谦都守不住,他那两个儿子大抵是能力真不如他,自然是更加守不住。把徐州交给他儿子,徐州迟早会变成别人的囊中之物,这是不需要怀疑的。

那么,即便是这样,正常的人还是会把徐州交给自己儿子的。这玩意根本不需要解释,古往今来那么多皇帝明明知道自己儿子是个二傻子,不照样要想方设法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这是人性自私决定的。

区别就在于,徐州不是陶谦完全私有的,他只是明面上的大股东,只是执行总裁,他在,他能说了算,他不在了,有很多人就不会买他和陶家人的账了。公司我们也有份,凭什么突然变成你们陶家的家族公司了?

所以,历史上真实的陶谦让徐州其实是陶谦临死之前对徐州本土士族的妥协,而刘备是徐州士族新推出来的代言人,当然,这也是当时的整个徐州一种最优选择。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陶谦这些年在徐州及其周边的统治核心其实是丹阳兵,比如之前他支援刘备的4000兵力就是丹阳兵。搞清了这一点就很好理解徐州本土士族为啥不怎么待见陶谦了,是不是和兖州士族不怎么待见曹操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徐州士族没有像陈宫、张邈那样举兵造反而已,因为陶谦没有给他们那样的机会。

陶谦统治徐州靠的是丹阳势力,平时对丹阳势力也是比较放纵和偏爱的,这就严重伤害了徐州本土士族的情感和利益。比如他的丹阳老乡笮融在总督广陵彭城漕运期间,索拿卡要、暴力执法、中饱私囊,陶谦就一直睁一眼闭一眼。

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遂放纵擅杀,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

你陶谦在徐州的当老大,但是却重用家乡势力,而且你的家乡势力在徐州还喜欢乱来,徐州本土士族内心作何感想是可想而知的。在陶谦的传记中,有“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的记载,其实就是在说陶谦主政徐州期间,喜欢在徐州派和丹阳派之间拉偏架,小人不就是丹阳派吗?良善不就是没得到重用的徐州派吗?

也正是徐州本土势力对陶谦不满由来已久,才促使陶谦去世时,徐州本土势力想要给徐州换帅的意愿非常强烈。

《先主传》中记载: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

《糜竺传》:“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於小沛。”

这些史料都反映出,奉刘备为徐州之主的关键人物是糜竺。糜竺是什么人呢?东海郡的超级豪族,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后来和刘备联姻了,成了刘备的大舅子。

从这些细节来看,刘备在陶谦死后接管徐州,其实是以糜竺为首的徐州本土士族背后使劲的结果。否则,大家想一想,刘备在徐州毫无根基,他能那么顺利地接管徐州吗?

具体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原因,要么是陶谦觉得大势已去,刘备已经得到了徐州大部分本土士族的支持,自己那两个儿子根本搞不赢刘备,自己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要么是徐州本土士族给陶谦施压,要求其将徐州让给刘备,甚至不排除他们伪造陶谦遗命的可能性。

那么,徐州的士族集团为啥突然会倒向初来乍到的刘备呢?这就不得不说刘备是一个超强的融资专家了,在驻守小沛的那一段时间里,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整合那些在陶谦治下过得并不如意的士族资源。

比如下邳士族代表陈登在劝刘备入主徐州时,就是这样说的:

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

看到没有,人家陈登作为一个徐州人,却把陶谦治下的徐州称为“彼州”,可见他平时在陶谦手下过得多么不如意、不开心。

那么,刘备是怎么半推半就地当上徐州之主的呢?你完全不推辞肯定是不行的,权力游戏,有些逢场作戏是必不可少的。刘备当时假惺惺地说自己资历不够,要大家推选袁术为徐州之主。结果被青州北海相孔融一句“袁术乃冢中枯骨”给挡回去了。看到没有,不光徐州士族在使劲,连青州的领导都帮刘备说话了。这能是巧合吗?要真是巧合,孔融能未卜先知地知道陶谦一死刘备就要上位了吗?能及时站出来给刘备站台吗?

总而言之,刘备入主徐州和吕布入主兖州背后的逻辑和道理大致是相通的,梳理一下便是:你陶谦就是一只白眼狼,在我们徐州主政,结果光偏袒你老乡丹阳人了,不把我们徐州本地人当人看,但是平时我们打不过你,所以只能忍气吞声。现在你的嫡系力量已经被曹操打残了,你自己也要OVER了,咱们推刘备上位,也算是天时地利与人和都齐全了。这哥们又厚道又能打,以后会感恩,会一心一意为我们徐州士族谋福利。而且他手下还有关羽、张飞那样的猛将,不怕你陶谦残余的那点丹阳兵造反。而一直没有根据地的刘备对徐州也是求之不得,但是强抢肯定是不好看,于是利用徐州士族甚至跟自己交情不错的孔融给自己造势,顺势把徐州占为己有了。

显微镜下,其实很少有什么真正的道德君子,尤其是乱世争霸天下的政治人物。过于讲究仁义道德的人其实是很难在乱世崛起的,因为大环境如此,别人都在想方设法尔虞我诈,你还单纯得跟个菩萨一样,想去感化他人,那不是与虎谋皮吗?

陶谦让徐州,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真的没那么简单,徐谦和刘备都不是那种高风亮节的人,都是相互妥协或无奈选择罢了。还是那句老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讲利益。“三让徐州”这种无限接近于童话故事的事情只会存在于小说里,而很难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

陶谦让徐州的逻辑分析

陶谦病逝的时候将徐州托付给了刘备,这相当于今天,一个公司的大股东在临死前把公司过户给新招的保安队长了,这非常不符合人性逻辑。但这种故事偏偏有人信,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性之中会天然对“真善美”保持一定的幻想和期待;另一方面是很多朋友对于历史和生活的理解,受各种因素的限制,不求甚解或者理解不透。

汉末天下大乱,重启天下争霸的大戏,其实都是士族集团在背后控制局面,绝不是简简单单的谋臣武将对决。像刘备这样的草根英雄兜兜转转几十年,最后是靠“借荆州”才慢慢站稳脚跟,可见其创业之艰辛。然而,这样的辛酸史,真的是因为刘备能力不行吗?是关羽、张飞不能打吗?其实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备没有阶级助力,手里可支配的资源太有限了。

陶谦让徐州这么一件事,看起来既简单又感人,其实背后复杂得全是人性和利益的博弈

假设陶谦不是被曹操前后两次打成重伤,刘备能这么轻易得到徐州吗?当时的徐州,彭城、琅邪、东海、广陵等地都被曹操打得千疮百孔了,陶谦手下昌豨、臧霸等人拥兵自重,不想给陶谦陪葬,从而使得陶谦的实力大不如前。这才让徐州的本土士族有信心和把握能通过和平政变的方式让徐州易主。如果是在陶谦的全盛时期,他们敢有这种想法吗?刘备上位后能制住陶谦的嫡系力量吗?

另外,徐州北面的袁绍、西面的曹操和南面的袁术都对徐州虎视眈眈,尤其是为父报仇的曹操把徐州一度变成了人间地狱,也让徐州势力退无可退,这才让初来乍到的刘备成了他们的最优选择。

而且刘备运气还不错,此时曹操忙着和吕布争夺衮州,袁绍也还没解决公孙瓒,袁术又忙着在扬州折腾,一时都顾不上徐州。陶谦一死,他入主徐州的阻力大大减小了。

当然这件事背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因素,那就是陶谦的两个儿子大概率是能力真的一般。否则,刘备上位的过程不会这么顺利,而且徐州士族扶持刘备上位的理由也不成立,人家陶谦两个儿子能力出众的话,用得着你刘备来保卫徐州吗?也正是因为陶谦的两个儿子能力一般,导致陶谦没有选择,强行把儿子推上位,徐州也根本守不住,甚至还会直接导致徐州士族集团狗急跳墙,搞武装政变。

也有人会问,为什么陶谦不在临死之前选一个徐州士族代表或者丹阳势力的大佬来接管徐州呢?总好过把徐州交给刘备这样一个外人吧。这其实牵涉到利益平衡之术了,有时候外人比自己人更好使,选徐州士族继任,丹阳势力不服,选丹阳势力继任,徐州士族也不会服,刘备虽然是徐州士族推出来的,但至少在明面上不属于丹阳、徐州任何一派,还有青州背景,救过北海孔融,也支援过徐州,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总而言之,刘备得到徐州,其实是兼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背后是各种利益的互换和妥协,根本不是刘备的仁义之名感化了陶谦,也不是陶谦高风亮节无私裸捐。

而通过这样一件事的详细分析,我们也应该领悟到,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恩怨情仇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一只利益的推手。如果我们只把历史看成简单的道德文章,是很难真正读懂历史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