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氏易林新譯 - 第23剝之 葉欽民

 葉欽民筆記 2023-05-22 发布于中国台湾

23剝之    葉欽民 譯於台北2023.05.               (欽定四庫全書版)

23.剝之剝。行觸大諱,與司命忤。執囚束縛,拘制於吏。憂人有喜。

[白話譯注] 行止觸及最大忌諱,與主官司命令相忤。若能請荊負罪,在官途之上自我約束,只有能為此多點心的人才能轉憂為喜。 ( 本卦要義,山地剝卦,上艮山,下坤地,高山因受到侵蝕之勢而剝於地表,有剝落、侵蝕、剝奪、腐沒、侵蝕之象。故象徵剝毀之意。且本卦為五陰於下,一陽居上,是小人得勢,君子失勢之象,說明小人之剝君子,且其勢日漸加劇。故本卦卦辭曰「剝,不利有攸往。」就是說處剝之時,不要與勢對作,而應以守正待變。亦即強調,邪惡當道,應該謹慎隱忍,明智之舉是韜光養晦,靜待時機。而不宜逆勢而為  )《剝之剝》《訟之巽》《中孚之震》

[尚秉和注] 坤死,故曰大諱。坤惡,故曰忤。艮為官,故曰司命。《天文志》:鬥魁六星,五曰司命,主壽。艮為吏、為手,故曰執,為拘囚、為束縛、為高尚,故曰幽人。○幽,汲古作憂,依宋元本。

1.剝之乾。穿胸狗邦,僵離旁舂。天地易紀,日月更始。

[白話譯注] 穿著妝飾串垂至胸膛的犬狼之邦,就會像僵離與旁舂這兩個民族。天地總是不斷地更迭紀元,日月也未一直不停地汰舊更新。《剝之乾》《師之謙》《無妄之乾》

[尚秉和注] 詳《師》之《謙》。

2.剝之坤。從風縱火,荻芝俱死。三害集房,十子中傷。

[白話譯注] 順風縱放的火,會不分荻草或芝蘭全部焚毀。將眾多的害事全聚集於家中,則不管有再多的子嗣也都會一一受到傷害。( 荻芝,荻草和芝蘭,喻好壞無分無一倖免。) 《剝之坤》《乾之小過》《咸之艮》《睽之渙》  

[尚秉和注] 剝艮為火,坤為荻芝、為死、為害,艮數三,故曰三害。艮為房,坤為集,數十,故曰十子。《左傳昭十四年》:三言而除三惡,暴虐頗也,三惡即三害。《論衡》進用也,而蒙三害。《書胤征》:辰弗集於房

3.剝之屯。北山有棗,橘柚所聚。荷囊載擔,香盈筐筥。

[白話譯注] 不平坦的山坡到處都長著棗子,同時橘柚也聚集生長。那麼荷著囊袋挑著擔子,都能盆滿缽滿地裝滿所有簍筐。( ,比喻艱困、不平坦意思。)《剝之屯》《謙之大過》

[尚秉和注] 坎北。艮為山、為棗、為橘柚,坤為聚,艮為負荷、為擔,坤為囊、為載,震為筐筥,伏巽為香。○所,宋元本作於。載擔、香盈,宋元本作載香、盈我,今依汲古本。

4.剝之蒙。齎金贖狸,不聽我辭。繫於虎鬚,牽不得來。

[白話譯注] 捧著金錢去購買黃鼠狼,又不聽忠言規勸。那就像執意要去拔老虎鬍鬚一樣,再怎麼拉也拉不回來。 ( zīㄗ,古代盛谷物的祭器,此借喻如手捧之意。、黃鼠狼。)《剝之蒙》《需之睽》《否之革》《同人之否》《隨之師》《萃之蹇》《震之咸》《巽之需》

[尚秉和注] 詳《否》之《革》。 ○艮為貝證。

5.剝之需。上下惟邪,寡婦無夫。歡心隔塞,君子離居。

[白話譯注] 上上下下無不用邪枉佞,就會像失去丈夫的寡婦一樣。歡喜的心情受到阻塞,這時的君子就應該儘早離去。  

[尚秉和注] 惟邪,歎息聲也。坎上下皆兌口,二至四互兌,故曰上下惟邪。離為夫,伏坤為寡,故曰寡婦,坎隱伏故無夫。坎為塞、為心、為憂,故不歡。伏艮為君子。○惟,元本作唯,依宋本、汲古。寡婦無夫,宋元本作戾其無夫,依汲古。

6.剝之訟。二人輦車,徙去其家。井沸釜鳴,不可安居。

[白話譯注] 二人拉著載輜重的大車,遷移離開自己的家鄉。因為沸湧的井水引來不斷的刀釜相爭,已不適宜於此繼續安居下去。 ( 輦車niǎn chē  ㄋㄧㄢˇ ㄔㄜ,古代用人挽拉的輜重車。井沸,井水湧沸,比喻冒出重大利益。釜鳴,比喻為爭奪而廝殺。)《剝之訟》《復之旅》《小過之臨》

[尚秉和注] 伏明夷。震為人,坤數二,坎為車,故曰二人輦車。坎為室家,震出,故徙去其家。坎為井,坤水在井上,故曰井沸。坤為釜,震鳴,故釜鳴。坎險,故不安。水經注:曲阿季子廟前井及潭皆沸。楚辭:瓦釜雷鳴。然此似另有故實,為今所不解。

7.剝之師。蹇驢不才,駿驥失時。筋力勞盡,罷於沙丘。

[白話譯注] 處蹇的驢子不能發揮才用,又像未能逢得其時的駿馬。那麼就只能筋疲力竭地勞動服役,終將因過度疲憊而被埋入沙丘。《剝之師》《履之巽

[尚秉和注] 詳履之巽。○俊,汲古作駿,筋作筋,依宋元本。宋元本三四句倒置,依汲古。

8.剝之比。明傷之初,為穆出郊。以讒復歸,名曰豎牛。剝亂叔孫,飫於空丘。

[白話譯注] 光明損傷之根源,始於穆姜在外的私通,因野合之後歸宗之子,名字叫做豎牛,造成叔孫氏的逐漸衰敗紛亂,最終只能腐臭於荒丘孤墳之中。 ( 卦辭典故,春秋中後期的魯國,執政勢力落到「三桓」。並以叔孫得臣為主。繼承其位的長子叔孫僑如因與當時年少的魯成公母親穆姜私通,庶子叔孫穆子認為早晚必發生大禍,而離開魯赴齊,但在途經庚宗之地時與陌生婦人生下一子,號曰「牛」,官為「豎」,稱「豎牛」。後來,長子僑如果然被趕出魯國,叔孫穆子就被邀請回國掌政。而後豎牛認祖歸宗,但因非婚生之故,並無家族繼承權,只能在叔孫穆子身邊伺候並傳送消息和命令,豎牛因此心中不平,便打算並奪取繼承權,後釀成叔孫氏之禍亂字己也被殺,頭顱還被扔到荊棘叢裏。見《左傳.昭公四年》和《昭公五年》。 něi  ㄋㄟˇ,饑餓。《説文·食部》:「餧,飢也。」或指魚腐爛。《説文·食部》:「餧,魚敗曰餧。」)《剝之比》《大壯之比》

[尚秉和注] 剝亂叔孫,餒于虛邱。坎隱伏,故曰明夷。初動,故曰兆初。坤為傷,坎上下兌口相背,故曰讒。艮為豎,坤為牛、為餒,艮為叔孫、為沙邱。《左傳·昭四年》:叔孫穆子出亡,至庚宗,遇婦人,宿焉。生豎牛。及自齊歸,遂使為豎。後叔孫田于丘蕕遇疾,豎牛遂為亂,穆子餒死。又五年雲:初,叔孫穆子之生莊叔,噬之,遇明夷之謙,故曰明夷兆初。林全用此事,惟沙邱傳作丘蕕而李善《文選·運命論》注引作蒲丘。據此則虛丘應作蒲丘。 ○郊,元本作交,依宋本、汲古。夷兆,各本作傷之,依大壯之比校。大壯之比第二句作三旦為災。餒,汲古本作飫,宋元本作餧,亦依大壯之比校。

9.剝之小畜。天火大起,飛鳥驚駭。作事不時,自為多咎。

[白話譯注] 無端燃起的大火,造成飛鳥的驚嚇害怕。行事如不能順時運作,將陷自己於眾多咎害中。

[尚秉和注] 乾天離火,伏艮為鳥,震為驚駭,艮為時,艮伏故不時。伏坤為自、為身。○身,汲古作多,依宋元本。

10.剝之履。土與山連,共保歲寒。終無災患,萬世長安。

[白話譯注] 如能像土去與山連結在一起,那麼就能在歲末寒冬時都能獲得溫飽。終身不遭受災患,那麼千秋萬世都能獲得長保久安。《剝之履》《師之遯》

[尚秉和注] 通《謙》。坤土艮山,故曰土與山連。坤為歲,坎為寒、為災患,坤為萬、為世,艮為安。

11.剝之泰。日出阜東,山蔽其明。章甫薦履,箕子佯狂。

[白話譯注] 日出於高山之東,剛開始都會被山體遮蔽了光線,但如當陰陽顛倒,是非不分時,那就只能像箕子那樣佯假裝瘋癲躲禍了。( ,土山,《說文》大陸也。章甫,一種古代的禮冠,以黑布製成。始於殷代,殷亡後存于宋國,為讀書人所戴的帽子。章甫薦屨,指把戴在頭上的帽子,墊在鞋子下面,比喻行事顛倒,是非不分。章甫,古代的禮冠。,進獻人才。屨, jùㄐㄩˋ,同「屢」,踐踏。,鞋子。)《剝之泰》《賁之屯》《晉之小過》

[尚秉和注] 詳《賁》之《屯》。

12.剝之否。龍馬上山,絕無水泉。喉焦唇乾,口不能言。

[白話譯注] 日行千里的駿馬硬要奔往山上,就像前往絕無山澗水泉的地方。那麼只會造成唇乾口燥,而致口渴不能言語。( 龍馬,指駿馬,《周禮‧夏官‧廋人》:「馬八尺以上為龍」。) 《剝之否》《乾之訟》《豫之乾》《震之姤》  

[尚秉和注] 詳《乾》之《訟》。

13.剝之同人。雄處弱水,雌在海濱。將別持食,悲哀於心。

[白話譯注] 男居於弱水之涯,女住滄海之濱。當兩將分離各為生活之際,皆會同感哀傷。《剝之同人》《兌之復》

[尚秉和注] 通《師》。坤為水、為柔,故曰弱水,九二居坤中,故曰雄處弱水。《同人》乾為海,六二居海中,故曰雌在海濱。坎為心、為悲哀。○將別,宋元本作別將,依汲古。

14.剝之大有。庭燎夜明,追嗣日光。陽軟不至,陰雄生戾。

[白話譯注] 朝廷曾因燎火而終夜通明,如今卻只能追古傷今。此乃因陽剛者孱弱達不到壓制的效能,才致使陰邪者就地坐起到處危害。《剝之大有》《頤之損》

[尚秉和注] 通《比》。艮為庭、為燎、為明,坎為夜,《比》祗九五一陽故曰陽弱、曰陰雄。陳樸園云:宣王中年怠政,而庭燎詩作,後脫簪珥諫曰:妾不才使君王宴朝,請待罪永巷,宣王悟林曰追古傷今,指其事也。義與毛異。○第二三兩句依《頤》之《損》校,宋元、汲古本皆作「追嗣日光,陽軟不至

15.剝之謙。三婦同夫,忽不相思。志恒不愁,顏色不怡。

[白話譯注] 多名婦女同侍一夫,常被忽視而得不到思念。故心志常處於悲傷憂愁中,臉色上看不到一點點愉悅。《剝之謙》《小畜之歸妹》

[尚秉和注] 震為夫,數三,坤為婦,坤震連,故三婦同夫。坎為思、為志、為悲愁,艮為顏色,坤為惡,故相惡而不思。○悲愁,依宋元本,汲古作不愁,非。

16.剝之豫。鶴盜我珠,逃於東都。鵠怒追求,郭氏之墟。不見武跡,反為患災。

[白話譯注] 鶴盜走名貴寶珠,逃往東方繁榮之都。鴻鵠盛怒追尋,卻朝著廢墟城郭之方向尋找,雖然未能出現對搏的痕跡反而給自己帶來災禍。《剝之豫》《坤之益》《豫之明夷》《賁之無妄》

[尚秉和注] 詳《豫》之《明夷》。

17.剝之隨。沐猴冠帶,盜在非位。眾犬共吠,倉狂蹶足。

[白話譯注] 獮猴即使沐衣冠帶,盜得了非分之位,但卻遭到多數的犬類所吠,反而在倉皇瘋亂間跌斷了雙腿。《剝之隨》《大壯之屯》

[尚秉和注] 艮為獼猴、為冠,巽為帶、為盜,震為載,艮為位。冠帶者,有位之服,今獼猴冠帶,乃盜用耳,故曰非位。艮犬震吠,正反艮故曰眾。震為狂、為走、為足,兌折故蹶足。○獼猴,汲古作沭猴,《史記·項羽本紀》:如沭猴而冠耳,今依宋元本。又載汲古作在,亦依宋元本。狂走,宋元本作麏走,汲古作倉狂,今依《大壯》之《屯》校。

18.剝之蠱。黍稷禾稻,垂畝方好。中旱不雨,傷風病槁。

[白話譯注] 五穀稻禾,正當結穗飽垂之際,天空乾旱不雨,又遭焚風所傷而變成枯槁。《需之艮》《剝之蠱》《晉之比》

[尚秉和注] 詳《乾》之《蹇》。

19.剝之臨。雄聖伏名,人匿麟遠。走鳳飛北,亂禍未息。

[白話譯注] 聖雄之人隱伏其名,百姓到處藏匿賢才則紛紛出走。只要是這些如鳳凰之類的人還要逆勢出走,那麼這個世道的禍亂就還無法獲得停息。( ,傳說中的鳥王,雄的稱鳳;雌的稱凰。) 剝之臨》《否之大過》《中孚之損》

[尚秉和注] 詳《否》之《大過》。○前四句句三字,第五句句四字。漢魏叢書本皆按四字斷句,非。

20.剝之觀。三母多福,天祿所伏。居之寵光,君子有福。

[白話譯注] 多次地餵給人民各種福佑,那麼就能亨得上天福祿之保護。故如居於此恩寵之世,君子也能同享諾大的福佑《剝之觀》《無妄之需》《節之姤》

[尚秉和注] 坤為母,伏乾故曰王母、曰福、曰天祿。巽為伏,艮為居、為光、為君子。

21.剝之噬嗑。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門雍肅,登受大福。

[白話譯注] 能夠澤被萬方以文德禮教,就能進一步升入瑰麗大門。天下都能因而和順有序,最終就能登上高峰拜受大福。《剝之噬嗑》《隨之大壯》

[尚秉和注] 詳《隨》之《大壯》。離為文,互艮為山麓、為門,震卦數四,故曰四門。震為登、為福。○宋本作《復》林。

22.剝之賁。褰裳涉河,水流漬衣。幸賴舟子,濟脫無他。

[白話譯注] 提起衣裳涉越河道,河水將沾濕衣襬。得幸適時遇上船夫,受其濟助方得以避免於險難。( qiān  ㄑㄧㄢ,揭起,古代稱套褲。)《剝之賁》《坤之萃》《訟之萃》《泰之渙》《觀之渙》《賁之大過》《蹇之師》《巽之解》

[尚秉和注] 依《訟》之《萃》校。震為舟證。衣,宋元本、汲古皆作裳。水,宋元本作流。罷,宋元本、汲古作衣。

24.剝之復。班馬還師,以息勞疲。役夫嘉喜,入戶見妻。

[白話譯注] 成列排序的兵馬還回京師,為的是能休整勞頓疲憊。但服役男子所稱讚的,卻是返回家中與妻相見。《賁之蠱》《觀之既濟》《剝之復》《夬之否》《兌之兌》

[尚秉和注] 詳《觀》之《既濟》注。 (宋本作《噬嗑》林。)

25.剝之無妄。東隣嫁女,為王妃后。莊公築館,以尊王母。歸于京師,季姜悅喜。

[白話譯注] 魯莊公奉周天子命主婚公主出嫁於鄰國,成為齊襄公的妃后。魯莊公於是主婚之機築館舍於郊外,不但仍使公主尊榮地成為齊國主母。並使生母文姜得歸返京師。也使新的人妻同時得以喜悅。( 卦辭典故,春秋時期齊襄公與同父異母的魯桓公夫人文姜通姦,並遣彭生殺魯桓公,隨即又遣人召彭生入朝,喝令左右縛之,嫁禍彭生,並斬於市曹。但殺魯桓公,國人沸沸揚揚,襄公心中暗愧,於是急使人迎王姬至齊成婚,以服眾心。於是一面遣人往周王處謝婚,並訂娶期。一面遣人送魯侯喪車回國,而文姜仍留齊不歸。魯大夫申糯率世子同迎樞至郊,即於樞前行禮成喪,然後嗣位,是為莊公。嗣魯莊公集群臣商議,為齊襄公迎婚之事。但施伯曰:「國有三恥,先君雖已成服,惡名在口,一恥也;君夫人留齊未歸,引人議論,二恥也;齊為仇國,況君在衰經之中,乃為主婚,辭之則逆王命,不辭則貽笑於人,三恥也。」魯莊公駭然曰:「此三恥何以免之?」施伯曰:「先君之立,未膺王命。若乘主婚之機,請命於周,以榮名被之九泉,則一恥免矣。君夫人在齊,宜以禮迎之,以成主公之孝,則二恥免矣。惟主婚一事,最難兩全;然亦有策。」莊公曰:「其策何如?」施伯曰:「可將王姬館舍,築於郊外,使上大夫迎而送之,君以喪辭。上不逆天王之命,下不拂大國之情,中不失居喪之禮,如此則三恥亦免矣。莊公曰:「申糯言汝『智過於腹』。果然!」遂一一依策而行。《剝之無妄》《屯之觀》《泰之豫》《否之既濟》《家人之遯》

[尚秉和注] 詳《屯》之《觀》。莊當為桓。

26.剝之大畜。百足俱行,相輔為強。三聖翼事,王室寵光。

[白話譯注] 要想在各方面都能夠得盡善盡美,就需要能得到多人的協助輔佐才得以勉強做到。就像得文、武、周公三聖前後之助益,周王室之國祚才能享得如此之尊寵與光耀。( 三聖,三個聖人。可以指堯﹑舜﹑禹。或指夏禹﹑周公﹑孔子。或指伏羲﹑文王﹑孔子。在此指文王﹑武王﹑周公) 《剝之大畜》《屯之履》《比之无妄》《遯之復》《晉之坤》《井之履》《巽之晉》《中孚之兑》

[尚秉和注] 詳《屯》之《履》。

27.剝之頤。危坐至暮,請求不得。膏澤不降,政戾民忒。

[白話譯注] 如像君王從早到晚居於高位之上,卻從不應和下層之請求。如不能普施恩澤,朝政違背人心百姓就會作出越份的事( 危坐,居高而坐。,違背。tè  ㄊㄜˋ,過分、過甚凡人有過失改常。)《剝之》《需之頤》《泰之離》《漸之坎》《既濟之遯》

[尚秉和注] 詳《泰》之《離》。

28.剝之大過。百川朝海,泛流不止。路雖遼遠,無不到者。

[白話譯注] 百川皆朝向大海奔去,滔滔江河仍川流不止。路途儘管遙遠漫長,但卻沒有到達不了的地方。《剝之大過》《謙之無妄》

[尚秉和注] 兌為海,乾亦為河海,重乾故曰百川,而海為水王,故曰朝海、故曰泛流。伏震為路,坤為遠為止,故曰到。○泛流,宋元作流行,依汲古。

29.剝之坎。乘騮駕驪,東至于濟。遭遇仁友,送我以資。厚得利歸。

[白話譯注] 乘駕著高貴的黑髦尾赤馬,前往尋求濟助。遇到仁德之友人,致贈與我錢財,故方能獲取豐厚收穫而回。( liú  ㄌㄧㄡˊ,赤馬黑髦尾也。驪,lí  ㄌㄧˊ,純黑色的馬。猶羅列駢駕之也。) 《剝之坎》《中孚之臨》

[尚秉和注] 互震為馬、為乘、為駕、為東,伏巽為齊、為利、為資,艮為友。○齊,汲古作濟,依宋元本。

30.剝之離。禮壞樂崩,陰請不當。成子傲慢,為簡生殃。欲求致理,力疲心爛。

[白話譯注] 禮壞樂崩的時代,陰邪者常有越分的索求,於是像田成子這樣傲慢的大臣就敢竊取齊國。只要為著齊簡公者就會遭到禍事。故如果要求他遵循綱紀與道理,那只會徒使自己心力交瘁而已。 ( 卦辭典故,田成子即田恆,原為陳恆,古音田、陳音近,也稱為田恆。東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政治人物。是齊國田氏家族的第八任首領。前485年,田恆承襲父親田乞之位,而後唆使齊國大夫鮑息弒殺齊悼公,立齊簡公。前481年,田恆發動政變,殺死了齊簡公,立齊簡公弟為國君,就是齊平公。之後,田恆獨攬齊國大權,盡誅鮑、晏諸族。而田成子的封邑,卻大於齊平公直轄的地區。莊子《莊子·胠篋》記載田成子盜齊國之事,指他為諸侯大盜。韓非稱之為「田成子取齊」。也是後世常引用之成語「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由來。)

[尚秉和注] 通《坎》。坤為禮,坎陽居坤中故禮壞。震為樂,三至五震覆故樂崩。艮為成,震為子、為傲,艮為求。理,法也,欲求致理,言欲致之於法也。坎為法、為勞,故曰力疲。坎為心,離中虛,故曰心爛。震為請、為簡,坎為殃。《論語》:陳成子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請討之,林詞全指此事。○汲古第五句在第二句,六句在第四句,茲依元本,音皆諧。宋第五句作陰陽不調,多成子驕傲句,非。又陰字必有誤。

31.剝之咸。一人輦車,乘入虎家。王母貪饕,盜我犁牛。

[白話譯注] 一人拉著車子前行,一旦進入了虎狼之家。女主除了貪摳食物之外,還會連我的耕牛一起盜走。( niǎn  ㄋㄧㄢˇ,古代用人拉著走的車子,後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車子。) 《剝之咸》《無妄之萃》

[尚秉和注] 通《損》。震為人,數三,故曰三人。坤為車,故曰輦車。輦車,以人力行也。艮為虎、為家,艮在上,故入虎家。坤為母,對乾,故曰王母,兌食故曰貪叨。坤為牛,震為耕,故曰犁牛。犁,耕也。《咸》互巽為盜。○三,汲古作一,依宋元本。叨,汲古作饕,依元本,義同。

32.剝之恆。羊頭兔足,少肉不飽。漏囊敗粟,利無所得。

[白話譯注] 去計較羊頭和兔腳,既殲瘦又少肉。就像已破漏囊袋去盛裝陳腐的穀栗一樣,必然撈不到一點點好處。 ( léi  ㄌㄟˊ,瘦弱。) 《既濟之訟》《剝之恆》《渙之艮     

[尚秉和注] 乾首兌羊,故曰羊頭。震為兔、為足,故曰兔足。坎為肉,伏坤中虛,故曰少肉、曰不飽。坤為囊,巽下斷故曰漏囊。震為粟,兌毀故敗。巽為利,兌折故無得。

33.剝之遯。新田宜粟,上農得穀。君子懷德,以千百福。

[白話譯注] 肥沃的新田適宜種粟,上乘農人可以獲得豐盛糧穀,君子因好施仁德,因而常圍繞在無盡的幸福中。( yū  ㄩ,圍繞、纏繞。) 《剝之遯》《恆之離》

[尚秉和注] 通《臨》。坤為田,《爾雅》:二歲曰新田。震為粟、為農人、為穀,本卦《艮》為君子,乾為百、為福。○唯好,汲古作懷德,紆作于,依宋元本。

34.剝之大壯。夷羿所射,發輒有獲。雙鳧俱得,利伐王國。

[白話譯注] 后羿射箭,每發都能有所收獲。且常能一箭獲得雙鵰,那麼就應該發揮這樣的能以征伐敵國。( 夷羿,指後羿。夏代有窮之君﹐名羿﹐因居東夷﹐故稱。fú  ㄈㄨˊ,野鴨。)《剝之大壯》《既濟之履》

[尚秉和注] 夷羿,即後羿。《左傳·襄四年》: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伯明氏棄之,夷羿收之,夷羿善射,簒夏,故云發輒有獲。震為射,兌為剛魯,故曰夷羿。震為發、為鳧,兌卦數二,故曰雙鳧。震為征伐,坤為國,卦陽長陰消,故曰利以伐國。○以伐,汲古作伐王,茲依宋元本。

35.剝之晉。鳧舞鼓翼,嘉樂堯德。虞夏美功,要荒賓服。

[白話譯注] 如鳥飛舞鼓動雙翼,喜樂前去見聞堯帝的禪讓之德。那麼就能繼虞夏成就之完美功績,使遠方之國也都相繼歸順臣服。( 要荒,遠方之國。賓服,歸順臣服。) 《剝之晉》《小過之屯》

[尚秉和注] 象多未詳。

36.剝之明夷。登丘上山,對酒遇歡。終年卒歲,優福無患。

[白話譯注] 登上高山大丘之上,對酒談論檢視而能得歡樂。那麼到了年終歲末之際,就能享得優渥的福庇而避免災患。

[尚秉和注] 震為登、為上、為陵,故曰邱山。坎為酒,震樂震言,故曰道歡。坤為年歲,坎為冬,故曰終年卒歲。坎為患,震為福,故無患。○道,汲古作遇,依宋元本。歡,依汲古,宋元作觀。

37.剝之家人。歲暮花落,陽入陰室。萬物伏匿,藏不可得。

[白話譯注] 當歲末年終繁花落盡之際,陽氣就漸被陰氣所禁錮,萬物都因而蟄伏藏匿,所以也就再也看不到什麼利益了。《剝之家人》《賁之大有》《夬之坤》《巽之頤》

[尚秉和注] 詳《賁》之《大有》,惟此詞兼用對象解。

38.剝之睽。螟蟲為賊,害我禾穀。簞瓶空虛,飢無所食。

[白話譯注] 改革不力就像螟蛾幼蟲造成禍害那樣,徒使五穀莊稼遭受損害。並造成所有人家的鍋碗見底都因飢餓而無以為繼。( 螟蟲,食苗心者,害苗之蟲也。簞笥 dān sìㄉㄢ ㄙˋ,竹或葦制的圓形和方形盛飯器,圓的稱為「簞」,方的稱為「笥」。)《坤之革》《需之明夷》《剝之睽》

[尚秉和注] 詳《同人》之《節》。

39.剝之蹇。陽虎脅主,使德不通。炎離為殃,年穀患傷。

[白話譯注] 由於陽虎威脅其主人,致使仁德不得通暢順行。就如火炎乾旱之為害,莊稼就必蒙受重大病變損傷一樣。( 陽虎 生卒年不詳,姬姓,陽氏,名虎。春秋後期魯國人。

原為魯國季孫氏(季平子、季桓子)家臣,通過控制季孫氏把持了魯國的朝政。 而後在和魯國三桓的鬥爭中遭遇失敗,逃往齊國後又遭到迫害,輾轉逃到晉國,受到了趙鞅的重用。陽虎傾心輔佐趙鞅,幾乎使其成為春秋時的霸主。) 《剝之蹇》《坤之大有》《益之損》《旅之革》

[尚秉和注] 艮為虎,納丙,故曰陽虎。震為主,震覆故曰脅主,坎塞故不通,離火故曰炎曰殃。震為年穀,震覆故傷。丁雲:定二年,雉門及兩觀災,正陽虎脅主之時。○使德,宋元本作使得,炎作火,茲依汲古。病,汲古作患,依宋元。

40.剝之解。四馬共轅,東上泰山。騂驪同力,無有重難。與君笑言。

[白話譯注] 兩輪的馬車日夜不停地轉動,還能順利地行駛在崎嶇磽薄的地方,乃是由於四馬套駕同一直木,才能免於發生險難。那就能與大禹一樣的人歡笑地談論國事。( ,同阪,崎嶇磽薄的地方) 《剝之解》《小畜之家人》《賁之需》《渙之豐》《既濟之小過》 

[尚秉和注] 震為馬,卦數四,坎為轅,故曰四馬共轅。震為東為馬,故曰騢驪。震為君、為笑言。○驪,宋元本作驤,依汲古。

41.剝之損。牧羊稻園,聞虎喧讙。畏懼悚息,終無禍患。

[白話譯注] 將羊放養在稻田裡,就能聽見老虎嘶吼之聲。如能因畏懼而知所戒惕歇止,那麼就能避免掉衍生禍害。( 喧讙xuān huānㄒㄩㄢ ㄏㄨㄢ,是指喧嘩。《説文·言部》:「讙,譁也。」。悚惕sǒng tìㄙㄨㄥˇ ㄊㄧˋ,驚惶恐懼。)《剝之損》《屯之復》《否之節》《隨之漸》《大過之噬嗑》《井之否》《中孚之小過》《未濟之小過》

[尚秉和注] 詳《隨》之《漸》。

42.剝之益。陽花不時,冬實生危。憂多橫賊,生不能服。崑崙之玉,取求必得。

[白話譯注] 開花不能按照時節,到了冬天才結果就會出現危機,能夠憂患賊匪的滋長。而能有膽面對不屈服,那麼即使像崑崙山上的寶玉,只要求取就沒有獲得不了的。

[尚秉和注] 震為華,艮為時,坤履霜為冬,故不時。艮為果實,坤為危憂,巽為盜賊,故曰憂多橫賊。艮為山,震為玉,故曰崑侖之玉。互艮為求,坤喪故所求不得。○所求不得,汲古作取求必得,非,依宋元本。

43.剝之夬。高阜所在,陰氣不淋。洪水不處,為家利寶。

[白話譯注] 高出肥沃的所在之地,陰氣不容易靠近。洪水也不會停滯不去,是建立家宅適宜的寶地。( ,肥碩、壯大、豐厚。)《剝之夬》《比之坎》

[尚秉和注] 通《剝》。艮為山,故曰高阜。坤為陰,一陽居眾陰之土,故曰陰氣不臨。坤為水,山高,故曰洪水不處。艮為家、為貝、為金,故曰賓。○臨,汲古作淋,依宋本。

44.剝之姤。釋然遠咎,避患革害。田獲三狐,以貝為寶。君子所在,安寧不殆。

[白話譯注] 了無懸念地遠離咎害,就能避開滿滿的禍害。那麼就像打獵時獵得滿滿,並能因為富裕而受到尊敬。故如像君子那樣的作為,就能安寧而不生危害。《剝之姤》《泰之漸》《賁之謙》《節之豐》

[尚秉和注] 詳《賁》之《謙》。○阜,汲古作革害,依《賁》之《謙》校。

45.剝之萃。兩目失明,日奪無光。脛足跛曳,不可以行。頓於丘旁,亡妾莫逐。嵬然獨宿。

[白話譯注] 雙眼未能明察,就像傍晚見不到光亮一樣。小腿不能抬舉,就不良於行,在稍高出地面一點的地方就必須停頓下來。這就如逃亡的小妾如不去追回,那就只能忐忑地一人獨宿了。 ( jìng ㄐㄧㄥˋ,從膝蓋到腳跟的部分。俗稱為小腿。wéiㄨㄟˊ,高而不平的樣子。)《剝之萃》《睽之復》《革之履》

[尚秉和注] 兌半離,數二,故曰兩目失明,離為日,半離故曰無光。震為脛足,兌半震,故跛不能行。《履》象云:眇能視,不足以有明,跛能履,不足以有行。林所本也。艮為邱,艮止,故曰頓于邱旁。兌為妾,在外故曰亡妾。震為逐,震覆故曰莫逐。坤為宿,巽為寡,故曰嵬然獨宿。

46.剝之升。鴻飛循陸,公出不復,伯氏客宿。

[白話譯注] 該展翅高飛者卻淪落於平地上,主公者都已出離不再復反時,那麼一家人也都將流落客宿他鄉了。剝之升》《師之震》《損之蹇》《漸之否》《中孚之同人》

[尚秉和注] 震為鴻,坤為陸,在上故曰鴻飛遵陸。震為公、為歸,坤亡故曰不復。震為伯、為客,坤為宿。首二句《豳風》詩。

47.剝之困。佩玉纍蘃,無以繫之。孤怨獨處,愁哀相憂。

[白話譯注] 告貸糧食就像佩玉壘壘垂落了一般,但卻沒有可綑綁之大繩。故只能撇在一旁獨自嘆息,以致憂愁哀怨相繼形成了隱憂。( 卦辭典故,公孫有山,生卒不詳,春秋時魯國大夫。在前482年曾以隱語 「庚癸教吳國大夫申叔儀作為借糧暗號。吳申叔儀乞糧於公孫有山氏,曰:「佩玉橤兮,餘無所繫之。旨酒一盛兮,餘與褐之父睨之。對曰:「梁則無矣,粗則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庚癸,係指古代軍中隱語,謂告貸糧食之意。léi ㄌㄟˊ,大繩索。 ruǐ  ㄖㄨㄟˇ,卦辭「蘃」應是別字,垂落的樣子。)《剝之困》《履之噬嗑》《泰之無妄》《小過之復》

[尚秉和注] 伏震為玉累蘃垂貌。巽為繩、為系,巽為寡,故曰孤獨。坎為憂愁。○累蘃,宋本作累蕊,元本作累蘂,今依汲古。《左傳哀十三年》:「佩玉橤兮餘無所系之。

48.剝之井。載船渡海,雖深何咎。孫子俱在,不失其所。

[白話譯注] 乘載船隻渡海,即使水深也能無害。如果子子孫孫都健康常在,那麼就不落得流離失所。

[尚秉和注] 伏震為船,兌為海,坎為深,艮為孫,震為子。○何,宋元本作難,依汲古。

49.剝之革。鵠求魚食,道遇射弋。繒加我頸,繳縛兩翼。欲飛不能,為羿所得。

[白話譯注] 鶴為了求得溫飽,掠過他人生計的領域。結果遭受箭頭射過頭頸,甚至連羽翼也都被箭尾的絲繩纏掛。想飛也飛不了,最終都遭到像后羿這類的人所獵獲 ( zēng  ㄗㄥ,通矰。古代射鳥用的箭。,繫在箭尾的絲繩,隨箭射出後,便於尋找獵物或回收箭枝。) 《剝之革》《豐之臨》

[尚秉和注] 通《蒙》。震為鵠,坤為魚,艮為求,震日故曰食。艮為道路,震為射,巽為弋,弋,系矢射也。為繒繳。艮為頸,震為翼、為飛,艮止故不能飛。坤為惡,故曰羿。○第二句元本作道過射失,今依宋本、汲古。兩翼,宋元本作羽翼,依汲古。

50.剝之鼎。泥面亂頭,忍恥少羞,日以削消。凶其自搯。

[白話譯注] 弄得了灰頭塗臉,還得忍受恥辱和不斷的羞愧。以致日漸地削弱消瘦,而這些凶害卻都是自取的。

[尚秉和注] 通《屯》。坤為泥,艮為面,坤為亂,坎為首,故曰泥面亂頭。坤為羞恥,坤亡故曰削消。○宋元本下多凶其自搯四字,依汲古。頭、消,古音亦協。

51.剝之震。桑方將落,隕其黃葉。失勢傾倒,如無所立。

[白話譯注] 桑樹要開始凋落,都是先從掉下葉子開始。人一旦摔倒失了時勢,那將難有立足之地。

[尚秉和注] 詳《履》之《噬嗑》。 ○桑之,元本作葉芳,宋本、汲古本作桑方,今依宋本《履》之《噬嗑》校。

52.剝之艮。巨蛇大鰌,戰於國邦。上下隔塞,主君走逃。

[白話譯注] 朝中的巨蛇大鰍,彼此間互相於邦國之中纏鬥。致使尊卑之道遭受堵塞難行,君主就只能落得出走逃亡了。( 巨蛇大鰍,喻指朝中邪滑的大員。) 剝之艮》《同人之益》《巽之臨》

[尚秉和注] 詳《噬嗑》之《訟》。○主君,宋元本作逐君,依汲古。

53.剝之漸。已動死,連商子。揚砂石,胡貉擾。軍鼓振,吏士恐。

[白話譯注] 沒有活動就會漸趨像死寂,商人也是一樣。故當揚起飛沙走石,胡貉等外族不停地侵擾時,再重振旗鼓,那麼士兵們就會出現恐慌。( mò ㄇㄛˋ,古代中國稱北方的一支外族。)

[尚秉和注] 艮者,震之反,故曰己動。互坎為棺槨、為死,巽為商賈,伏震為子,艮為砂石,巽風故揚。艮為狐猚,伏震為軍鼓、為士,坎為恐。○狐猚擾,吏士苦,宋元本作石流狐猚,擾軍鼓振,吏士恐落,增流字、落字,足成四字句,豈知盡為三字句,惟汲古尚存其真。狐字作胡。

54.剝之歸妹。張羅搏鳩,鳥麗其災。雌雄俱得,為網所滅。

[白話譯注] 多人相偕而同行,終得別離就得各奔東西。但如果每個人都各自有諸多己見,那麼不但經常反反覆覆不知所從,更會因陷於迷亂困惑中而一無所得。《剝之歸妹》《師之大畜》

[尚秉和注] 詳《賁》之《歸妹》。○兔,汲古作烏,賊作滅,依宋元本。

55.剝之豐。三聖相輔,鳥獸喜舞。安樂富有,二人諧偶。

[白話譯注] 文、武、周公三聖相繼輔益,連蟲魚鳥獸也都能歡欣起舞。但人如要能安定康樂又富有,那就得與人彼此相互配合了。 ( 三聖,三個聖人。可以指堯﹑舜﹑禹。或指夏禹﹑周公﹑孔子。或指伏羲﹑文王﹑孔子。在此指文王﹑武王﹑周公。諧偶,偕偶,匹配,配合。) 《剝之豐》《隨之坤》《臨之解》

[尚秉和注] 通《煥》。坎為聖,震數三,故曰三聖。艮為鳥、為獸,震為喜舞,巽利三倍故曰富有。○汲古下多三人諧偶四字,宋本無,元本為又一林。

56.剝之旅。三奇六偶,相隨俱市。王孫善賈,先得利寶。居止不移,大盜為咎。

[白話譯注] 三奇六偶的人群,相偕伴隨來到市場。王孫和善於買賣的商人,都能輕易地先取得利潤和寶物。但如滯留不去而不知見好就收,那麼將可能遭到大盜的加害。

[尚秉和注] 三奇,乾也,六耦,坤也。旅三陽三陰,而一陰隨一陽,二陰隨二陽,故曰相隨。巽為市,艮為王孫、為貝,巽為利,故曰利寶。艮為居止,兌折故不安。巽伏為盜。○安,汲古作移,依宋元本。大盜,宋元本作洪水,依汲古。

57.剝之巽。三人俱行,一人言北。伯叔欲南,少叔不得。中路分道,爭鬬相賊。

[白話譯注] 三人一同出行,一人說應向北行。其他二人卻想往南,最小的這個人卻執意往北。於是中途就出現了分歧,彼此間為此相互爭鬥相互傷害。《剝之巽》《歸妹之中孚》《復之中孚》

[尚秉和注] 通《震》。為人、為行,上下震,二至四覆震故曰三人。震為南,震覆即北,故曰言北。震為伯,互坎為仲,艮為少叔。不得者,言不隨伯仲,獨北行也。震為道路、為爭鬬,坎為賊,全用對象。○一人,宋元本作二人,道爭作爭道,均依汲古。

58.剝之兌。播天舞地,擾亂神所。居樂无咎,言不信誤。

[白話譯注] 散播天地間婀娜的舞步,能夠擾亂神靈的安息。所以想要安居樂業而不遭咎害,那麼就不要誤信、誤傳不實的謠言。

[尚秉和注] 通《艮》。為天,天舞者,天之樂舞也。《史記·趙世家》:簡子寤曰:余之帝所,甚樂,與百神游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林詞似指其事。艮為乳,地乳,山也。《洛書甄耀度》:政山在崑侖東南,為地乳,王勃《九成宮頌》:峰橫地乳。艮為光,互震為舞。《易林》既以陽在上為天,陽在下必為地也,謂震也,震為神、為樂。艮為守,信者宿也。《左傳·莊三年》:一宿為舍,再宿為信,《詩·豳風》:於女信宿,《周頌》:有客信信,注:四宿也,言不信誤,即言不遲悮也。艮三至上,正反震言,下言如何上,即如言而反,故不宿誤也。○此前四句三字句,第五句四字句,漢魏叢書及俗本皆作四字句,非。光地乳,汲古作地擾亂,守作居,今依宋元本,惟元本無誤字。

59.剝之渙。坐爭立訟,紛紛洶洶。幸成禍亂,災及我公。

[白話譯注] 坐立之間無時無刻不與人爭執互控,隨時地處都處在紛紛嚷嚷之中。最終演變成了禍亂,甚至波及到自家祖先。《剝之渙》《大過之坎》《大壯之大畜》《夬之同人》

[尚秉和注] 艮坐震立,三至上正反震言,故曰爭訟。坎為禍災,艮為家,震為公。○洶洶,宋元本作匆匆,依汲古。卒,汲古訛幸,家作我,均依宋元本。

60.剝之節。蛇行蜿蜒,不能上阪。履節安居,可以無憂。

[白話譯注] 像蛇一樣能蜿蜒攀行,但很難能越過崎嶇磽薄的地方。所以人之行為要知道節制安止,那麼才可以避免遇上憂患。 ( bǎn  ㄅㄢˇ,崎嶇磽薄的地方。)

[尚秉和注] 伏巽為蛇,艮為阪,震為履,艮為安、為居,坎為憂,震樂故無憂。上坎為陷,故不能上阪。

61.剝之中孚。隙大墻壞,蠹眾木折。狼虎為政,天降罪伐。高殺望夷,胡亥以斃。

[白話譯注] 隙縫大了牆就容易傾毀,蛀蟲多的木頭也容易斷折。趙高迫殺於望夷宮,胡亥就只能無奈自刎身亡。( 卦辭典故,前210年,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胡亥在趙高與宰相李斯的幫助下,秘不發喪,發動沙丘之變,賜死長兄扶蘇,而即位為二世皇帝。即位後,殺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任由趙高掌權,實行殘暴統治,激起陳勝、吳廣的起義。到前207年趙高的女婿閻樂強逼胡亥自刎於望夷宮,卒年24歲。dù  ㄉㄨˋ,蛀蟲,《說文》蠹,木中蟲。) 《剝之中孚》《乾之大壯》

[尚秉和注] 詳《乾》之《大壯》。 ○罰,依《乾》之《大壯》校,各本多作伐。又宋元本無末二句,依汲古。

62.剝之小過。陽不違德,高山多澤。顏子逐兔,未有所得。

[白話譯注] 陽剛卻不違背仁德,就能像高山一樣也能同時擁有多個湖澤。但如果是像讓顏回這樣的賢人去追趕野兔,那就難有所收獲了。

[尚秉和注] 艮為高山,互兌為澤,艮為顏,震為子、為兔、為逐,在外故無得。

63.剝之既濟。心多畏惡,時愁日懼。雖有小咎,終無大悔。

[白話譯注] 心中要能常常保持避開兇惡,雖然時時發愁日日憂懼。但儘管發生些小咎患外,卻不致產生什麼重大的怨悔之事。

[尚秉和注] 坎為心、為畏、為愁、為懼,離為日。○日,宋元本作自,依汲古。

64.剝之未濟。眾神集聚,相與議語。南國虐亂,百姓愁苦。舉師征討,別立賢主。

[白話譯注] 眾神集聚,共相商議。原富庶國度因暴虐亂政,百姓生活發生愁苦。所以應興師征討,以更立新的賢明君主。《剝之未濟》《屯之節》《小畜之豫》《無妄之家人》

[尚秉和注] 半震為神,坎為眾,故曰眾神。坎為集聚,離正反兌口相對,故曰議語。離為南、為虐亂,坎為眾、為憂,故曰百姓愁苦。震為征伐、為主。除坎離外,皆用半象。○興,汲古作舉,更作別,均依宋元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