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的能力有多强?而他为什么是公认的人民领袖?

 dawn的图书馆 2023-05-22 发布于贵州

“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很有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是邓小平在接受法拉奇的采访时由衷的话语。

邓小平不是唯一一个佩服毛主席的人,在六七十年代,毛主席的影响力曾搅动了整个世界的风云。

在拉丁美洲,在法国,在日本,乃至非洲、美国到处可见举起毛泽东画像的人,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农民,但他们的目的却是相同的:捍卫真理和正义。

那么,毛主席的能力究竟有多强,为何能让这么多人佩服?

文章图片1

从农民到领袖

出生在韶山冲这个山沟沟的毛泽东,却彷佛有一种天生的不凡,在他读私塾时,便敢于蔑视“规则”。

一次,他的私塾老师邹春培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毛泽东却反问道:“我坐在这里就可以回答,为何非要站起来?”

这让邹春培感到惊奇,在他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还是第一次遇见敢于否定老师话语的学生,而毛泽东更是一字不差的回答出了问题。

文章图片2

“我看韶山冲这个山沟沟,是束缚不住润之的。”邹春培告诉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他认为毛泽东以后一定会干出一番事业。

但毛贻昌却不以为然,他一直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没有多大本事,成天都在看一些闲书,因此时常责骂毛泽东,还说他不孝。

有一次,客人来访,毛贻昌看到儿子在一旁站着,便对客人们说道:“这孩子十分懒散……”

文章图片3

毛泽东听后,却反驳道:“你让我干的活我已经干完了。”

毛贻昌见状,便开始历数毛泽东的不是,父子二人由此生了矛盾,毛泽东引用经书上的话,说“长辈的如果对子女不和蔼,子女也不必对长辈的恭敬。”

毛泽东认为,尊重是相互的,父子之间也应是平等的地位,这在当时看来无疑是“大逆不道”的话语,因此,毛贻昌想要拿起鞭子教训一下儿子。

文章图片4

见状,毛泽东跑到一个池塘边,他指着清澈的池水说道:“如果你再往前一步,我就从这里跳下去。”

听了这话,毛贻昌果然不敢轻举妄动,客人们也纷纷来劝说,让他消消气,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也劝说儿子不要冲动。

毛贻昌也退了一步,他说,只要毛泽东肯下跪道歉,此事就算揭过去,毛泽东同意了,不过他也有一个条件,只能单膝下跪。

文章图片5

这次事件后,毛贻昌虽然有时还训斥儿子,但再也不敢动手了,毛泽东也由此晓得了一个道理:“世上有些事情,你越反抗,别人就越'怕’你,一味的忍让只会让人觉得你软弱可欺。”

而随着年龄的渐长,毛泽东也阅读了许多书籍,而其中一本名为《盛世危言》的书籍却吸引住了他的目光,作者在全书开篇便说道:“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这句话如同一阵惊雷,让毛泽东感到了国家确实处于危亡之中,他不能一直待在韶山这个山沟沟了,是时候去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闯荡一番了,因此,毛泽东拜别了亲朋好友,离开了家乡。

在临走前,他还特意给父亲留下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文章图片6

毛主席的人生低谷

离开韶山的毛主席先后进入湘乡一带的新式学堂学习,身材高大的毛主席坐在一群少年身边,显得格格不入,但他却毫不在乎,如饥如渴的阅读着书籍,没过多久,这所学校对于毛泽东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可供学习的地方了。

因此,毛泽东离开了学校,恰逢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招生,毛泽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结果却在入学考试中得了第一。

进入学校的毛泽东也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杨昌济先生。

文章图片7

杨昌济是当时的著名教育家,学识惊人,素来提倡:“教育救国”,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培养出了不少人才,但给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毛泽东。

他曾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道:“君不言救国则已,如若救国,此子必当重任”,并极力推荐毛泽东到北平。

初到北京的毛泽东生活十分困苦,他在与斯诺的交谈中,曾回忆这段经历:“那时的我住在一个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和七八个人合租,住在一个小房子中,每到晚上翻身时,我都要提醒旁人,以免压倒他们。不仅如此,我还要提防蚊蝇的叮咬......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北平的树木引起了我无穷的欣赏......”

文章图片8

毛泽东没有因为日子的困苦而感到挫折,相反,他在李大钊的推荐下步入了北京大学,在北大的图书馆中担任管理员,那时的他工资一月只有8元

但毛泽东却不觉得有什么,在图书馆中经常有各界的名流往来,毛泽东也时常向他们请教问题,不过,却屡屡碰壁,这是因为这些名流自诩“文化人”,看不起打扮土里土气的毛泽东,不愿意同他谈论。

“一个乡下人,能有什么见识?”

文章图片9

面对这些“名流”的轻视,毛泽东并没有就此灰心,反而更努力的阅读书籍,他有时读书读的忘神,常常忘记了吃饭,但他乐在其中。

在平常时候,毛泽东还喜欢看报,他那时的月薪是8块大洋,而光是买报纸便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这让毛泽东的生活过的十分困顿。

而看多了报纸,毛泽东也养成了一个习惯,他看到感兴趣的国际时政,会用心记下来,并弄上标注。

文章图片10

除了看报,毛泽东还喜欢自己动笔,他曾组办《湘江评论》,在报刊中抨击时政,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天下者,我们的天下......我们不说,谁说?”

而对于《湘江评论》,李大钊先生曾盛赞其为我国的第一流报纸,让人遗憾的是,这份报纸只出版了五期,便被湖南军阀查封了,这也让毛泽东十分不满,后来搞起了“驱张运动”,将那个查封报纸的军阀赶出了湖南。

“二十年内,中日必有一战。”时常关注国际政事的毛泽东还曾在1916年作出了一番预言,那时的他不过23岁。

文章图片11

毛主席的超凡能力

1920年,毛泽东途径上海,彼时的民主人士章士钊先生也在上海寓居,思虑再三,毛泽东还是选择了登门拜访,而他这次来是带着“请求”的。

章士钊看出了毛泽东有求于他,便问道:“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

“有一批学生要赴法留学,需要一些大洋,希望先生能借给我两万大洋。”毛泽东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来意。

文章图片12

当听到“两万”数额时,章士钊也吃了一惊,这个数目可不是小数,要知道毛泽东担任图书管理员一月的月薪不过8元,而当时北大的教授薪资最高的也才两百多元,

但章士钊却没有拒绝,他答应毛泽东会尽快募捐两万,而他之所以答应的如此爽快,也是因为章士钊打心底里认定:此子具有定国之才。

不久之后,章士钊便从社会上募捐了两万大洋,随即交给毛泽东,毛泽东手握如此重款,却没有拿出一元花在自己身上。

文章图片13

这些钱都被他交给了留法学生充当经费,这些奔赴法国的学生包括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蔡和森、聂荣臻等人。

当有学生劝说毛泽东也一同前往法国,看一看西方文明是怎样的状况时,毛泽东却摇头道:“我认为我对中国的问题了解的还是不多,需要再钻研一下......”

也因此,毛泽东成了诸多开国元勋中的少有的没有喝过“洋墨水”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却带领了彼时世界上能力最强大的那一批创业团队,并凭借着自己的一支笔杆子,拉起了一批批队伍,最后建立了新中国。

文章图片14

1924年,由于国共合作,毛泽东加入了国民党中,并得到了孙中山的赏识,担任国民党候补委员的职位,到了1925年10月,毛泽东从湖南来到广州,并在不久后被任命为国民党的代理宣传部长,并且深受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主席汪精卫等人赏识,而日后的国民党最高领导者蒋介石,此时在国民党的地位远远不如毛泽东。

毛泽东担任代理宣传部长时,每月月薪高达600元以上,距离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已经过去了7年,7年时间,毛泽东从一介无名之辈走到了部级干部,而他的工资也呈现了爆炸式的增产。

此时的毛泽东可以说不愁吃不缺穿,社会地位也颇高,每日出行都有一大堆人拥护,但仅仅一年过后,他便毅然决然的辞去了高薪,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选择到乡下去调研农民的生活。

文章图片15

“我是农民出身,就我的所见所闻,即便是在韶山冲那个小地方,依然是贫苦的人家居多,韶山冲如此,长沙亦是如此,我想整个中国都大差不离,而世界那么大,又有多少穷人受苦受难呢?我认为这是制度不对、社会出现了问题......”这是昔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学校看到一张世界地图时所发出的感慨,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他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1927年1月4日,毛泽东在湖南考察湘潭、醴陵、湘乡等地区的农民运动,并于3月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又过一月,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将血腥的屠刀挥向了革命者。

毛泽东也由此得知一个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再大的道理,光说不做,也没有用处。”

文章图片16

“我本来是一个教员,一个吃粉笔灰的书生,是蒋介石逼我上梁山的。”晚年的毛主席回忆这段经历时曾笑言,他说的轻松无比,但其实革命战争充满了凶险。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来到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但正当根据地刚有起色时,毛泽东又被无辜夺权,一直坚定支持他的王佐、袁文才也被“误杀”,在这一期间,毛泽东还患上了疟疾,面色肌黄,身子孱弱,而他的住所也少有人来拜访。

“我成了一个泥菩萨,他们把我放在茅坑中,有事了拿出,没事了又一脚踹开。”

文章图片17

而在红军长征初期,毛泽东甚至不能指挥军队,这让红军节节败退,险些灭亡,眼见缺少了毛泽东的指挥,红军一直落败,中央于1935年在遵义地区召开了遵义会议。

会议的内容,说白了就是请毛泽东出山,带领红军脱离困境,而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红军甩开了四十万追剿的国民党大军,胜利完成长征这一近乎不可能的事迹。

这一次,中央的领导彻底无话可说,对毛泽东深感钦佩,晚年的周总理就曾说过:“毛主席的意见,起初大家也反对,但结果往往证明他是正确的,因此,对于毛主席的决策,不要轻易下决定,认为毛主席犯了糊涂或是什么......”

文章图片18

到了1949年,经过多年的革命战争,新中国终于成立,而这一年,毛主席已经56岁了,在他少年之时,曾立志救国,如今功成名就,可毛主席却没有忘记初心。

都说“屠龙少年终成恶龙”,毛主席却是一个例外,他在1950年力排众议出兵朝鲜,他的长子毛岸英也因此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是毛主席为革命所牺牲的第六位亲人。

而毛主席贵为一国领袖,他的工资却还比不上一些知名教授,而在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更是将自己原本600一月的工资降到了400元。

文章图片19

这400元,如果和一般工农群众相比,自然不少,可要考虑到毛主席的地位,以及同时代的领导人的待遇,这就显得寒酸了,更难能可贵的是,毛主席在中南海的花销都要从自己的工资中扣,他还要时常从自己的工资中抽出一部分,接济一些老友,这使得毛主席每月都成了一个“月光族”。

而他逝世前,更是立下了遗嘱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捐赠给国家,不留给子女半分。

晚年的毛主席也十分忧心中国的未来道路:“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我是考虑过的,如果有一天,中国变了颜色怎么办?我们还能不能保护工农群众的利益?有些同志身子入了党,可内心却不认同,是一个假共产党,如果这样的干部掌了权,谁来维护工农的利益……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他们也可以扯共产党的虎皮……”

文章图片20

也因此,晚年的毛主席几乎是孤身一人对抗官僚阶级,他通过自身的崇高威望,将权力下放到人民群众的手中,让群众能批斗官员,可却没有多少人理解他的担忧,晚年的毛主席没有私敌,而他所想要战胜的是“历史周期律”,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而从以上可知,毛主席之所以能力超凡,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坚持群众道路,坚定不移的站在工农群众的一边,因此,工农群众爱戴他,而毛主席也不愧为人民领袖,他自始至终的政策都是为了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所考虑,只是,伟人的目光看的太过长远,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苦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