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西安周边最值得去的老街!北方罕见“水街”,时光在此停滞

 小渔的行旅日记 2023-05-22 发布于陕西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淳朴自然的老街像一个盒子,把那些有关岁月和历史的痕迹收藏起来、保留下来,讲给那些无意闯入的游人聆听。在陕西黄河岸边的水坡巷,我便仿佛闯进了一个时空密盒,里面写满了盛大繁华、也写满了沉默落寞,行经之处,皆是悠长岁月里的痕迹。

水坡巷,潼关古城唯一保存下来的一条老巷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修建三门峡水库,处于渭河下游的老潼关被划入淹没区,整个县城南迁到了10公里外的“吴村”。只有老潼关南门附近的水坡巷因为地势较高、不在当时设定的水位线上才幸运地得以留存。

想要寻访历史上那座曾经声名赫赫的潼关古城,如今,也只有在水坡巷方能找到一抹蛛丝马迹了。

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的老潼关城里有50多条街巷,其中以东西南北4条大街为骨架,小巷纵横交错。水坡巷是南大街上的一条巷子,位于老城南城门附近。

游览完潼关古城景区(PS.现在的潼关古城其实是一个在原址上复原的景区),我们步行前往水坡巷。巷子距离景区正门也就几百米,巷口有一座城楼门,穿过窄窄的单券门洞,便走进了这条老巷子。

沿着巷子走上不远,就能看到一棵“歪脖子”槐树横在路中央。我瞅了眼右手边的门牌:水坡巷7号,于是知道这棵树就是传说中的乾隆手植槐树。

水坡巷7号的沈氏民居是一座明代四合院,也是巷子里的“大户人家”,发生过不少人文故事。据说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曾短暂居住于此,还给主人留下一幅“龙飞凤舞,风到月来”的字,表达其当时顺其自然的心境。

而史传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也曾经来到过沈氏民居,并亲手栽下了这棵槐树。抗战时期,这棵龙槐遭受炮击所损,导致树身弯曲横着延伸,成为一道景观。

过了龙槐,会经过一间小庙,其内除供奉着土地公公外,还有一口唐代保留至今的古井。据说乾隆爷也喝过这口井中的水,赞其“清冽甘甜,真乃灵水也”。如今这口古井也是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刚入巷口时,我们觉得这就是一条普通的巷子。越走越发现“异常”之处,怎么走着走着,我们就走到了沟底?两侧的房屋高高在上,还时不时遇到座石桥横跨两岸。

后来我们才搞清楚,原来这是水坡巷的独特之处——它是一条北方地区罕见的“山地水街”

水坡巷全长800多米,呈东高西低的走势,我们从西巷口进来,一路走的是上坡。据说顺着斜坡一直走,就可以走到麒麟山和印台山脚下。

整个坡巷道路中间低,两边高,每当下大雨时,高处的雨水就会顺坡流下,所以中间这条主街道既是交通道路,又是雨天的排水沟渠。民居建在两侧的高台之上,家家户户还修建有出水口,水流最终会随着排水沟渠一起流入黄河。这正是“一河两街”的山地水街的形制,而“水坡巷”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高低起伏的地势,也给水坡巷增添了几分错落有致的美景。我们时而走在沟底仰望石桥古树,时而站在高处俯瞰院落人家,处处都是风景。

据说潼关保卫战时,老潼关的一些政府机关相继迁入了水坡巷。我并没有找到旧址,只发现了一个“潼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如今的水坡巷,还是一条原生态的老街巷,没有经过任何商业化的洗礼。老街住的主要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驻守在这条时间的长河里。更多的院子是锁着门的,已经人去屋空。

作为潼关古城最后的老街,水坡巷见证了老潼关的辉煌与历史,也目睹了它的落寞与消失。如果你来到潼关,记得来看看它。

最后说一些旅游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水坡巷没有门票。这里距离潼关古城景区只有几百米,大家来玩可以直接导航“潼关古城”,到达古城前会先经过这条巷子,留心一下就会看到。

关于潼关的一日游详细攻略,可以看这里:西安自驾2小时,一口气开到陕晋豫交界!黄河在此拐了个90度的弯儿

END

走走停停,我们一起看世界

小渔的行旅日记

旅行 | 攻略 | vlog | 摄影 | 心情

商务合作

旅行达人|自由撰稿人|百家号导师|入驻多家自媒体、OTA平台

全网@小渔的行旅日记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