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花蒿

 漫步之心情 2023-05-22 发布于湖南

本草考证

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为中药青蒿,又称药用青蒿,最早以青蒿作为正名,入药始载于马王堆出土文物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其用于“牡痔”。《神农本草经》以草蒿为青蒿之别名,记载其主治“疥痴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并有“明目”之效。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始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治寒热诸疟,是历史上最早记载青蒿具抗疟疗效者。以上记载,虽未明确青蒿品种,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内,已把《神农本草经》的青蒿与《肘后备急方》截疟的青蒿,以及通过他本人实践,证明具治“疟疾寒热”的青蒿,联系在一起。可见李氏认为历史上记叙的青蒿与他自己在医疗实践中运用的青蒿是一致的,是同一个品种,并进一步阐明青蒿是有截疟作用的。其间各代,如宋《圣济总录》有“青蒿汤”,元《丹溪心法》有“截疟青蒿丸”,明《普济方》有“青蒿散”“祛疟神应丸”等,皆以青蒿复方配伍治疗疟疾。《本草纲目》以后,清《温病条辨》、《本草备要》也都有青蒿截疟的记载,传统青蒿具有抗疟疗效且专属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点,也可以把历代青蒿连贯起来,说明历史上传统的正品青蒿仅有一种,而同一种的正品青蒿都是具有抗疟功效的[9]

形态特征

黄花蒿植株高40-150厘米,全株有较强挥发性气味[4]

根单生,垂直,狭纺锤形[1]

茎单生,高100-200厘米,基部直径可达1厘米,有纵棱,幼时绿色,后变褐色或红褐色,多分枝[1],光滑无毛[4]

叶纸质,绿色[1],通常为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短细;基生叶平铺地面,茎生叶互生[4],茎下部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7厘米,宽2-6厘米,两面具细小脱落性的白色腺点及细小凹点,叶柄长1-2厘米,基部有半抱茎的假托叶[1]
黄花蒿的叶

头状花序球形,下垂或倾斜,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尖塔形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1],外围为雌花,中央为两性花[4];花序托凸起,半球形;花深黄色,雌花10-18朵,花冠狭管状,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两性花10-30朵,花冠管状,花药线形[1]
黄花蒿的花

瘦果小,椭圆状卵形,略扁[1]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广布于欧洲、亚洲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欧洲的中部、东部、南部及亚洲北部、中部、东部最多,向南延伸分布到地中海及非洲北部,亚洲南部、西南部各国;另外还从亚洲北部迁入北美洲,并广布于加拿大、美国以及中国[1]

中国分布

黄花蒿遍及中国,东半部省区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西北及西南省区分布在2000-3000米地区,西藏分布在3650米地区[1]

生长习性

黄花蒿生境适应性强[1],在中国多生长于海拔50-4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在海拔600米以上地区仅有零星分布[5]。主要分布在亚洲亚热带气候湿润地区[10]。同时,在局部地区可成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1]。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能在水稻土、石灰土、沙土、旱地土等多种土壤环境中正常生长[3],还生长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砾质坡地等,也见于盐渍化的土壤上,但以阳光充足、土质疏松、表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好的高活性酸性土壤中生长为佳[3]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黄花蒿花果期8-11月[11],花分为雌花和两性花[1]。开花受温湿度的影响较大,一般低温高湿天气不利于开花[12]。黄花蒿为风媒传粉,可利用风来传送花粉,花被很小有利于传粉时减少阻碍,没有鲜艳的颜色,没有芳香的气味和蜜腺也有利于风来传送花粉[12]。该物种为异花授粉植物,具有与异花授粉相适应的结构和机制,如雌雄蕊不等长,其两性花的雌蕊高于雄蕊,花粉不易传到柱头上,避免自花传粉;头状花序外围为可育的单性雌性花,内部为两性花但自花授粉不孕[12]。因为黄花蒿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因此不同植株间必然存在遗传差异[5]。其自然状态结实率较高,约27%-40%[13]。种子无休眠期,全年生育期约240天[10]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黄花蒿种子发芽温度为8-25℃,当早春气温在10-25℃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将混有少许细沙的种子均匀撒播或开沟条播,用细土覆盖,以盖住种子为度[2]。播种后,须注意洒水,保持苗床湿润,以利于促进发芽及生根成活[3]。播种越早,种子产量越高,越冬播种的植株种子产量最高[14]

组织培养

外植体的消毒是组培成功的基础,选用适宜的方式杀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并确保外植体细胞的活性[15],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已消毒的花序花枝剪碎,接种于MS培养基上,避光培养,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将所得愈伤组织转入芽分化培养基上,给予光照,使分化出芽,然后将已分化出芽的培养物转入根分化培养基上,使分化出根,得到黄花蒿组培苗[16]。将组培苗分割成带芽茎段,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获得继代苗。把继代苗移栽到温室,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便可进行露地移栽,须将其带土团栽入田间[17]

分株繁殖

3-4月挖掘老株,分株移栽,每穴1-2株,覆土压实,浇水[6]

栽培技术

栽培管理

因黄花蒿适应性强,一般可选择田边地头、擦荒地、山坡、山脚向阳地、房前屋后等地方种植,一般需要深翻土地,及时清除杂草树根,粑细整平待用。[7]
黄花蒿苗期生长较慢,需要定期松土除草,防止草荒。为了让黄花蒿生长繁茂、花蕾较多,一般在地力较低或干旱较重的地方,需要适当追施氮肥以及过磷酸钙,并及时浇水[7],施肥时不要将肥沾在植株茎叶上,以免灼伤[18]。黄花蒿忌水浸,因此,连绵雨季时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烂根[18]

病虫害防治

黄花蒿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蚜虫以及象甲虫[7]。偶有蚂蚁和地老虎为害[6]。白粉病一般多发生在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在发病初期可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氟硅唑微乳剂进行喷施防治。蚜虫虫害发生时可用呲虫林水分散粒剂进行喷施防治;或用银灰膜避蚜或用黄板诱杀蚜虫。此外,在植株遭受象甲虫虫害时,可用高氯·毒死蜱乳油进行防治[7]。此外,在排水不良地段易发生根腐病,可预先挖好排水沟,预防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也可用生石灰或福尔马林消毒地面[18]。连作会使病虫害问题逐渐加剧,一般新地第1年种植黄花蒿,很少有病虫害发生[19]

采收及加工

黄花蒿的最佳采收期以初蕾期为宜,此时其产量和青蒿素含量较高[19]。在割取黄花蒿后晒干或切段晒干即可[8]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黄花蒿含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具有抗疟功效,除此之外,尚有调节免疫、抗血吸虫病、祛痰、镇咳、平喘、抑制病毒、抗菌等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盘性红斑狼疮、气管炎、血吸虫病、腹泻及发热。青蒿挥发油具有药用价值,可治疗皮肤病、慢性气管炎等多种疾病。

经济价值

黄花蒿风干后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可得到微绿色的有香味的精油,精油含量以开花时期最高,可用于调配香精[7]。此外,黄花蒿的茎皮纤维素含量为47.8%,可用于造纸[8]。种植黄花蒿可以割取其地上茎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18]

食用价值

可用黄花蒿的嫩茎叶浸酒制成蒿酒,其色青绿,气味浓香,具有食疗作用[18]

园林价值

黄花蒿种子小而多,萌发能力强,能在自然条件下大量繁殖,是极常见的侵入荒地的先锋植物[18],可做护坡植物或林缘地被植物[7],种植黄花蒿可以绿化荒山荒地,取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效益[18]

相关研究

青蒿素是黄花蒿分泌最多、在土壤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化感物质,会降低土地生产力,抑制周围和后茬植物生长,危害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