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巴导弹危机60年:谁先眨眼

 莫为天下先 2023-05-22 发布于湖南
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美国开始在土耳其部署军事基地和驻军。1962年4月,美国的丘比特中程导在土耳其完成实战调试,这意味着美国的核弹很快就能到达苏联领空。赫鲁晓夫在黑海边的别墅度假时,一想到对面土耳其的美国和核导弹不到五分钟就能打过来,就愤愤不平,他萌生了一个想法。
此时古巴和卡斯特罗已经倒向苏联,于是,赫鲁晓夫发起勒“阿纳德尔”行动,在古巴部署苏联的P-12和P-14中程导弹,给美国人的后院埋颗雷。按照他的计划,导弹10月份完成部署,在11月的联合国大国正式通知美国。

这个计划的实施开始还算顺利。1962年7-10月,85艘苏联运兵船和货船进行了约150次航行,将超过4万名苏联士兵、人员和装备集结并运送到古巴。所有集结都是在夜间秘密进行,当船只航行到大西洋中央时,舰长在克格勃军官的监督下,才能打开装着最终目的地的信封。中程导弹于9月中旬抵达古巴,核弹头独立运输,10月4日运到。危机发生时,中远程导弹仍在海上运输。苏联军方最初并不看好这次行动,认为秘密部署核导弹到地球的另一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确实,将中程导弹运抵古巴,秘密还保持了整整一个月,已经很了不起。
人算不如天算。10月15号,一架美国U2侦察机发现了正在施工的古巴导弹基地。当U2侦察机拍到的高空图片呈现在肯尼迪眼前时,美国总统和官员们无不震惊。看下面这张冷战中美苏势力划分图就明白,一旦苏联的导弹部署完成,华盛顿的预警时间只有5分钟,古巴完全变成了顶在美国腹部的一把尖刀。 

图片

1958-59年美苏势力格局:蓝色为美国及盟友,浅蓝为亲美国家,蓝绿为美国盟友殖民地;红色为苏联及卫盟友,粉色为亲苏联国家。1959年1月,古巴翻红。


赫鲁晓夫的战略意图可能是防御性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美苏之间核威慑的平衡。他认为美国人可能做出一些象征性的抵抗后,会接受这种核力量平衡的改变。美国人可不这么想,如果你屁股下面放了一颗炸弹,你可不得跳起来吗。白宫内部不管是鹰派还是鸽派,一致认为古巴的导弹必须被拆除,只是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相比一年前的猪湾事件,这一次肯尼迪的决策过程更加稳健成熟,堪称教科书式危机处理案例。
先形成了一个由多部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内部开会研判苏联的意图,同时强化对古巴的侦察。每个部门向总统提出方案,说明利弊。国务院提出了最温和方案,到联合国去告状抗议;国防部提出了最强硬方案,直接派地面部队过去把导弹基地摧毁,顺便把卡斯特罗也收拾了。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两个中间方案被提出来,空袭和海上封锁。经过一周的争论,肯尼迪10月22日在向全国做电视演讲,公布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消息,美国将从10月24日上午10点(华盛顿时间)开始对古巴进行海上封锁,并要求苏联拆除导弹基地。这个选择既表明了美国的立场,又给自身留有回旋的余地,看苏联会采取什么行动。

很快, 美国海、空军在距离古巴海岸线500海里开外的地方拉了一条封锁线。赫鲁晓夫起初不示弱,发表长篇演说要继续履行对古巴盟友的保护义务。装载着修建导弹基地所需物资的苏联货船和护航的苏联潜艇径直向封锁线开过去。同时,美苏在全球的军队都进入备战状态。10月24日上午,肯尼迪与执行委员会成员们坐在会议室,默默等待着前方的消息,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ᐧ肯尼迪,是当时美国司法部部长,也是执行委员会成员,他回忆说,10月24日早上是他的哥哥作为美国总统最为焦虑的时刻。

大家都玩过谁先眨眼的游戏吧。最终,苏联的舰艇和潜艇在美国封锁线以外停下,或者掉头返航,携带中远程导弹的“重点船只“距离美国埃塞克斯号航母都超过500英里以上。是赫鲁晓夫先眨眼了吗? 是也不是,即使苏联人越过封锁线,肯尼迪给“埃塞克斯”下达的命令是:切勿拦截和登船,保持监视。

图片

电影《惊天13日》('13 Days’)中的剧照,表现了美国航母与苏联货船在封锁线两侧的对峙,这种近距离遭遇只存在于电影里,真实历史中并未发生。这部电影细致演绎了古巴导弹危机的13天,肯尼迪政府的决策过程和应对方式。


古巴导弹危机前后历时13天,苏联舰船没有越过美军封锁线发生在第10天。看似紧张局势稍有缓和,但10月24-27日,是整个古巴导弹危机最紧张的三天,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接近核战争的时刻。虽然苏联舰船没有越过封锁线,但古巴的导弹基地仍在紧张施工。美国军队继续在东南部集结,美国军方参联会不断向总统施压尽快采取空袭和地面入侵,不能等苏联人的导弹达到可发射状态。双方暂时没有做出过激的举动,但也没退步。
解开这个僵局的,是一份具有决定意义却并不完全属实的苏联情报。10月24日晚上,《纽约先驱报论坛》的记者沃伦罗·杰斯在全国媒体俱乐部酒吧告诉他的朋友,美军对古巴的入侵行动第二天将开始,罗杰斯名列五角大楼的记者名单,当天晚上就要出发。这段对话被酒吧招待员普罗科夫偷听到,普罗科夫是移居美国的俄罗斯人。25日凌晨,普罗科夫把听到的一切告诉了苏联情报人员。当天,苏联大使馆所有工作人员都出动去实证这一消息;下午,美国人即将入侵古巴的结论通报到莫斯科。美国确实为空袭和地面入侵做好了准备,但行动时间并未确定。

26日上午,当赫鲁晓夫打开这份情报文件时,吃了一惊,因为他的预判是肯尼迪绝不会批准军事行动。赫鲁晓夫当即决定向美国人先提出解决危机的基本框架:苏联撤出导弹,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白宫收到这项提议时起先欢欣鼓舞。但赫鲁晓夫睡了一觉之后,27号又多加了个条件:美国人从土耳其撤出导弹。这令美国人感到震惊和愤怒,对待国家大事说变就变,毫无诚信,如同儿戏。肯尼迪保持了克制,在土耳其部署导弹一开始就不是华盛顿特别优先考虑的手段,肯尼迪自己也曾考虑过撤出这些过时导弹。但美国不能表现出是迫于苏联的压力从土耳其撤出导弹,这会损害北约盟国对美国的信任。

不巧的是,这一天(10月27日)发生的新事件将危机推向最紧绷的时刻。中午,一架美国的U-2侦察机在古巴上空被击落,飞行员鲁道夫·安德森丧生,是苏联人开的火。自家侦察机被击落再一次让华盛顿支持对古巴进行军事打击的声音自然占了上风,但肯尼迪仍暂时否决了军事行动。同时,美国海军加紧了对四艘苏联潜艇的搜索。这四艘潜艇原本是为苏联舰船护航。24日搭载中远程导弹和其它物资的货船返航后,苏联潜艇还继续古巴海域航行。

图片
鲁道夫·安德森,美国空军少校,美国空军第二高级勋奖——空军十字勋章的首位受章者。安德森是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唯一死于敌军开火的人员

27日下午,美国海军针对苏联B-59潜艇的搜捕最活跃,由“兰道夫”航空母舰牵头展开行。当B-59潜艇在百慕大群岛以南300英里的区域被发现时,三艘美国驱逐舰到达现场将其包围。B-59下潜,美军投下了演习用深水炸弹,这是让苏联潜艇上浮验明身份的信号。为了避免双方军队由于误判擦枪走火,肯尼迪特意嘱咐五角大楼,在封锁开始前向苏联传达消息,表明投掷演习深水炸弹的意图并不是攻击性的,而是只要求苏联潜艇上浮。不知什么原因,这些内容从未被传达给B-59和其它3艘苏联潜艇的船长。

对B-59潜艇的船长萨维茨基和他的船员来说,连续4个星期的航行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疲惫不堪,被美国海军穷追不舍两天,潜艇的电力已经快耗尽,超过24小时没有和莫斯科取得联系。潜艇内的温度越来越高,二氧化碳浓度已经逼近临界水平,高温和缺氧让士兵们渐渐出现头晕症状。

美国人不知道的是,B-59和其它三艘苏联潜艇都携带了核鱼雷,根据苏联军方的规定,潜艇只有在收到莫斯科的加密指令后,才可以发射核鱼雷。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核鱼雷是由一位少校负责全天候看管,他几乎睡在这些武器旁边。这些武器并没有专门的锁定设备来阻止未经授权的使用,所以只要负责看管鱼雷的军官和潜艇船长达成一致,他们就完全可以发射核鱼雷。 

美军深水炸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在B-59的船舱外此起彼伏,船舱内只有应急照明,萨维茨基和他的船员们也许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昏暗的金属桶里,外面有人在手持大锤不断地猛敲,逼迫他们出去。B-59和莫斯科以及其它三艘潜艇都失去了联系,在这样的极限压力下,萨维茨基叫来了负责核鱼雷的军官,命令他为发射核鱼雷做好战斗准备。

对萨维茨基来说,也许此时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打响。他确实认真考虑过用核鱼雷把攻击折磨他的美国军舰,但他最终被潜艇参谋长阿尔希波夫劝阻,决定将B-59浮出水面,美国海军日志记录B-59上浮的时间是10月27日晚上9点52分。

图片

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B-59潜艇参谋长阿尔希波夫。危机过去后他仍在苏联海军服役,后以海军中将军衔退役。没有他的坚持,也许就没有今天的你我。


白宫里总统的顾问们将10月27日称为“黑色星期六”,在过去几天里,他们收到过一系列指示,关于在紧急情况下该做什么。这是美国末日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核战争爆发时,确保美国政府的存续。总统、国会、联邦高级官员们会疏散到事先准备好的安全地区,但这项计划并没有包含官员的家属,高层官员们只能各自对家属做疏散计划。通常官员职位越高,对危机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越清楚。27日傍晚,时任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执行委员会休息时间里,曾走到阳台上散步,看着阳光一点点隐没,他思忖着,也许自己再也看不到下一个星期六的夜晚了。

事态发展至此,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都清楚地知道:在所有人都处于神经极度紧绷的情况下,半点火花就可能引发大爆炸。局势正以小时,甚至以分钟为单位快速向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着。10月27日晚,罗伯特ᐧ肯尼迪将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邀请到司法部会面,此时多勃雷宁到华盛顿上任已经7个月,在他的印象里,总统的弟弟是个举止粗鲁、控制不住脾气的人。

但这天晚上,罗伯特没有抛出外交手腕,他向苏联大使摆出了双方需要面对的事实,解释了美国总统面临的困境和来自军方的压力,给出了肯尼迪最后的解决方案: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美国在4-5个月内从土耳其撤走导弹,但不能以公开形式做出承诺。罗伯特要求赫鲁晓夫能快速给出回复,最后期限定在10月28日。事实上,肯尼迪兄弟也多做了一手准备,如果赫鲁晓夫拒绝这个方案,就让联合国出面呼吁双方分别从古巴、土耳其撤出核导弹。

10月28日星期天,赫鲁晓夫一起床就收到苏联在古巴击落美国U2侦察机的报告,他大发雷霆。这与他5个月前,决定在古巴部署导弹时想象的剧情大相径庭。莫斯科时间上午11点左右,多勃雷宁的密电发来,内容是他与罗伯特肯尼迪昨晚的会谈,以及肯尼迪给出的交易方案。虽然美国总统强调了从土耳其撤走导弹需要严格保密,低调进行,并且需要在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后一段时间实施,赫鲁晓夫和他领导下的苏联中央委员会很快便同意接受肯尼迪的条件。不久,又一则报告到达,美国总统将于华盛顿时间上午9点整(莫斯科时间下午5点整)发表电视演讲,看似要宣布重大决定,很可能是开始对古巴的空袭或者入侵行动。为了节约时间,苏联决定用电台广播而不是加密外交通讯线路来回复肯尼迪。但实际上,肯尼迪并不是要发表新的电视演讲,只是重播他10月22日关于封锁古巴的讲话。

10月28日华盛顿时间上午9点,莫斯科时间下午5点,莫斯科广播电台开始播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公开信:

“苏联政府早先已经下达指令,停止武器基地的建设工作,如今将进一步下达新的命令,拆除你方认为有威胁性的武器,然后把它们装箱运回苏联。”

1963年3月,美国人悄悄将部署在土耳其的核导弹撤除。

时隔60年,当我们再次回顾人类最接近核战争的这13天,会发现古巴导弹危机最令人恐惧的并不是肯尼迪与赫鲁晓夫谁会先眨眼,而是一系列随机的、无法预料的事件会导致毁灭性冲突发生。肯尼迪与赫鲁晓夫虽然进行着意志的极限博弈,但两人表现出的克制,表明他们在思想深处对核战争的本质有类似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用赫鲁晓夫说过的一句名言来概括,'在下一场战争中,幸存者只会嫉妒死去的人。’ 

身处世界权力巅峰的二人,却不能阻止身在古巴的苏联防空中将下令向美国侦察机开炮,也无法控制远在地球另一边的潜艇船长是否会按下核鱼雷发射按钮。他们握有毁灭文明的能力,却无法掌控这种能力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被释放,这才真正令人不寒而栗

古巴导弹危机改变了美苏对待核竞争的态度,双方都加强了核武器使用的控制。这次危机对美国与欧洲盟国的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间接影响了肯尼迪时期美国的国际货币政策。后续故事会在美元霸权系列文章中更新,欢迎大家关注。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