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以治疗黄疸病的一个小方子

 青柠檬20230520 2023-05-22 发布于浙江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2023年3月1日

进度:311/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作者:冯世纶 解读 胡希恕

分享章节: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起128条迄178条)

————————————

【重点摘抄】

🌱一、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胡希恕注:阳明病,若发热汗出者,此为热随汗越,则不能发黄。若只头汗出,颈以下则身无汗,使热不能越于外,小便复不利,其人又渴欲饮,则湿必留于里,以是湿热相瘀,身必发黄,宜茵陈蒿汤主之。

胡希恕按:此述阳黄的证治。

二、【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擘)十四枚,大黄(去皮)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胡希恕方解:茵陈蒿除湿热,栀子解热烦,二药均有驱黄作用,伍以通便的大黄,故治黄疸、心烦腹满、二便不利者。

【我的思考】

 🌱一、先直译(必要时意译):

236.患阳明病,发热出汗的患者,这是里热发越于外,身体不会发黄。但是,头部出汗到颈部为止,身上不出汗,小便不通畅,口渴想要喝汤水的,这是邪热郁滞在里,身上的皮肤肯定发黄,用茵陈蒿汤主治。

让我们结合胡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条文。

阳明病,这是里热的一种证候。如果发热出汗的,这是热随着汗发出去,所以身体不会发黄,这个情况不能发黄疸。

“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如果只是头部出汗,颈以下没有汗,导致热不能往身体外面发散。“剂”在《玉函经》指的是“齐”,“看齐”的“齐”,大概是因为古人“齐”和“剂”通用,就是只是脑袋有汗,一到颈项就没汗了,齐于颈项,在颈项以下就没有汗了。

还有小便不通畅,水不能泻于下,患者又口渴想喝水的,身体里面就会有水饮痰湿,这个湿肯定会留在身体里面,加上原本的热,热瘀于水,古人叫瘀热。湿热相瘀,身体就会发黄,适宜用茵陈蒿汤主治。

本条文是阳黄的证治。之前也有条文的解读涉及到阳黄,还有阴黄,可以点击这里回顾《身体发黄怎么办?》

黄疸病,古人认为这是胃肠疾患,这个疾患是因为有湿有热,瘀在胃肠里面造成的。现在医学认为,这个黄疸跟肝胆有关,特别是胆,尤其是胆道受阻等等引起。对这个黄疸的认识不一样,治疗就会不一样!暂且不论现代医学这方面的治疗,中医对黄疸的治疗是有效的!

🌱二、给出冯世纶先生的推荐处方:

茵陈蒿18克,栀子10克,大黄6克。

煎煮方法:上三味,以凉水800毫升浸泡1小时,煎15~20分钟,取汤150毫升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

让我们结合胡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本汤方。

茵陈蒿除湿热,栀子解热烦,两个药都有驱黄作用,配伍可以通便的大黄,所以可以治疗黄疸、心烦腹部胀满、二便不通畅的患者。

茵陈蒿汤,茵陈是个利尿药,还可以解热,这是一个苦寒利尿解热药;栀子、大黄都是苦寒的药物,都可以祛热。因此,从药物组成来看,茵陈蒿汤是一个祛热利湿的方剂,可以治疗黄疸病(瘀热在里)。没想到吧,简简单单三味药可以治疗黄疸病!

借着这个机会,我们来认识一下茵陈蒿,《神农本草经》曰“茵陈蒿,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生丘陵阪岸上。功效: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名医别录》载:“茵陈生长在太山及丘陵的坡岸上,五月及立秋时采,阴干后用。茵陈蒿茎叶,味苦,性平、微寒,无毒。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