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人必须精通的几个中医理论(4)经络学说

 跟我学中医 2023-05-22 发布于广东

学医首要明理,理是学好中医的指路明灯。了解了中医背后的那个理,你学中医就能够不走弯路,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学好。如果你不了解这个理,那么学中医就象在黑暗的迷宫中摸索,花费了大量精力,却长时间停滞前。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对中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揭示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恰恰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所在。不了解真正的经络学说,就不可能了解真正的中医。

可惜的是,自从西方科学用精密仪器的观察证明了经络路线不存在以后,中国人就完全失去了文化自信,转而怀疑先人的经络学说了。至今关于经络的假设已经接近了20个,可谓是各说各有理,至于经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这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中医理论的安全。

其实,只要你真正了解中医学理论,就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经络学说描述的就是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普遍联系方式。科学家们观察不到,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解剖方法造成了组织液的流失,使它观察不到罢了。如果想要观察到经络路线,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在活体下进行观察,另一个是把组织液封在其中(比如用冷冻),然后低温下切片观察这些组织液循环通道。此时大家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些组织液循环通道和经络路线一模一样,从而证明了经络路线的客观存在。

中国先人得出经络学说,是通过取象类比的方法,或者说是通过人体系统与地球系统的类比。

我们知道,自然的周期变化会引起海水的潮汐效应,人可以看成是地球的一个缩影,水在地球表面占70%,在人体也占70%,而且其中的化学成分类似,一类比就知道,自然变化也会在人体引起组织液的潮汐效应。

同理,地球表面的能量循环主要是水循环,它通过太阳的照射,海水的蒸腾,风对云的运输,雨雪的肃降,土地的汇聚,经河流重回大海。人是地球的一个缩影,类比到人,就知道人体的能量循环主要也是水循环。既然经络是人体能量运行的通道,当然经络描述的就是组织液的循环通道。

其实,从五行学说我们也可以推理出来经络的本质。按照这个学说,对于生物这类物质系统,它必然存在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而这种普遍联系方式的物质基础非水分子不可,生物能量就应该是通过水分子的周期性聚散来传递的。

从现代科学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水分子的特殊性质认识到这种能量传递的本质。

水分子非常特殊,它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由于氧原子的带电性远大于氢原子,这使氢氧之间的电子基本上被氧原子所占有,整个分子都有一种质子施主的能力。即当水分子受到外来能量的作用,氢氧之间的连接被打断,使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从水分子中游离出来,成为自由氢质子这种活化能量,而它又会携带着动能作用于周围的水分子,并把这个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转换出来,形成新的自由氢质子,以此类推,一种特殊的能量传递方式就出现了,即通过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来传递能量。

当然,生物能量的传递并不是这样简单,这是因为自然界的水中普遍含有大量无机离子,如Na、K,它们都根据自己的带电性吸引了大量水分子在它周围,形成了一个个暂态的有序水层。正是这个有序水层的存在,使它们难以穿过细胞膜,并在细胞膜内外聚集,形成一个外正内负的电压差。不过,这并不是固定的,因为这个有序水层是靠氢键连接起来的,它最怕自由氢质子的破坏,当组织液中的自由氢质子达到一定数量,它就会打断氢键,使包围在无机离子周围的有序水层迅速离散开来,离子的体积变小了,就会迅速穿过细胞膜,产生神经冲动。

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生物能量其实是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传递的。经络描述的就是以水分子为基础的普遍联系方式。

经络在人体有三个层次,微观的层次就是连续在全身的组织液,水在人体占70%,所有细胞都浸润在组织液当中,正是它的存在,才使普遍联系方式得以进行。宏观的层次就是神经和血管,它们有维束管道,神经负责着信息的快速传递,血管负责着血液的快速运输。中间的层次就是我们常说的经络,它们没有维束管道,而是组织间隙,即西医上描述的微循环。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人的普遍联系方式,缺一不可。

一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现在的经络学说不包括神经和血管呢?其实是大家误解造成的。中医学认为,整体决定局部,微观决定宏观,具体地说普遍联系方式体现了整体的意志,决定着每一个细胞的生死存亡。微观的十四经脉比宏观的神经血管更重要,因此,后来的经络学说才只提十四经脉,而少提神经和血管。但我们应该知道,神经和血管从来都是经络的一部分。

明白了经络的本质,我们就可以用科学实验确定性地证明经络路线的客观存在。具体方法就是冷冻的办法,把组织液封在其中,然后在低温下切片观察,寻找那些组织液通道,就会发现这些组织液通道和经络路线一模一样,从而证明经络学说。

现在经络学说也只是那些大的经络通道,而对很多细节的并没有描述。如果我们现在用以上方法,就可以将这些微观通道也描述出来,大大促进经络学说的发展。现在应该是我们动手的时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