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授衔时,一名参加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写信给毛主席:请求降衔

 文渊武海 2023-05-22 发布于四川

金子历史

已关注

2023-05-21 20:09

来自河南

原创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战争不是我一个人打得,这个荣誉我不能要!”

1955年9月,在经过反复商讨后,新中国授衔名册正式敲定,将有1048名为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获得军衔。

为了肯定他们的成绩,毛主席与中央多名同志亲自为他们授衔,然而,名册传到他的耳朵里时,他竟下意识的拒绝,甚至主动给主席写信,要求降衔!

他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他身上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死里逃生,加入红军

请求降衔的主人公名叫刘金山,小时候家里人叫他“刘伢子”,是江西赣南赣县生人。

刘金山幼年坎坷,母亲在他三岁时去世,父亲又在他八岁那年也过世了。

为了安葬父亲,他在村子里挨家挨户的磕头下跪,村民不忍,便凑了条草席,就这么潦草办了丧事。

刘金山是家中独子,父亲走后,他变成了孤儿,为了谋生,他去了地主家干活,勉强填饱肚子。

当童工时,刘金山每天要去山上放牛,由于个子矮小,他常常被牛蹄子踢倒,之后忍着痛含着泪继续干活,下山前还需要砍捆柴火才能跟东家换来食物。

在那个地主为大的时期,穷人不仅没有话语权,也没有反驳的资格,因此,地主只要看他不爽就拿他出气,导致他经常饿着肚子,满身淤青的回到家。

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没有使他变得堕落,而是不停地激励他要努力生活,尽早摆脱现状。

几年后,刘金山经人介绍到一家铁匠铺当学徒,可去了没几天,老板嫌弃他手脚笨,把他赶了回去。

他只好再次回到地主家,干着比以前还累的苦力活儿。

1929年8月,刘金山与工人去赣州送货,结果刚到地方,就被国民党官兵拦住了去路,还将他们关到水牢。

此时的刘金山还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年轻小伙,他根本不知道枪是什么,因此,他只看到在国民党身上插着一把大刀,他也认为这刀是用来杀自己的。

出于求生的本能,刘金山当即放弃了铜板,带着另外两人扭断锁跑到了赣州城外,一直跑到山上才停了下来。

也正是在这,他第一次遇到红军。

逃跑的过程中,刘金山的裤子被树枝划破,红军看他窘迫,便主动拿出了一条裤子,之后又带着三人去了地蓬,给他们吃了一碗饭。

吃饭时,刘金山小心打量周围,在看到红军身上也有大刀时,他心里一惊,可从红军温柔的关怀与善意里,他明白红军与关押自己的人不一样。

当时驻守的红军由刘亚楼和罗亦文带领,得知三人是从国民党手里逃出来,很是欣赏他们的勇气,几人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

听完刘金山的坎坷经历,红军震惊的同时又有些佩服。

当时的刘金山个高体壮,对周边情况也比较熟悉,刘亚楼便询问他有没有想法加入红军,替他们解决粮食问题。

刘金山深知地主的贪婪与狠毒,当即点了点头,表示自己非常愿意。此后,刘金山每天夜里带人到山下,回来的时候总是带着满满的粮食与食盐。

后来,何长工在当地办了个秘密联络点,刘金山开始替红军传递情报。

他把情报、药夹到粪桶中间,用大粪盖在上边,走到城门口,盘查的国民党一听他是当地口音,再看到他挑着大粪,总会嫌弃的摆摆手让他直接出去。

跑运输的期间,刘金山还跟着红军搞起义,红四军成立后,他主动请战,希望领导们能给他枪跟国民党打仗,组织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此后,刘金山带着20几名村民加入了红35军308团,正式开启革命道路。

冲锋陷阵,飞夺泸定桥

1932年,刘金山参加共产党,两年后跟着红军开始了长征。

土城战役期间,他为了保证我军的物资输送,身受重伤,休养了好几天才勉强能下地走路。

长征山高路远,环境艰苦,组织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便打算把他送回老家安心养伤,可这一想法被刘金山当即拒绝,他一脸认真的告诉领导:“父母双亡,是红军给了我新的生命,在我心目中,有红军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我是断然不会离开的。”

凭借这样的信念,刘金山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跟随大部队,在部队的照顾下,他的身体也逐渐有了好转。

1935年5月,红四团接到上级安排要求在3天内赶往卢沟桥,刘金山也在其中。

红四团宛如一支敢死队,尽管路途再艰苦,也勇往直前视死如归。

行军第二天,陈光、刘亚楼接到林彪发来的电报,除了战略部署,结尾是对战士们的鼓舞。

此时的红军饥肠辘辘,衣服破烂,可在听到上级的鼓励,顿时像打了鸡血般,斗志昂扬。

红四团要在一晚上内走完120公里的山路,赶在国民党之前占领泸定桥。

黄开湘、杨成武一路不敢懈怠,无奈的是,这关键时刻天公也不作美,狂风卷着瓢泼大雨打在红军们的身上,如此恶劣的环境,红军身体、精神都达到了极限,本就崎岖的山路变成了泥浆,走两步就会摔在地上,如果站不起来,就爬着前行。

5月27日早上6点,在经过各种困难险阻后,我军终于抵达了泸定。

然而,等待他们的还有更加恐怖的一场战斗。

泸定桥离水面几十丈高,一共十三根铁链,人走到上面摇摇晃晃,胆战心惊。

大渡河翻卷着巨浪,桥对面被国民党占领,桥板也被他们取了下来,桥上孤零零的只有十三根铁链,以及对方的猛烈攻击。

拿下泸定桥对当时的我军来说意义非凡,光秃秃的铁链就如同红军的命运,深思熟虑下,红四团组成了一支有21人的敢死队,其中就包括刘金山。

起初,敢死队是没有刘金山的,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主动请缨,甚至用鲜血在红旗上签了名字,考虑到他是红三连的支部书记,作战经验也很丰富,组织便答应了他的加入,让其担任指导员一职。

开始战斗后,刘金山跟着廖大珠趴伏在铁链上,此时的他满身弹药,腰部还挂着一把大刀,在国民党的子弹雨中一点一点的向前进,不仅没有一丝退却,反而越战越勇。

由于敌方火力太猛,四名战友先后牺牲,掉入河里被水淹没。

想到牺牲的战友以及后方组织的热切期盼,剩下勇士们目光坚定,加快速度往桥头的位置移动。

就在我军快到地方时,阴险狡猾的国民党军把煤油倒在桥板与铁链上面,瞬间燃起了大火。

火势越来越大,敢死队前进的路被堵的严严实实,铁链也被烧得发红。

突然,不远处的黄开湘与杨成武高喊:“勇士们!胜利在望,为了党和人民,我们一定要加油啊!”

听到喊话的刘金山精神焕发,抓着滚烫的铁链、拿起腰间的大刀,冲进面前的火海。

衣服着了,身上毛发烧了,但他毫不在意,只想着赶紧杀过去。

国民党被我军的勇气与精神吓得乱跑,这场恶战我军获得了胜利。

也就是结束以后,刘金山才反应过来身体上的疼痛,手上、胳膊上、腿上血肉模糊,几乎没有一个好的地方,拿刀的手上,肉都和手糊到了一起。

至此,工农红军进入新的篇章,做出重大牺牲的幸存勇士也得到了组织的奖励,有列宁服、钢笔、碗筷等等。

虽然这奖励对现在来说不算什么,但在当时那个年代,这已经是最高等级的奖励。

请求降衔,生活简朴

长征路上,刘金山参加了数十场战役,渡赤水,爬铁索,打腊子口,这每一场战役都为红军开辟了新道路。

回忆起这段时光,刘金山表示:从江西出来的这一年多,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打过最凶险的仗,每一场都与我军的生死挂钩。

部队行进至陕北时,军委要求刘金山去陕甘宁地区担任团参谋长,当时的师长是肖劲光。

刘金山敢杀敢打,做事果断,肖劲光非常赏识。可去了没几个月,刘金山主动向组织提出给自己找几个识字的帮手。

刘金山幼年条件不好,大字不识一个,参军后,几乎每天都在打仗,因此,当了团参谋长的他根本看不懂作战命令,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因为不识字,有次还跟连长起了冲突。

组织得知刘金山不认字,就送他去抗大上学,然而,学还没开始上,日本人又打了过来。

一次,刘金山的所在部队周围聚集了日寇,身为营长他必须要拖住敌方的主力队,让其他部队有机可乘。

一天的激战结束,两方的损伤都很大,刘金山还被五名日寇堵到了死角。

敌我力量悬殊,刘金山说不紧张是假的,到这个时候,他只能强迫自己更加冷静。

终于,在他的英勇奋战下,日寇一一倒地,而他勉强获胜。

刘金山命保住了,但厮杀的过程中,他被其中一名日寇的刺刀划破了肚皮,鲜血喷出,肠子都能看得到。

后来,组织把他送去了五台山治疗。可是,当时医疗条件普遍落后,医生经过诊断只能尽全力保住他的性命,至于肠子,是没法儿重新接上的。

刚进医院的那几天,刘金山一直处于昏迷,期间也连续发了高烧。

幸运的是,白求恩医疗队路过此地,在听闻他的故事后,白求恩自告奋勇,愿意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

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后,刘金山生命体征一切正常,而他高烧退去后,也慢慢醒了过来。

从鬼门关回来,军委特意安排刘金山到后方工作,可他坚持拒绝,非要继续在前线,之后还指导了黄土岭战役。

刘金山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国家,对于外来入侵势力,他从不退缩,是人民的英雄,也是党内的模范榜样。

新中国建成后,中央把他调去军委,可他当团参谋长时就知道,没有文化是行不通的,所以他谢绝了这一安排,申请去小工厂或小村庄为党事业继续奋斗。

1955年9年,中央决定表彰为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将领,在最初的授衔名册上,刘金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大校一栏。

得知此事,他急忙提笔给毛主席写信,要求降低自己的军衔。

不仅如此,后来国家优待老红军,专人找到刘金山说明来意后,他也是微微一笑,摆了摆手。

对于名利,刘金山丝毫不放在心上,他生活低调,住在周围的邻居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参军事迹,就连孩子也只是知道个一点半点。

直到《杨成武回忆录》出现,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传奇点滴。

中央军委曾请人找到他,希望把他的真实经历改编为传记,但习惯简朴的他死活不答应,还说:战争是我跟战士们一起打得,要写就得写那些牺牲的战士的事迹。

刘金山用真诚和纯朴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生活方面,他简单到可以用清贫来形容,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外出,住的都是最简单的房子,老家的房屋甚至还有些破旧。

在大家眼里,英雄应该享受最好的待遇,起码生活条件要优越些,可对刘金山来说,这已经足够完美,他也从不说修缮一下。

刘金山不仅对自己严格,对家人也是如此,从不让他们以自己的名义跟公家要东西,更不让他们把自己的私人问题找组织处理。

因此,他的孩子从上学到就业,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从没有走过后门。

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刘家子女也养成了勤俭节约、努力奋斗的生活习惯,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1999年,刘金山在苏州去世,终年91岁。

结语:

干过小工,当过将领,刘金山的一生跌宕起伏,传奇而又值得尊敬。

身负重伤,却仍在革命路上继续前行,支撑他的不正是那拳拳的爱国之心?

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像刘金山一样的革命先辈用鲜血浇灌出来的,是他们身着最简陋的装备一点一点打出来的!

冬天过去,春天便会到来,今日之中国,山河壮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