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史系列之《隋书》

 智悉文中 2023-05-22 发布于浙江
文章图片1

《隋书》,唐魏征主编、多人参与编写而成,记载了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的隋朝历史。同时和其他四部同时编修的梁、陈、北齐、北周的史书合称“五代史”。

一、《隋书》内容简要

《隋书》包括5卷帝纪,30卷志,50卷列传,共85卷,分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隋书》的编撰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纪传部分,由魏徵主编,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

另一部分为史志部分,始修于贞观十五年(641年),成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是由长孙无忌监修的。

帝纪5卷。

1-2卷,隋文帝杨坚

3-4卷,隋炀帝杨广

5卷,恭帝杨侑

文章图片2

志30卷。

1-7卷,礼仪;8-10卷,音乐;11-13卷,律历

14-16卷,天文;17-18卷,五行;19卷,食货

20卷,刑法;21-23卷,百官;24-26卷,地理

27-30卷,经籍

文章图片3

列传50卷。

二、隋朝历史简要

文章图片4

隋文帝杨坚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此时,隋朝与南方的陈朝形成南北对立。于是,隋文帝采取高颍的建议,干扰陈朝的农业生产,破坏陈朝的军事储积,导致陈朝损失严重。

公元588年,命令杨广等分八路进兵直指建康。公元589年,隋军攻入建康,俘获后主陈叔宝,陈朝亡。

公元590年,隋朝派遣使者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岭南诸州由是归属隋朝,隋朝一统天下。

隋文帝在位期间,勤俭治国,社会比较稳定,政治清明,史称开皇之治。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逝。杨广在皇子的争斗中获得胜利,太子杨勇被废,隋文帝立杨广为太子,于是顺利继承,即隋炀帝(李渊追谥)。

文章图片5

隋炀帝在位期间,为拓展隋朝版图、连通南北经济往来及个人享受,三征高句丽、修建隋唐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带给百姓极大的负担,死伤无数,最终葬送隋朝江山。

营建东都:大业元年(605),隋炀帝派杨素、宇文恺等人于洛阳兴建东京(大业五年改为东都)以掌控中原与江南经济,在洛阳周边的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国家粮仓以备荒年时所使用,洛阳宫城(紫微城)建成,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

隋唐大运河的修建:

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分为四条: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公元584年,隋文帝利用汉朝开凿留下的槽渠,命令宇文恺率水工开广通渠,在渭水之南,傍南山而东,到潼关衔接黄河。

文章图片6

山阳渎:是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修建,从淮安到扬州,连通了淮河和长江,隋炀帝在公元605年下令对其进行疏浚。

通济渠:隋王朝在公元605年开凿,从板诸(河南郑州汜水镇)到江苏淮安盱眙县境内,沟通了黄河和淮河,全长1000多公里。通济渠征用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从3月动工到8月完成,不到半年,导致“役丁死者什四五”,以至于官员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

永济渠:公元608年开凿,不到一年竣工,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今北京通州),也是征用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全长近1000公里。

江南运河:连通着长江和钱塘江是孙吴政权为了沟通南京和太湖平原而开凿,隋王朝于公元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

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形成东北延伸至涿州、东南延伸至杭州的扇形的隋唐大运河。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水系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征高句丽: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句丽婴阳王高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被击退。而且,“往岁为高丽不供职贡,无人臣礼”。高句丽侵略辽西,且“不供职贡”,于是隋文帝派三十万大军征伐高句丽,但返回时隋军死者十之八九。高句丽王上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于是罢兵,待之如初。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北巡的隋炀帝发现高句丽暗通突厥,下令让其按时朝觐,但高句丽王并未遵从,于是朝议征高句丽,但并未发兵。

文章图片7

隋炀帝杨广

一征高句丽: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下诏征讨高句丽,“敕幽州总管元弘嗣往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督役,昼夜立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什三四”。秋,七月,隋炀帝征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到涿郡,船只相次千余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长期来往在路上的有数十万人,挤满了道路,昼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征讨高句丽的各路隋军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百一十三万,而为大军运输物资的民夫是隋军的两倍,隋直接、间接的参战人员已经超过了五百万。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但由于隋炀帝指挥错误,导致了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失败。

其中,攻打辽东城时,隋炀帝下令高句丽投降则安抚接纳,以至于高句丽军反复请降,终致挫败隋军士气大降,隋炀帝亲自前线指挥也于事无补,一个月也没有将辽东城攻下。

加上来护儿摔水军精兵冒进,高句丽诈败,以致于隋军纵兵混乱,被打败,精兵四万只剩几千人还。

此外,乙支文德诈降探隋军虚实,于仲文想趁机捉住他,但被刘士龙阻止,后来后悔,于是于仲文、宇文述等九支军队追击乙支文德,但乙支文德用疲军之计,诈败疲劳隋军,隋军一天之内战胜七次。乙支文德再次诈降,隋军疲敝,趁机撤退,但被四面埋伏,只得且战且退。终仅2700人生还。“初,九军渡辽,凡三十万五千,及还至辽东城,唯二千七百人,资储器械巨万计,失亡荡尽”

由于征讨高句丽的军队数量庞大,后勤辎重运输需要大量民夫,时间又紧迫,运输途中死者不计其数,遂导致农民起义,虽追捕斩杀,也未能禁止。

二征高句丽: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再次御驾亲征高句丽。

三月,隋炀帝至辽东,四月二十七日,炀帝渡过辽水,二十九日派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与上大将军杨义臣率军趋平壤。隋炀帝命令诸将攻打辽东城,允许诸将“便宜从事”。

隋军架设飞楼、撞车、云梯于辽东城下,并挖掘地道配合,昼夜不停地连续攻城20余日却没有攻下辽东城,隋朝与高句丽都伤亡甚重。

但在此时,在黎阳督运的杨素之子杨玄感发生叛乱,消息传至隋炀帝处,于是隋炀帝便在半夜二更天,密诏诸将下令撤退,留下的军资、器械、攻具积如丘山,营垒、帐幕、案堵不动,皆弃之而去

第二次征讨高句丽就因为杨玄感之乱而匆匆结束,白白浪费征用极大量民夫运输的物资,全部归于高句丽。杨玄感之乱在随后不久便被平定,受牵连被冤杀者数万人,流放者六千余人。

三征高句丽: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隋炀帝再次下诏,征发军队攻打高句丽。

三月,隋炀帝到达涿郡,隋军士卒在路上逃亡相继。隋炀帝到临渝宫,祃祭黄帝,斩杀叛军者以衅鼓,仍然无法阻止人们逃亡。

秋,七月,隋炀帝车驾到达怀远镇。由于国内已经大乱,所征之兵多数未能按期到达,高句丽也困弊,隋朝来护儿在毕奢城(今辽宁大连金州区)击破一支高句丽军,趁机要向平壤进军,高句丽王高元害怕,于是遣使请降,囚禁并送回斛斯政。隋炀帝非常高兴,遣使召来护儿率军返回。

八月,隋炀帝从怀远镇班师返回。十月,丁卯,隋炀帝到达东都,己丑,到达西京。征高句丽王高元入朝,高元却没有来。隋炀帝下令将帅严装,准备再次征讨高句丽,最后没有成行。

以上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简要过程,三次征伐,士兵和民夫的死亡起码在百万以上。此外,朝廷和百姓都要围绕战争做准备,使得民生凋敝,农桑荒废,徭役和赋税繁重,贪官污吏横行。

营建东都、修建大运河、三征高句丽等极大损耗了隋王朝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最重要的是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大失民心,隋王朝摇摇欲坠。

三征高句丽失败,起义者相继蜂拥而起。河南有翟让、李密的瓦岗起义军,河北有窦建德的起义军,江淮地区则杜伏威、辅公跖较强。

公元616年,隋炀帝命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自己率众前往江都,计划迁都丹阳(南京)。跟随的大臣卫士多是关中和中原人,不愿久居江都,加上江都粮尽,更加想要回去。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杨广,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史称江都之变

义宁元年(617)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丞相,进封唐王。

洛阳都城留守“七贵”在得知隋炀帝死讯后,于公元618年6月22日拥立隋炀帝次孙越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即隋末帝,次年(公元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废黜杨侗,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