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昌: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财税政策体系

 方圆儒人 2023-05-22 发布于广东

财科院图书馆 财经策话 2022-11-08 17:20 发表于北京

来源:中国财经报

2022年11月8日


作者

蔡昌: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税收筹划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北京大数据协会财税大数据专委会会长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建设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是促进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为未来财税体系构建提供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在今后一段时期,着力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财税政策体系,是全面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变迁及实践价值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与任务,也是指引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伟大目标。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应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深化与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典范。

现代化是指现代以来一种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在经济学意义上,现代化基本等同于工业化和资本化,强调时间与空间的分离、货币的形成和专家系统的建立,以及这些机制背后的信任机制的建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现代化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个领域,表现为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现代化一般以国家为基本地理单元,有时以某个跨国地区为基本地理单元。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包含创新、选择和淘汰,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改变和权利的再分配,也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与财税变革。

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是建立在对“现代化”一词的理解基础之上,并对现代化概念作了具体界定与拓展。1959年末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时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在1964年12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谈道:“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道路,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把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有机统一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坚持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不断以现代化的成就造福自己也惠及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人类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决定着未来财税改革的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指导下的财税改革,既不拘泥于理论框架的束缚,也不照搬西方的财税模式,而是踔厉奋发、实事求是,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财税体系建设之路。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财税改革沿着以下方向进行:

一是财税改革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贯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原则,这就要求财税改革方向应以构建公平的分配制度与财税体系为基础,以财政的公平、效率原则推进社会公平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制定治国理政方略,增强经济活力和提高财政收入,最大限度增进民生福祉。

二是财税改革要适应国家新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财税政策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步入良性循环,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性与保障性作用,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三是财税改革要支撑产权保护与产权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求财税改革坚持以产权保护为核心,从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构建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发挥财税体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四是财税改革要支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发展经济的重心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财税政策的制定必须能够对制造业产生激励效应,促进产业经济脱虚向实,以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是财税改革要适应数字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就要求财税政策对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给予重点扶持政策,有效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六是财税改革要促进绿色环保、生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这就要求财税改革应以绿色财税为导向,以减少或控制碳排放为抓手,建设绿色财税体系。

从六方面着力构建现代财税政策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正确认识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战略思想,不仅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决定性作用,还要求发挥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一是构建基于公平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构建促进公平分配的税收、社保、转移支付政策,发挥财税政策对收入调节的作用,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进人民福祉。

二是构建促进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科技创新是驱动创新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构建驱动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科技前沿领域研究、独创性专利技术研究的财税扶持力度,不仅仅局限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还要从财政补贴角度增加对市场主体及相关机构的科技投入支持力度。

三是构建促进产权流动与产权保护的财税政策。中国式现代化同时兼顾不同产权主体的利益,既要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就要求公平对待不同所有制经济和保护各类产权主体的利益,构建以产权界定、流动与保护为核心的财税政策,建立一套基于产权制度的财税政策体系。具体政策体系框架包含以下几方面:公平公正处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关系,制定对各类产权主体相对公平的财税政策;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赋予土地承包权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经营权融资担保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构建基于公租房、共同产权房的财税政策,让收入较低人群及进城务工群体也能享受到改革红利,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是构建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财税政策。数字技术的迭代革新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式现代化也彰显出数字技术对宏观经济的驱动作用与特殊贡献。我国目前对数字经济发展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既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数字经济发展,又要对数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重点监督、有序管理。要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首先,加大财税政策对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大数据技术的迭代更新与普及应用,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其次,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税制体系,形成一整套数字税制体系;最后,加强对互联网、大数据驱动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财税治理与审计监督。

五是构建保障国家安全、人民安全的财税政策。中国式现代化以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为根本,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财税改革必须确保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对国防安全的财政投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保障能力,维护国家与人民安全。

六是构建促进绿色环保、生态健康的财税政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这就要求财税改革以促进碳减排为抓手,构建涵盖碳税、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在内的一系列税收政策,形成中国式绿色税制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