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许多解读吕洞宾《百字碑》的文章,顺着诗句字面意思,说的可谓是妙笔生花;这是实修体验吗❓纯粹是写作文笔的展示。 也见过貌似修道之人“就事论事”的解说,将这诗词的整体,以实修具体操作一般的演式,似乎吕祖写的就是实修践行中的“一招一式”❗ 百字碑——吕洞宾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气自回,气回性自住。 性住丹自结,壶内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 ![]() 以我实修践行的体悟,将诗词分成了理论提示、实修情形展示两个段落。 理论提示段落的前四句,就是宏观层面的“无为”展示;但落到实修的具体意念上,那就是“有为”的应物,而且是不固定的应物要不迷。 实修情形的段落,吕祖描述了实修中一段“精气运行在头面上”的感受,但这并不是实修的全部。 ☞“普化一声雷”——在我的实修体感中,它并不是一声听觉上的响动,而是持续的泥丸处激荡;随后的“无弦曲”就是它的持续。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对应着理论段落中的这句“真常须应物”,是一种视觉、触觉上的感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这应该是搭上鹊桥后,口中产生出甘甜回味的津液。 最后用了一句笼统的“明通造化机”,概括性的说出了道法修行的玄妙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