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在2010年的秋拍中,拍出5.5亿的天价。是中国古瓷粉彩有史以来最高纪录。粉彩瓷为什么能卖出天价? 粉彩是清宫庭继珐琅彩后又一创烧的彩瓷,也是彩瓷的又一个高峰。在拍卖市场屡创佳绩。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成交价港币9千万。 清乾隆斗彩加粉彩暗八仙缠枝莲纹天球瓶成交价港币1.3亿。 粉彩于清代康熙末期出现的,为低温釉上彩,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受到珐琅彩的影响及工艺上的借鉴而创新发展起来的。 至雍正时盛行。又称“洋彩”与“软彩”。之后更取代了康熙五彩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 乾隆时期达到鼎盛!这与乾隆偏爱粉彩,亲自督促审定粉瓷制作、纹样、烧制有关。 粉彩工序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墨线起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上一层可作熔剂又可作白彩的玻璃白,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再经过画、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将颜色依深浅的不同需要晕开,使纹饰有浓淡明暗层次,经690℃-900℃的低温烧成。 “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画面风格近于写实,立体感强。粉彩颜料色彩丰富、色阶多,可调浓淡,能模仿中国画的浓淡过渡、阴阳向背,几乎达到了宣纸花鸟画彩绘的水平,粉彩的绘画技法多样,官窑更为考究,有平涂、渲染、没骨、洗、皴、点等,工笔、写意俱全,富有中国画的笔韵。能在纸上画的几乎也都能在瓷器上画出来。特别是在人物的神态传达上,表现得更为细腻生动,这是以往瓷器表达无法呈现的。粉彩真正融合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并借鉴了西方的油画技巧,在瓷器史上也是一次飞跃。 粉彩瓷成器需烧至少3次,一般是4次,第一次,烧坯子。第二次,烧釉。(也可能与第一次合烧)第三次,烧玻璃白。第四次,烧粉彩。 粉彩称为“软彩”,是相对五彩瓷器的硬彩来比较,粉彩瓷器色调更为典雅柔和,而且色彩丰富,约有20多种颜色。五彩瓷器最多也就十数种颜色。 粉彩瓷在民间应用广泛,到现在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 五月份征集要求: 有非常完善的藏品交易流程和充足的买家系统。只要藏品鉴定审核通过皆可参加公司的免费拍卖流程和私下推荐,有少量鉴定费用。如文物商店购买的和拍卖会场拍下来的藏品提供凭证可以全程免费运作,成交佣金6个点。征集范围:瓷器、钱币、字画、杂项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