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调脾胃不可一味补

 循天园 2023-05-23 发布于广东

时下小儿调理脾胃的说法很是流行,虽然现代因为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脾胃不好的孩子确实不少,但是调理脾胃毕竟属中医专业术语,需要一定的中医知识来指导运用,家长切不可盲听盲从乱用药,否则容易走入误区。

调脾胃≠补脾胃

日前,一位家长带5岁的孩子来诊疗,诉孩子口中异味、大便不畅、晚上睡觉出汗多、食欲尚可。我观察患儿舌苔厚腻,于是告诉家长孩子脾胃不好,需要调理一下。家长说,她一直在给孩子调脾胃,补脾胃的中成药吃了许多,每天还用红枣、山药煲粥给孩子吃,但就是没有效果。

一听这话我就明白了,原来家长把“调脾胃”简单地理解为“补脾胃”,于是一味选择补益类的中成药和药食两用之品。但是从患儿情况看,属典型的积滞明显,治疗应以消导为主,如果只侧重于补益脾胃,则犯了“虚虚实实”的错误,只会加重积滞,药服用越多症状就会越严重。针对患儿症状,我给孩子开了消食化积的中成药,服用一段时间后,患儿家长反馈孩子的症状都好转了。

现实中,像上述家长一样走入误区的人不少,补脾胃的中成药不是不好,红枣、山药也并不是对脾胃没有益处,只不过是用之不对证,没有起到作用。那么小儿调理脾胃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调理脾胃分虚实

概括地说,调理脾胃应该先分虚实。临床中既有脾胃虚弱的虚证,又有食滞肠胃的实证,还有脾虚食积的虚实夹杂证。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案来调理,以下推荐的中成药和药膳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用。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的小儿主要表现为脾胃运化无力,常见症状如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痛、便秘或者大便稀溏、面色萎黄、动则出汗、容易感冒、睡觉不安稳,舌质淡白、舌苔薄或润。

调理此类患儿应以健脾益气为原则,中成药可以选用四君子颗粒。四君子颗粒源于四君子汤,是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代表方,其他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减的药物(如参苓白术散)也可使用。

食疗可用健脾益气粥。材料为生黄芪10g、党参10g、茯苓6g、炒白术6g、薏苡仁10g、大米200g、大枣20g。将生黄芪、党参、炒白术装入纱布包内,放入锅中,加清水浸泡40分钟备用;将茯苓蒸软后切成小粒备用;将薏苡仁浸泡软后,放入锅中煮30分钟备用。大米、大枣、药材包放入煮薏苡仁的锅中,武火煮开后改文火熬煮1小时,取出纱布包,放入茯苓即可。本食疗方具有健脾益气之功,适用于脾气亏虚之各类人群。

食滞胃肠

食滞胃肠的小儿主要表现有肚腹胀满、腹痛(按压腹部加剧)、纳呆厌食、有口气、大便酸臭或呈不消化状,舌红、苔厚腻。严重者会出现手足心发热、面颊红赤、口渴喜饮、睡眠不安、睡中头额汗出异常。现代小儿喜食牛奶及油炸、辛辣等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故这种证型较多见。

调理此类患儿应以消食化滞为原则,中成药可以用具有消食、导滞、和胃功效的保和丸(颗粒);如果食滞化热,可以选用枳实导滞丸,此药消滞利湿、泄热通便,较保和丸力量更强。

食疗可用消食饮。用炙鸡内金10g、焦神曲10g、焦山楂10g、焦麦芽10g,水煎30分钟后放温服用,可加适量白糖或冰糖。亦可用上药煎水取汁后加入粳米50g煮粥食用。炙鸡内金消积滞、健脾胃,焦山楂偏于治疗肉食食积,焦神曲和焦麦芽偏于治疗面食食积。以上食疗方对各种饮食导致的食积均有效。

脾虚食积

脾虚食积小儿以平素食少腹胀、经常腹泻,饮食稍有不慎则脘腹胀痛、嗳腐吐酸、腹泻不爽、大便腐臭、舌淡苔腻等为常见症状,脾虚和消化不良两方面表现均有。

调理此类患儿应以健脾消食为原则。中成药可以选用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消食的作用,适用于脾虚出现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亦可以用肥儿散。

食疗可用健脾消食瘦肉汤。材料为鸡矢藤12g、鸡内金10g、怀山药10g、陈皮10g、山楂10g、瘦肉50g、盐和生姜适量。将鸡矢藤、鸡内金、怀山药、陈皮、山楂稍加清洗,放入纱布包;瘦肉洗净,切块备用;生姜切片备用。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先大火煮20分钟,再中小火炖1小时左右,加适量盐调味,吃肉喝汤。本药膳具有健脾和胃、消食除积的功效。

总之,现在小儿脾胃受损的现象较为常见,但是健脾胃一定要分清虚实,不可一味补益。而且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理也很重要,平时应注意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