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85仇誉洁:如何解析中学教师职业认同缺失问题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5-23 发布于江苏

      在不久前的职业生涯人物访谈中,我发现年轻的中学教师身上,普遍存在着教师职业认同感缺失的问题,需要开展系统性的分析。

表现:疲于应付、抵触班务、积怨日深

      访谈中发现,中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疲于应付。很多人单纯为了就业而选择教师行业,只是具备了该行业的硬性资质要求,没有高度的热情投身于其中,缺乏软性技能,在工作中疲于应付。

      其次是抵触班务。这些中学教师普遍怀有抵触情绪,无法正确看待教学以外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处理师生关系问题、管理班级事务,等等。

      最后是积怨日深。这类教师如果疲于应付,抵触班务,就很容易在负面情绪中积重难返,内心的抱怨日增,在责任心与敬业精神等方面表现较差。

原因:入职博弈、绩效评价、社会问责

      中学教师职业认同感缺失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首先是入职博弈。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当下,人们往往会选择一份相对稳定、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工作,教师恰好具备了这些特点,所以很多人进入该行业并不是出于主观意愿,甚至在采访中我还能听到“选择该职业是被忽悠”的回答。因此,他们在面对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往往会衍生出对教师行业的厌恶与失望。

      其次是绩效评价。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绝对化的问题,用分数衡量一切,创造性受限,教师努力的成果可能会被学校、家长等方面轻易地否定,导致很多负面情绪产生,与此同时,他们还被迫参与各种各样形式化的比赛,无心投入教学,发展受限。

      最后是社会问责。当前的教育口号愈发离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认知产生了偏差,理想化的口号背后忽视了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不成比例的问题,教师的心理压力只增不减,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教师的职业价值产生怀疑。此外,中学教师经济收入与工作量比例失调,由于升学的原因,他们承载的社会期望很高,工作繁重又琐碎,薪资报酬却又不能达到他们的预期,对中学教师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冲击,导致认同感缺失。

危害:教师抑郁、殃及学生、危害教育

      教师职业认同感缺失一定是存在很多危害的,在我看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危害。

      首先是教师抑郁。缺乏职业认同容易导致教师的工作动力不足,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产生迷茫无措的感觉,甚至会导致教师抑郁的问题。

      其次是殃及学生。教师缺乏职业认同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产生“踢猫效应”,影响学生的心态,打击他们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道德发展与人格塑造,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放任发展,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是危害教育。教师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石,如果教师缺乏职业认同,将会影响到整个教育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师资流失等问题。

对策:育人为本、多元评价、家校合作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缓解这种问题呢?

      首先是育人为本。学校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减少形式化的工作,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鼓励教师参与决策,给予教师更多的参与决策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重视和尊重,从而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其次是多元评价。教育系统应当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设置考核本身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应该放宽考核标准,优化考核体系,从一次次量化的成绩转变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给予教师更多的发挥的空间,实现个人的教育理想。

      最后是家校合作。学校不能包揽全部的教育工作,教师无法承担孩子教育的全部责任,任何其他的教育形式都不能取代家庭教育,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不过分要求学校教育,减少社会认知偏差,学会换位思考,让学校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让教师重拾信心,建立认同感。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