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密室逃生”里的心理学

 大科技杂志社 2023-05-23 发布于海南

 “密室逃生”是一种冒险类解谜游戏。玩家将和其他人一起身处一处近乎完全封闭的房间或者小房子里,在一两个小时的有限时间内,利用周围隐藏着的线索和工具,完成解谜和任务,最后逃离出这片区域。那么,这种游戏有什么好玩的?实际上,当玩家踏入密室,直至游戏结束那一刻,玩家更多地被各种心理学效应所包围和影响,正是这些心理学效应使得玩家流连忘返,而不是各种谜语。

  “潜移默化”的心理学效应

  玩家进入密室逃生的房间,房间大门随后紧闭。栩栩如生的高压环境会使玩家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更多肾上腺素会提高玩家的唤醒程度,唤醒程度可以理解为我们俗称的兴奋感,也就是说,游戏中的玩家会体验更强烈的兴奋感觉;而更多的多巴胺则会为玩家提供更强烈的动机,这股动机会帮助玩家更专注于实现某一个目标。所以,在逃生这一共同目标的驱使下,玩家们会避免或忽视其他让自己不快的地方,从而专注于与他人合作并实现逃生,玩家也会因此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感觉。

  尽管密室逃生总跟“逃生”的主题相关,而且大门看起来、甚至尝试起来都是打不开的样子,但玩家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安全的,如果他们有急事,随时都可以退出。而且玩家对游戏的某些规则还能进行掌控,例如,玩家可以选择延长逃生时间,游戏的难度以及是否需要工作人员的指引等,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玩家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从而使玩家不会过于兴奋或感到压力太大,导致心理崩溃。在这种情况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所产生的效应就发生了。

  什么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一个人在执行某项任务时——这可以是考试、解密亦或其他什么的——如果任务简单,这个人又处于一种高兴奋或者强动机的状态,那么他此时在任务中的表现会是最好的;如果任务的难度很高,那么他只有处于较低的兴奋或动机状态,才能在任务中有良好的表现;如果任务的难度为中等难度,那么当他的兴奋程度或者动机强度处于一种适中的水平时,在任务中的表现会是最好的。

  由于密室逃生里的谜题难度往往为中等,加上可控感觉降低了玩家的兴奋感和动机强度,使得玩家的唤醒和动机状态处于一种适中的水平,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此时玩家对于各种谜题的答案可以说是手到擒来。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可以轻易地看到这种现象:那些玩家明明是第一次参与密室逃生,他们的解谜表现却出色得出乎我们意料,他们的表现甚至堪比一些老玩家。

  除此之外,在这个游戏中,还有其他心理学效应也在影响着玩家,例如自我实现预言以及难-易效应等。

  总有“一款”适合的

  参加密室逃生的玩家可以选择自己的解谜方式。在密室里,谜题答案的线索往往隐藏在一些令人感到出乎意料的地方,例如,垃圾桶里的某张纸条上写有开锁的密码,或者日记里记有打开某个盒子的方法,又或者在一个不起眼的桌角处刻有能解开谜题的关键数字,等等。如果这位玩家寻求的是一种充满挑战和创造性的解谜方式,那么,充分利用发散性思维,然后在一些意外的地方寻找线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时,玩家要逃离一个地方,甚至都不需要进行解谜,在一些关卡中,玩家可以跳脱“解谜”的思维定式,直接采取“物理手段”,利用提供的工具直接开锁逃生。

  玩家也可以采取按部就班的解谜方式:从不太对劲的地方开始寻找线索。密室逃生的工作人员也把线索放置得非常显眼,例如,墙壁旁边放置着写有数学公式的白板,或者古色古香的房间里却挂有一幅疑似跟心理学研究有关的图片,亦或在所有放置稳当的家具里却有一把倒下的椅子,等等。线索之所以以这样一种生动的形式展现,主要是为了帮助玩家更好地利用“易得性启发式”的思维方式。奇怪且显眼的线索便于玩家记忆和提取,当玩家遇到谜题时,玩家首先想到的是这些生动的线索,而不是密室里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如果玩家不想解谜,那也没有关系。玩家可以扮演“出力”的角色,而不是“出智”的角色,正如在某些逃生或冒险解谜电影里,总有只是提供体力支援的人物。这样,即使玩家不直接参与解谜,玩家也可以从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角色扮演中获得游戏的乐趣。亦或者,玩家可以亲自体验扮演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感觉。

  正是由于这些心理学效应的存在,密室逃生才会吸引一批又一批新玩家的到来。如今,密室逃生游戏有着越来越普及的趋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