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过婚的都知道,婚宴名单才是最伤脑筋的一件事

 新用户339933 2023-05-23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日常生活里,每逢儿娶女嫁的当口,无论穷富人家,都要举办婚宴来款待宾客。但要选择宴请哪些人,却是一件令人颇伤脑筋的事情。把某个人漏掉了,说不定他就会说你瞧不起他,拿他不当盘菜。有时请了一个平日有交往的人,他却找各种借口推脱,有的甚至“鸣不打,蛋不下”,闷声失约,更是惹人懊恼。这种情况,用牟平方言来说,就叫做“请客不到,两头讨臊”,双方也会就此而生分了,甚至于断了多年的交情。

儿娶女嫁准备请客的时候,正常情况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家亲戚,这就是民间所谓“有赶拢”

的七大姑八大姨等直系亲属。这些人都和喜主有血缘关系,是必须应邀前去助阵捧场的,否则就会导致出现“亲戚不走动,是亲也不亲”的结果。

这些直系亲戚之间,即便双方平日里有解不开的疙瘩、多年不来往甚至见面连招呼也不打,大多问题都会随着这次宴请而烟消云散,双方重归于好,这便是民间俗话说的“红白喜事能解死疙瘩”。但其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请客方要首先放低身价,主动登门邀请,而受邀请方则必须欣然接受,按照约定的时间带着礼金前去赴宴。样一来,过去的矛盾就叫“前头勾了,后头抹了”,双方哈哈一笑,和好如初

其实,可能有些人早就想和好而苦于抹不下脸皮、掉不下架子,借此机会“就坡下驴”,反倒分外热情了几分。这正应了民间那句俗话:“虾酱臭了,发(发酵)过来更香。”如果这个当口,请客方不登门邀请,或受邀方置之不理,都会受到众人的批评,同时也表明双方和好无望了。

记得我们村有兄弟两个,曾经为一棵树闹起了矛盾并大打出手。这之后,双方长达几年不通声气。这一年,哥哥的儿子要结婚了,在众人的劝说下,哥哥前去弟弟家送请帖。不料想,弟弟当即把请帖扔出门外,并扬言双方老死不相往来。这种情况下,邻居们都批评弟弟的做法不近情理、有违祖训、做人不地道。

家有喜事,请客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自己工作单位的同事。正常情况下,大伙儿都会给你面子,送上红包,按时赴宴,献歌一首,逗逗新郎新娘,闹闹哄哄一场,皆大欢喜。但一定不要忘了一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共事多年也不乏有个别只认钱、不讲交情的主。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建筑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个部门负责人的儿子结婚,他给全公司所有熟络的人都送了请帖。大伙儿也都给足了他面子,齐刷刷地都参加了婚礼,把他美得嘴巴都咧到耳根子后面去了。可万万想不到,后来同事或同事的孩子要结婚了,他总是会编排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赴宴。说白了,他就是“收红包时高兴,送红包时心痛”,时间长了,大伙儿都懒得搭理他,送他个外号叫“常有理”和“鬼见愁”。

再后来,有些年轻人琢磨出一个办法,就是同事之间参加婚宴不带礼金,而是用大红纸开一张“空头支票”,写明某人奉上礼金若干。这样一来,就把“收红包时高兴,送红包时心痛”的情况彻底解决了,一来一往就是一顿饭的事,爱吃不吃。

还有这样一种人,居然把操办儿娶女嫁的婚宴当成敛财的门路。有一年,村里一个伙计的闺女要出嫁,他绞尽脑汁,给但凡有一点交往的邻居都送了请帖,居然凑齐了20多桌客,一门心思要趁此发一笔小财。可由于大伙儿十分反感他平日里好吃懒做的行径,就串通好了,要教教他做人的道理。到了婚宴这天,大伙儿都带着有限的礼金,与婚宴的饭菜标准相比还相差老远,生生让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但没有敛到财,反倒赔了不少。一时间,他在村里人面前出尽了洋相、丢尽了脸面。

俗话说“红白喜事三不周”,操办婚宴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人人满意,但在斟酌宴请宾客名单的时候,还是要多费一点心思,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尽量避免出现“请客不到,两家讨臊”的尴尬场面。

你可能还想看:

《隐患》新著悬疑重重 《天局》经典畅销百万

矫健的身影

被禁217年!只因这一先进技术影响了守旧者的利益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