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最怕的是什么?要记得:别让负面的“已知预言”伤害孩子

 金苹果6 2023-05-23 发布于北京

有两个妈妈在辅导孩子写作业

一个妈妈嘴巴不停地唠叨说:“看什么看,那些跟你有关系吗?每次都不好好写作业,难怪你学习成绩那么差”

在妈妈的催促下女孩还是经常出错、心不在焉

另一位妈妈就显得比较特别了

她耐心地站在一旁,然后轻言细语地说:“你这么努力,难怪最近会进步那么大”

孩子听完妈妈的认可后更加认真了,也很快就把作业完成得干净又整洁

为什么同样是辅导孩子写作业,催促的结果是心不在焉,认可的结果是努力认真呢?

我记得,心理学上有个叫现象叫“自证预言”

这个心理现象理解起来也不难,指的是人们往往喜欢按照“已知预言”来行事

那什么是“已知预言”?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包括期望

而“已知预言”呢,有负面,也有正面的

若论起“已知预言”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力

我认为,一旦让“已知预言”变成负面的,那就很难把孩子教育好

家庭教育最怕遇上负面的“已知预言”,特别是有些事没处理好就很容易让孩子生出叛逆心:

第一种:

认为自己是父母,就可以随便命令孩子

13岁女孩果果,自从上小学五年级之后总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

有时候就连家里来了孩子也是爱搭不理,妈妈觉得果果肯定是被同学“带坏了”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果果都是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早上背着书包上学,晚上背着书包回家,就连路边的文具店都不准进,想要什么东西就告诉家长去买

如果比平时放学回家晚了几分钟,妈妈把果果狠狠地说教一顿后,直接又用命令的口吻说:“下次不准再回家那么晚了”

结果,女孩没听,每次还以“肚子疼,上厕所”为借口晚回家

妈妈不清楚果果的动向,就到房间偷偷翻看书包,希望可以借此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可书包拿在手上还没来得及翻几下,就被果果撞个正着

她生气地对妈妈大吼:“你凭什么翻我书包”

妈妈不以为然,还怒骂果果一顿:“我是你妈,有什么不能翻的,你的所有一切都是我给的”

而这句话也彻底惹怒了果果,她把自己身上所有的东西都丢给妈妈,还下决定地说:“我要离开这个家,没有你们我照样能活”

其实呀,教育孩子最怕遇到自以为是的家长

那些认为自己是父母就可以随便命令孩子、窥探隐私的家长,最后往往会和孩子闹得分崩离析,孩子没得到好的教育,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而糟糕

第二种:

情绪具有传染性,骂完孩子还连带别人

中午午休时,同事刷到这样一条视频就哈哈大笑起来

视频中,一位妈妈正在吼着嗓子辅导孩子写作业

接下来,映入耳边的还是一段紧张对话:

妈妈:“看题,你看题,看我干什么,你妈妈身高是1.6什么”

孩子答:“毫米”

妈妈:“合着我跳起来都够不着你菠萝盖呀”

另一边,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爸爸呢,听到妈妈暴跳如雷的声音后,立马放下手机开始勤劳地擦桌子、扫地

等到妈妈出来撞见爸爸时,看到一向懒惰的人开始勤劳做家务,心里的火也开始慢慢降下来

很多人都说,这位爸爸明智呀,老婆对孩子生气的时候赶紧找点家务活,那样就不会牵连被骂了

因为孩子被骂、而担心自己也被骂,这也是一种“已知预言”

举个例子

妈妈骂孩子写作业粗心大意,出门后又刚好看到爸爸在玩手机,心里面自然就会认为:“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身上的坏习惯都是从爸爸身上学的”

负面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爸爸因负面“已知预言”而动“小心思”,我认为不如跟妈妈合力把孩子教育好

比如,在妈妈教育孩子受到情绪波动时赶紧参与进来,让妈妈先休息一会,然后爸爸再从旁观者角度去调节孩子和妈妈的情绪

孩子不是被吓大的,也不是光靠妈妈一个人就能教育好

在家庭教育的三角关系里,爸爸就要像一个公正廉明的裁判,把一切不好的情绪都赶走,把好的情绪带到家庭里

第三种:

拿道德绑架压制,过分强调自己的付出

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力

父母对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具有“已知语言”效果

朋友苗苗,是一个性子急躁、说话还不讲究方式的妈妈

在教育这条路上,她会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一些诉苦、或抱怨的话去道德绑架

比如:

“我为了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就不知道上进一些”

“只要你能把学习学好,我哪怕累点、苦点也是值得的”

“我为了你把工作都辞了,你现在就考这点分,对得起我吗”

“我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知道呢”

“我是你妈,难道还会害了你吗”

朋友说的这些话,表面上都是在倾诉对孩子的爱,但一言一语都是给孩子套上重重的枷锁

有些家长呢,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听话、别反抗,还喜欢用一些悲情的方式对孩子道德绑架

我听过最让人难受的话就是:“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你对得起我吗”

这句话给人的感觉真的是太负面、太难过了,好像“我要是做不好这件事,就成为了众夫所指的罪人”

这么大的“帽子”扣在孩子身上怎么会轻松、怎么会喜欢学习呢?

所以,爱孩子请不要拿悲情的诉苦去对孩子道德绑架,让孩子在健康的、被爱的,乃至积极的环境中成长,这才是每一位家长最应该给予孩子的正面“已知预言”

第四种:

处事独断专行,按我说的做才是懂事听话

有一个姓陈的同事,从来不参加公司聚会,上班下班也很少跟大伙有语言交涉

有些同事热情跟他打招呼被冷漠无视后,私底下就对小陈意见很大

他们觉得,小陈性格孤傲、还总是瞧不起人,尽管是属于公司的元老级别,可在公司的人际关系、以及团结意识都不太理想

当遇上一次不能拒绝的聚会时,小陈就被大伙们“恶作剧”,大家一个劲儿地向小陈灌酒

正常情况下可能都觉得心有不平,可小陈却以德报怨地说出了积压心底的“秘密”

他说:“从小到大,我一个朋友都没有,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与人打交道了”

小陈说出这句话时大家都露出诧异的目光,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从小到大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呢

原来,因为父母从小对他严加限制,高中毕业之前几乎都是被锁在家里,限制交友、也不允许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小陈的内心是特别孤独的,哪怕是考上大学、离开父母身边也依旧孤独一人

从小被限制交友外出,乃至长大后都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

而父母的这种独断专行呢,看起来也是为了孩子可以更好地学习、不受打扰,可孩子天生就该是翱翔在天际的雄鹰

你对孩子独断专行、各种限制、甚至是逼迫孩子,这些都是剥夺孩子童趣的负面“已知预言”

正如,父母希望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孩子做到了,可踏足社会后就不吃这套

那些不会社交的孩子,也就像是基础能力差的孩子一样,遇到生活的交卷答题时很容易被卡住,得不到升职加薪的机会、甚至也无法进入更高的阶段

第五种:

把孩子当庄稼,之前是成绩、之后是结婚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把孩子看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庄稼去种

有些家庭就没有认清这一点,他们把孩子当成了庄稼,急于拔苗助长,也贪婪地觉得“我给地里的庄稼施肥那么多,收成时一定要让我大赚一笔”

可很多时候、很多事儿,一旦涉及了投入和收成,那么事情就变得不是那么简单,而家长对孩子的爱,哪怕是深深爱、也会不知不觉变了质

表弟康子的童年就是这样的经历

大学毕业前,天天催学习读书

大学毕业后,又天天催着结婚生子

对于康子来说,连女朋友都没有一个,谈哪门子的结婚生子

因为受到童年阴影的影响,康子一直都比较抵抗回家,他觉得父母根本就没把他当回事

原来,康子的童年就像是地里庄稼一样

上学时被严加管教着,就跟那个姓陈同事一样,天天被管着不能和朋友玩,也不能看电视、玩手机

每天活动的地方不是学校的教室、就是家里书桌的一亩三分地

康子也有反抗过,可每次都被一套又一套的话给怼回去了

被拒绝、被限制的次数多了,康子也慢慢妥协,他觉得“没事,也就是那么几年,等大学毕业离开他们,就会好了”

就那样,为了实现大学毕业早早离开父母的愿望,康子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学习

可大学毕业后的生活也尽是不如意

工作方面经常唠叨:“xxx可算是出息了,一个月拿多少多少工资”

亲朋好友见面也是各种虚荣心攀比,对外总是聊得那么热火朝天,回到家后就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生活方面结婚是最终目标,那一句句“你怎么回事,连个女朋友都讨不到”、“你想让我跟你爸孤独终老呀,真是个不孝子”

这些话,几乎每说一次都让人扫兴半天

其实呀,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有些爱,如果没有爱对方向就容易变质,孩子也无法感受到被爱的温暖

想让孩子从小在被爱的环境中成长,那么就要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简单纯粹一些

比如,把孩子当成独一无二的人去欣赏,当我们可以静下心去看待孩子身上的优点时,哪怕很小很小的影响也能照耀光芒

爱孩子就是简单的陪伴、支持、尊重和包容,我们都希望孩子快快成长、健康茁壮,可成长这件事急不得,你越是心急、孩子就越容易营养不良跟不上节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