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业落地需标准先行?解读新形势下低速无人车发展要点

 新战略无人驾驶 2023-05-23 发布于广东
联盟两项团体标准将于5月正式启动。
 文|低速无人驾驶编辑部

经过2021年全球无人驾驶产业催生,低速无人驾驶行业迎来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新局面。中国亦不落后欧美,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低速无人驾驶产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2021年9月《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推荐标准(GB/T 40429-2021)正式出台,标准体系建设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和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变革;适时制定和完善无人驾驶领域技术安全相关标准,提升技术领域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今年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2022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共包括6部分、88条内容。明确要研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急需标准,加强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等重点标准研制,研究建立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机制,发布实施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推动团体标准组织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等工作内容。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分别从提升团体标准组织标准化工作能力、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团体标准制定模式、拓宽团体标准推广应用渠道、开展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促进团体标准化开放合作、完善团体标准发展激励政策、增强团体标准组织合规性意识、加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就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进行了部署。

另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推进国家标准验证点建设提出的指导意见,建设目标为到2025年底,建成2个综合性标准验证点,配套建成不少于50个领域类标准验证点,建立比较完善的标准验证制度、工作机制及工作体系。

据了解,目前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

基于当前中国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稳态格局未定,市场还处于探索和培育期,积极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活跃市场,提高产业链技术水平和竞争优势。同时,标准能对入局企业起到一定的规范引导作用,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

作为国内首家低速场景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综合性服务平台,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目前已聚集全球230家产业链企业。为推动低速无人驾驶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联盟已部署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将与多家主流企业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