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控底盘——场景契合是王道,“闭门造车”行不通

 新战略无人驾驶 2023-05-23 发布于广东
好的产品不仅需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更需要契合场景打磨。

 文|张洋

底盘是自动驾驶执行层按照决策层指令进行精确执行的关键。如果把造车看做盖房子,那底盘研发就是打地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阶自动驾驶对系统响应和执行精度有着更高要求,催生了底盘线控化发展。

所谓线控,就是通过电信号、电控机构,取代传统机械连接装置的硬连接。设备端可以根据电信号,通过电控机构自主完成相应操作,并在此基础上保留操作端原本用于识别人工指令的传感器。

当前,智能底盘赛道的竞争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愈发激烈近期,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全媒体编辑部采访了济驭科技总经理罗永昌,与其就“线控底盘”相关发展进行了探讨。

济驭科技总经理罗永昌

线控底盘是自动驾驶的核心

近年来,与“线控底盘”一同走红的还有“滑板底盘”、“智能底盘”等,其中“滑板底盘”已成为线控底盘领域的新星。其自身具备高集成度、高通用率等优势,可实现车身与底盘分离解耦开发,缩短技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罗永昌向低速无人驾驶全媒体记者介绍:“'滑板底盘’是从底盘的形态上所定义,就是长得像滑板一样的汽车底盘。同时,自Rivian将其滑板底盘产品用在纯电动皮卡上之后,滑板底盘更加被热捧和关注;而'线控底盘’则是从底盘的控制方式上定义的,目前在低速、载物、封闭场景的车辆上使用线控底盘是最容易产业化落地的。

对此,罗永昌认为:“线控底盘是整个自动驾驶体系中非常核心执行系统,它的产品定义一定是基于市场端的,我们需要做好的就是通过市场端的场景落地,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迭代更新提供具有性价比的稳定的产品。”

济驭科技定位“专注于无人驾驶线控底盘研发、产业化”,罗永昌介绍,公司从2020年起开始专注于研发无人驾驶通用“线控底盘”,成立以来先后研发了多款无人驾驶线控底盘,并为无人驾驶行业内的相关企业提供无人车底盘线控定制服务。目前,其产品应用范围已经覆盖无人物流、无人配送、无人消毒、无人特种车、乘用车线控改制、牵引车线控改制和轻卡线控改制改制等多个低速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场景,并与上汽、合众、元戎启行、仓擎等无人驾驶细分领域头部企业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

底盘改造,线控只是基础

作为传统汽车底盘智能化产物,线控底盘同样包括线控转向、线控驱动、线控换挡、线控制动、线控悬挂五大系统。

其中,制动系统由制动器和制动动力系统组成,线控制动系统事关自动驾驶的底盘安全和稳定控制,只有拥有足够好的制动性能,才能为驾乘人员提供较好保障。因此制动系统直接关系到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线控制动是线控底盘技术中难度最高,但也最关键的技术。
突破
在制动系统方面,济驭科技通过对制动系统的软件自研开发,实现了不加装制动系统(ABS)的弱防抱死功能因此,在实现相同功能的情况下,济驭线控底盘经过技术优化,减少零部件使用,降低了产品的整体成本。同时,产品具备自我保护功能,可有效应对雨天、雪天等复杂天气下造成的路面打滑等问题。

包括驻车制动系统方面,济驭用集成式电子卡钳制动代替市面中多数产品采用的电机抱闸制动方式。如此替换后,所带来的好处分别是使用寿命更长、产品更稳定、可反馈驻车制动的状态、可以实现特殊工况下备份制动功能。

坚守

在进行技术突破的同时,更要将重点放在对核心线控零部件技术的把控上面。罗永昌认为:“入局线控底盘赛道,传统底盘技术实力必不可少。线控底盘最终对于无人驾驶车辆而言就是根据驾驶意图精准执行:快速、精准、可靠地响应无人驾驶算法需求指令。”

据罗永昌介绍,济驭的产品优势来源于强大的技术团队和产品落地适配打磨,团队大多来自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如上汽大众、沃尔沃、德尔福等企业,其中不乏在线控底盘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专家。

目前济驭的研发重点主要集中在车规级线控核心零部件软件开发、底盘/整车应用层软件开发、底盘电控系统软硬件集成开发以及底盘机械系统设计与集成方面。
底盘生意,“闭门造车”行不通

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全媒体记者了解,不同场景对线控底盘的需求差异主要体现在载重、底盘尺寸、电能储能需求不同等几方面,因此底盘的机械结构框架会有较大差异,直观来说,底盘的长宽高就会导致底盘的前后悬架结构形式的设计不同,零部件选型不同,悬架上的弹簧、减震器等都会有不同的适配。

同时,场景对底盘机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也会不一样,都是需要企业进行考虑和校核的。上述是针对机械结构来说,另外也会涉及包括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线控核心部件的差异。

对此罗永昌认为:“好的产品不仅需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更需要契合场景打磨,基于应用需求开发产品功能。因此,济驭科技格外注重产品在场景端的打磨和应用。”

目前公司已经推出了多款不同载重,应用于不同落地场景的线控底盘:针对无人零售、无人快递场景等济驭科技有500kg载重的底盘;其他场景的载重从2.5吨到4.5吨的载重都有相应的产品推出。

2021年初,济驭科技为同济大学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提供无人配送及无人消毒服务,在厂区内实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项目测试。并在后续与聚誓科技合作,打造多款新零售无人车及无人安防巡逻车。

罗永昌表示,经过项目的打磨,济驭明确了几点产品核心要素:首先是产品要稳定,其次是作为一个移动的底盘,除了能够稳定地按照自动驾驶规划的路线移动之外,还要关注因场景的复杂性引起的多样性需求。

目前济驭已在多个中低速无人驾驶落地场景都有小批量供货,以及商用车和特种车上的定制开发服务,其中包括无人零售领域、物流载货领域以及一些特殊场景的落地,比如消杀、安防、机场牵引、安保巡逻等。
发展源于需求

在罗永昌看来,线控底盘有三大核心要素:线控底盘零部件、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机械设计及集成。这三大要素组成了各造“盘”企业的首要技术壁垒,也成为把关入局者的基础要求,其次是和客户一起在场景端打磨挖深自己的技术壁垒。

在线控底盘零部件方面,技术壁垒表现在部件的迭代开发性。零部件作为产品组成的基础,其选型和质量以及产品的功能拓展性影响着产品的快速迭代和多种场景的适配性,是底盘总成能够满足市场端需求的前提;在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方面,其整个底盘系统的软件开发,包括软件接口、功能定义,上下电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车身附件管理都影响着线控底盘的电气和软件系统稳定性;在机械设计及集成方面,不同的场景对于线控底盘的需求不同,满足底盘载重、尺寸的设计多样,同时更要保证底盘整体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轻量化。

目前,国内线控底盘技术发展迅速,相对国外市场国内具备更多机遇。首先国内的细分领域应用比国外要多且全面,具备良好的市场的需求端,为产品迭代带来发展空间。其次,国内自动驾驶线控底盘的核心零部件的产业链相比国外更丰富,因此在产品的选型升级过程中的响应就会快,为产品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在未来,济驭将对于不同场景及底盘功能和接口的需求差异进行进一步探索,并与客户深度交流,共同开发,设计出适配场景的优质产品。

最后,罗永昌表示:“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行业相关技术的不断演进提升,比如无人驾驶的域控制和算法,各类传感器,线控核心零部件等,相信低速无人驾驶落地和产业化能级也会不断提升,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

新战略 · 征稿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