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零到一,开启收藏之旅 | 艺术品的第一个家

 叠书山房 2023-05-23 发布于广东

艺术收藏,是一场个性化的旅程。

我们希望通过「从零到一,开启收藏之旅」的特辑,开放式地引领大众来回答一个问题:「艺术收藏,如何从零到一?」

从艺术爱好者到“新手藏家”,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从零到一,开启收藏之旅」这个特辑中,我们邀请艺术圈内外的各位代表人士聊聊他们第一次收藏的经历。希望通过他们多维的视角和有参考性的收藏指南,为爱好艺术、却仍在继续徘徊不定的你,打开通往收藏的一扇门。

首期,我们邀请到千树项目总经理、艺术收藏家Jason(黄敬升)和室内设计师、艺术收藏家Anya Yan(闫琮漩)从“开启艺术品的第一个家”聊起,聊聊他们的第一件艺术收藏。

Image
Image
Image

Jason(黄敬升),千树项目总经理、艺术收藏家。出生于中国香港,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

冉起当代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冉起当代):千树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什么?是什么契机开启的收藏之旅?

Jason: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美国艺术家Daniel Arsham的雕塑作品《侵蚀阿尔勒的维纳斯灰色透石膏像》,现在陈列于千树商业中心里。

收藏之旅开启的契机,是因为我从小就很喜欢艺术。在之前都是以看展为主,而当我开始操办与管理一整个像千树这样由著名建筑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设计的商业中心时,就会去思考它的内在应该去怎么完善与丰富,来契合建筑外在的独特性。因为我们一直强调千树的Slogan是“Enjoy the difference”,所以我们是想在一个如同艺术品一般的建筑中,踏踏实实地做艺术相关的内容。

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接了很多画廊、美术馆,以及各种艺术空间与机构,探索艺术收藏与商业体结合的可能。而在千树商业中心开幕首展《当代复兴》中呈现的艺术家Daniel Arsham系列作品,正式开启了千树的收藏之路。

Image

Daniel Arsham,侵蚀阿尔勒的维纳斯灰色透石膏像,2019,透石膏、石膏,208 x 102 x 74 cm

冉起当代:可否用三个词来概括第一件藏品所带来的体验吗?

Jason:我觉得第一个是“成就感”。这并不是说我们购买某件艺术品,它成为了成就感;我觉得应该是当许多人可以在我们自己的空间内欣赏到这些艺术品,我们所呈现的艺术品与展览,让大众能够在日常消费与休闲时,获得审美与认知上的一种满足的状态,这是我成就感的主要来源。

第二个词是“新鲜感”,毕竟是第一次收藏一件艺术品并在商业空间中进行呈现,这件事情还是让我觉得很兴奋的。

最后一个词我觉得是“使命感”。因为我相信艺术与生活应该得到更好的结合。

所以从“新鲜感”到“成就感”,再到未来的“使命感”,我觉得这三个词是未来我们要去做更多这样的事情,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开阔的空间中的各个地方能够看到艺术作品,然后不设门槛地欣赏到它们。大众能够在生活的角角落落感知到艺术,这是我觉得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也是我们想要做的,即“把艺术带进大家的生活”

冉起当代:您现在专注于哪个艺术类型的收藏?

Jason:我们其实并不限制自己收藏的类型。我平时会去很多的艺术展会以及机构与画廊的展览现场,欣赏很多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练自己感知美的能力。因为千树的收藏一定是大众能够欣赏的。

一件作品首先要符合自己的审美,然后要符合未来呈现它的环境。并不是说什么东西大家去追捧,我就要收藏;我更关注的是一件作品有没有“眼缘”,或者说是足够让我眼前一亮。

Image

冉起当代:从开始艺术收藏至今,您的心态有什么变化吗?

Jason:我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喜欢的作品不一定是昂贵的。也就是说不一定要价格到一个程度,才能肯定一件作品的吸引力所在。我觉得现在更多的就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有些市场价值并非那么高东西,包括摄影作品我也很喜欢。

艺术不应该分贵贱,作品价格的差异不应该影响你对一位艺术家以及一件作品的判断。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我意识到了其实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是很合理的价格,而非要去追那个市场的那个浪潮。

冉起当代:在您看来,艺术收藏对于大众而言意味着什么?

Jason:以我们千树为例,我觉得很多艺术收藏是能够以展览的形式呈现给大众,让大众可以实地欣赏作品。这是一种不设门槛的提高大众艺术认知的方式,同时了解到我们的一些想法与思路。

对于大众而言,很多时候先从“美”字入手,什么是好,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什么,摆件也好,版画也好,从一些小的艺术作品入手,再慢慢地往艺术收藏这条大路上走。总而言之,我觉得中国到了一个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开始追求精神追求的新时期,大众开启艺术收藏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Image

作品现陈列于千树商业中心

冉起当代:可以给刚刚踏入艺术收藏的新人藏家一句建议吗?

Jason:首先第一个是要“保持谦逊”,然后第二个就是要“忠于自己”

“保持谦逊”指的是对整个艺术行业。“忠于自己”指的是要忠于自己的审美,挑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去跟热度。当一件艺术品一旦买下来,一定要是你自己喜欢的,不要去做“随大流”的事情。 

Image
Image
Image

Anya Yan(闫琮漩),2022年AD100 YOUNG设计师,Masion Fresco创始人、Super Rice Architects联合创始人。毕业于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Bartlett UCL),回国后将设计方向定位于室内领域。

冉起当代:您收藏的第一件作品是什么?

Anya:第一件收藏作品来自冯晨的《41赫兹-II》,购于2017年,目前摆在北京家的客厅,当时正值家里重新装修,墙上需要一些挂画,通过朋友推荐看了冯晨在上海胶囊画廊的个展,对他的声音与图像的互动装置很感兴趣,展览中有一件捕捉了水面在接触音频发出运动并形成绘画的纸上丙烯绘画作品,通过“水拓画”技术(传统土耳其大理石花纹加工技术)将声音的视觉呈现记录了下来,对我而言,看到这幅画仿佛听到了潮汐的声音,放在家中很Calm。

而后在北京也认识了许多从事艺术的朋友,有的开始举办个展,有的在运营画廊,就从身边的艺术渠道开始收藏,例如较早收藏的马刺画廊的王加加,侯子超,现在都是蓬勃发展的艺术家了。

冉起当代:您现在专注于哪个艺术类型的收藏?当初的收藏有为现在奠定审美观吗?

Anya:一开始收藏时喜欢从身边的艺术家朋友入手,目前收藏的作品艺术家多为同龄人,以80-90后为主,从装置艺术到绘画到收藏级家具都有涉猎,由于我的职业是做空间设计领域,在选择作品的时候难免会被空间感很强的作品吸引,例如倪有鱼,蔡磊的装置和雕塑,另外对抽象艺术类作品也很热衷,最近也比较关注女性艺术家。在入手某一件作品时可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审美观,但在挂画和陈列作品是会有一些自己总结的方法论。

Image

冯晨,41赫兹-II,2017,阿诗水彩纸上丙烯,79x110.5cm

冉起当代:你是如何为室内空间选择作品搭配的?

Anya:为室内空间选择作品时,会综合考虑几个因素,首先是空间的属性,根据作品题材选在它适合出现的位置,比如居住的卧室会选择一些柔和的,安静的作品,其次会特别考虑作品的尺度以及作品中绘画的尺度,与建筑的关系,与家具及家中其他饰品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作品在室内空间的呈现,还会考虑作品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材质,色彩到笔触都会是选择作品考虑的内容。

Image
Image

Anya Yan的上海工作室

冉起当代:针对不同的空间风格,你会挑选材质、媒介和风格相碰撞的作品吗?

Anya:我有时会刻意挑选一些跟空间色调相碰撞的作品,根据作品的材质和色调搭配家具和软装,会有惊喜。例如我在北京顺义的家,客厅基调是几何纹路的深绿色壁布,第一件放置的作品是一副来自意大利艺术家Giorgio Sarporiti的皮画,画面本身就充满了各种颜色的几何色块,为了呼应作品中的撞色,选择了橘色的绒布沙发,红色烤漆茶几,和与画布中黄色呼应的铜质烛台摆件、镜子、和壁灯,茶几和餐桌上的摆盘和花瓶也都选择了金色点缀与之呼应,地毯更是大胆选择了色彩浓郁的敦煌壁画为基调的图案。色彩虽然很多,整体搭配下来却是和谐的。

Image

Anya Yan的北京空间

冉起当代:可以给刚刚踏入艺术收藏的新人藏家一句建议吗?

Anya:艺术收藏需要对艺术史有一定的理解,建议新人藏家可以多读一些艺术史的书或者上上课,多去美术馆看看展,对收藏和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冉起当代上海艺术博览会:倒计时24天限时早鸟票倒计时2天,快来提前锁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