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第708课:细说“雍”字,“雍”,其实是一种鸟

 三个小布丁 2023-05-23 发布于河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隹”部的两个汉字“雃、雝”。两个字中,“雝”的异体字“雍”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说文解字》字没有收录“雍”,字,我们用到古文字中的“雍”,其实就是“雝”(比如篆刻用字)。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雝”,即“雍”。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雃。读音有两个:
(一)qiā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雃,石鸟,一名雝[鳥+渠],一名精列。从隹,幵声。《春秋传》秦有士雃。”形声字。本义是雝渠。鸟名。即鹡鸰。

(鹡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毛传》曰:'脊令,雝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精列者,脊令之转语。”这里段玉裁所说的鹡鸰鸟的习性与现代鸟类研究成果基本相符,鹡鸰常成群,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鸣叫起来,另外,它停息或走动时,尾部分上下摆动,像在“摇”,民间又叫“点水雀”。它常在依水较近的洞穴、岩缝、墙壁里和茅屋脊下依势营巢,所以段注称它“不能自舍”(即不能自己作巢)是不准确的。
另一个名字“精列”,则是鹡鸰二字的转音另读。
这里提到的《春秋传》,指的是《左传·襄公九年》:“秦景公使士雃乞师于楚,将以伐晋,楚子许之。”里的士雃。秦景公派遣士雃向楚国请求出兵,准备进攻晋国,楚共王答应了。
(二)jiān。读音出自《集韵》。同“鳽”,即鵁鶄(jiāo jīng),即“池鹭”,一种水鸟。《集韵·麦韵》:“鳽,鸟名。《尔雅》:'鳽,鵁鶄。”似凫,高足,毛冠。或从隹。”是鹈形目鹭科池鹭属的鸟类。典型涉禽类,体羽在胸、喉部白色,繁殖期间头和颈栗红色,背羽紫黑色。池鹭喜活动于沼泽、稻田、鱼塘、湖泊河流的浅水处,在水中趟水行走觅食,栖息于竹林、树林的枝干中,有时三五只小群活动。

(鵁鶄)
雃的小篆写法如图:

(雃的小篆写法)
2、雝。读yō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雝,雝[鳥+渠]也,从隹,邕声。”形声字。本义是雝[鳥+渠],即鹡鸰。鸟名。具体见上面“雃”字条。

(黄头鹡鸰)
但考察雝的甲金文字字形,本义就有了问题,如图:

(雝的字形演变)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卷中:“从巛(即水字),从口从隹。古辟雍字如此。辟雍有环流,故从巛,……口象圜土形,外为环流,中斯为圜圭也。……古辟雍有囿,鸟之所止,故从隹。”
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实际上就是最早的“国立大学”,“辟雍”学宫四周有花木苑囿,为鸟之所止,因此从“隹”。依此分析,雝的本义当为辟雍。鹡鸰当是假借义。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雝,经典多用为雝和、辟雝。隶作雍。”他认为“雝”最终演变为“雍”,是隶变的原因。其实,最早的雝,指的就是鹡鸰这种鸟,后来才有下面“雍”的用法和意义:
(1)和谐。《广韵·锺韵》:“雍,和也。”《书·无逸》:“其惟不言,言乃雍。”孔颖达疏:“郑玄云:’其不言之时,时有所言,则群臣皆和谐。”因为他不轻易说话,有时说出来就能使群臣和谐。雍正皇帝的雍,取的就是和谐之义。比如:雍和宫。

(雍和宫)
(2)和睦。《切韵·锺韵》:“雍,睦也。”《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孔传:“雍,和也。”天下众民因此也就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

(和睦之家)
(3)乐歌名。本为《诗·周颂》中的一篇,是祭周文王的诗。用为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所奏唱的乐歌。后来天子食毕也奏此乐歌。《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徹。”何晏注:“马(融)曰:'三家,谓仲孙、叔孙、系孙。雍,《周颂·臣工》篇名。天子祭于宗庙,歌之以徹祭,今三家亦作此乐。”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的时候,命乐工唱着《雍》这篇诗歌来撤下祭品(因为三家是大夫,这不合于礼)。
(4)水泽。《诗·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毛传:“雝,泽也。”一群白鹭冲天而起,在西边水泽之畔。这个意义,与本义相关。

(振鹭于飞)
(5)水名。雍水,黄河分出的支流。也作“灉”。《尔雅·释水》:“水自河出为灉。”郝懿行《尔雅义疏》:“《淮南子·人间篇》:云:'楚庄王胜晋于河雍之间。’是雍即灉矣。”
(6)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修武县西沁阳县东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管、蔡郕、霍、鲁、卫、毛、耼、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杜预注:“十六国皆文王子也……雍国在河内山阳县西。”

(西周分封诸侯国中的雍国位置)
(6)古州名。雍州。其一为古九州之一,夏禹时设,在今山西、陕西至青海、甘肃一带地方。

(《禹贡九州图》)
其二为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分凉州置。三国魏时,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
其三为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割荆州北部为境,治所在襄阳,后改为襄州。
(7)古县名。雍县。即今陕西凤翔县。我们读杜甫诗《忆昔二首》之一:“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杜甫就是在凤翔当上左拾遗的,凤翔当时是唐肃宗行在。

(赵孟頫作杜甫像)
(8)保祐。《集韵·腫韵》:“雍,祐也。”扬雄《甘泉赋》:“定泰畤,雍神休。”李善注引晋灼曰:“雍,祐也。”
(9)河水决口溢出形成的小溪。《汉书·邹阳传》:“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颜师古注:“雍者,河水溢出为小流也。言狄初因蹈雍,遂入大河也。”这里的雍,很多人译为雍州,误。
(10)通“饔”。《正字通·隹部》:“雍,通用饔。”用法有二:
其一、熟食。《墨子·七患》:“雍食而不盛。”孙诒让《墨子间诂》:“畢云:'雍食疑一饔字。’《说文》云'饔,熟食也。’王云:'……饔,雍古字通。’”
其二、雍人。即周代宫中掌烹调之官饔人。
(11)通“廱”。即辟雍。前文已讲辟雍。《尔雅·释训》:“廱廱”。郝懿行《尔雅义疏》:“廱者,《说文》以为辟廱。或作雍。”
(12)通“癰”。一种恶疮。《素问·大奇论》:“肺之雍,喘而两胠满。”林亿(宋代名医)等《新校正》:“详肺雍、肝雍、肾雍。甲乙经皆作癰。”
(13)通“甕”。汲水瓶。《正字通·隹部》:“雍,通作甕。”《墨子·大取》:“凡兴利除害也,其类在漏雍。”凡是兴利除害,就像汲水甕在漏水,堵住漏,就得汲水的便利。

(陶甕)
(14)通“擁”。《篇海类编·鸟兽类·隹部》:“雍,擁也。”其一、拥有。《战国策·秦策五》:“雍天下之国。”高诱注:“雍,有也。”鲍彪注:“雍,言据有之。”其二、拥抱。《汉书·滕公传》:“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跋两儿弃之,婴常收载行,面雍树驰。”颜师古注:“雍,抱持之。雍读曰擁。”汉王心急,马疲,敌人追赶在后,于是几次将两个孩子蹬下车来抛弃他们,夏侯婴总是载着他们、并紧紧拥抱着他们。

(刘邦扔孩子,夏侯婴抱回)
(15)通“壅”。遮蔽;壅塞。《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雍兮。”郑玄笺:“雍,犹蔽也。”陆德明释文:“雍,字又作壅。”
此外,雍还是姓氏。《广韵·锺韵》:“雍,姓。《左传》有雍纠。”《通志·氏族略二》:“雍氏,山阳有雍城,文王第十三子雍伯受封之国,其后裔为雍氏。”
雝的小篆写法如图:

(雝的小篆写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