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叹千年 | 李清照为赵明诚写的挽联,含义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任路 2023-05-23 发布于河南

李清照者,易安居士也。

其善工诗词,多有留存传颂,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谓。其夫赵明诚临终,李易安留挽联一幅,至今为世人所揣摩。

启于家学 成于汴京

宋代才女李清照出身官宦之家。

其父李格非官至北宋吏部侍郎,号称“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是当时文学大家,也是北宋朝廷重臣。

李清照六岁时到了京城汴京,随父亲学习、生活,自小是在父亲的大量藏书中长大。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上李清照天资聪慧,文学造诣可谓独上层楼,人格素养自然极高。

1099年,16岁的李清照就写出广为后世传诵的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名震京师。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性格本就温软善良,加上自幼接受正统高雅的家学熏染,思想极为清澈纯净,高尚而有气节。赵明诚称其为“清丽其词,端庄其品”。

政治变故 失落渐起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完婚。《金石录后序》有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

赵明诚之父赵挺之时任吏部侍郎,与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同为朝廷高官。李清照与赵明诚可谓都是富家子女。

好景不长。李清照婚后第二年(1102年),其父李格非因卷入党争,罢官回到原籍。

崇宁三年(1104年),党争波及家人。朝廷要求涉及党争的家庭子女不得留在京城,并且“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李清照只能孤零零回到原籍,投靠父亲生活。

这段时间,李清照写了《醉花阴》等名作,抒发相思之苦,也流露出失落之心。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中,“半夜凉初透”与“人比黄花瘦”是关键词。

赵明诚以仕途为重,为保政治清白,宁可拆散恩爱婚姻。所以李清照词中,除表达思念之外,难免有心凉堪比秋凉,宽容逐渐变瘦的微妙感觉。

青州十三年 始觉小楼寒

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被罢夺官职后病死,赵明诚的荫封官职也被剥夺,李清照只能随赵明诚回到青州私宅屏居。时年李清照25岁。

在青州,夫妻二人潜心研学创作,过起幽静闲适的乡野生活,“仰取俯拾,衣食有余”。同时也以搜集金石古籍为趣,在李清照的辅助下,赵明诚也创作了《金石录》,成为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10年后的1117年,赵明诚放下李清照离家,继续在仕途上周旋。二人再次开始了长达3年多的分居生活。长期的分居生活,让赵明诚有了蓄养小妾的想法。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任莱州知府,日日声色犬马,纳妾已成事实,李清照也很是无奈,空留一腔愁绪。

这一年,李清照38岁。

在李清照的多个作品中,都明显能感受到无奈时的借喻心态。

特别是1121年写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其中,“香冷金猊”“宝奁尘满”“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念武陵人远”“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等关键词句,明显流露出被弃的感受,凄凉至极。

也是从这时开始,赵明诚仕途坦荡,其自私卑劣心态已不再掩饰。

赵明诚逃跑 李清照蒙羞

靖康二年(1127年)八月,赵明诚出任江宁知府。李清照整理古籍收藏,随赵明诚至金陵。时年李清照44岁。

李清照到金陵后,时常对朝廷的懦弱写诗讽刺。留下“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以及“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脍炙人口的名句。

但是,李清照浓厚的爱国情怀却与赵明诚的自私怯懦形成鲜明对比。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赵明诚吓得连夜弃城而逃。随即,被朝廷革除官至。李清照感到极其羞耻,从此便在感情上冷淡疏远赵明诚。

随后,赵明诚与李清照“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途经安徽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夏日绝句》以吊项羽。

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自觉羞愧难当,从此一蹶不振。但是以李清照的气节,一首诗肯定是无法洗刷赵明诚带来的耻辱感。

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情义何在

五月,一家人行至安徽贵池,赵明诚“被旨知湖州”,他喜出望外,决定独自回去面君奉召。

不久,赵明诚奉召途中患了疟疾,一病不起,很快病死。《金石录后序》有一句关键话:“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重点在“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分香卖履”典故出自《汉书·曹操传》。说一代枭雄曹操临终前交代后事。其中有“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一句,其实就是关于妻妾日后的生活安排。意思是把积蓄分了,若哪位夫人没有谋生手艺,就学着做鞋维持生计。这是曹操用心良苦的临终之言。

由这里也可以看出,赵明诚一路走来,侍儿小妾是少不得的。做为一家之主,临死对李清照及家人的生活不做任何安顿,以至于李清照处境堪忧,对李清照不仅是蔑视,又是一次打击。

亲写祭文 暗藏喻意

李清照亲自为赵明诚书写了一幅挽联: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

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白日正中”出自《传灯录》,说襄州禅师庞蕴入灭前问女儿太阳升多高了,女儿出门观望,回来告诉父亲太阳正中,不过有日蚀。庞蕴亲自出门观望,回到屋里发现女儿“即登父坐,合掌而亡”,甚是感动,夸女儿悟性极高。

通过那段时间的遭遇,不难体会到李清照的心态。赵明诚弃城逃跑让李清照蒙羞,并且对李清照的生死漠不关心。所以李清照以“庞翁”的高度对应赵明诚,除了有缅怀之心,怕是更有挖苦之意。

“坚城自堕”讲的是齐国攻打莒国时,齐国大夫杞梁战死沙场,其夫人痛哭不已,导致莒城因之崩塌。这个故事体现的是夫妻情深。

我们对应李清照一生遭遇。前期赵明诚保不了李清照,李清照婚后不得已回乡投靠父亲;紧接着是赵明诚罢官;下来是赵明诚偷养小妾;再下来是弃城逃跑;最后又让李清照与一本书共生死。点点滴滴都对李清照来说,都有抹不去的阴影。拿“坚城”比喻赵明诚,那么我是“杞妇”,你是“杞梁”吗?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环境里,李清照有很多心里话说不出来。表面上,李清照以绝对的高度赞扬了赵明诚,但是李清照很明白,这样的高度你赵明诚能比吗?只不过是尽妇人本份,给外人看而已。

收笔

是金子总会沉下来,传下去。

赵明诚在收藏方面著有《金石录》,是研究古代金石刻必读之书,影响颇大。但赵明诚性格懦弱,缺少担当。

对于高风亮节的李清照来说,更多的悲痛是面对家国存亡,故土难收,和赵明诚站的高度完全不一样。所以,赵明诚始终没有李清照光芒四射。

历史就是这样前进的。

盛世如歌|专注文化

传记 专著 史志 剧本  策划 布展 出版

文字来源丨原创

图片来源丨网络

版权丨盛世如歌文化传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