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战国策·赵策一·知伯因阴结韩、魏

 一中大语文 2023-05-23 发布于福建

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赵襄子召张盂谈而告之曰:“夫知伯之为人,阳亲而阴疏,今吾安居而可?”张孟谈曰:“夫董安于,简主之才臣也,世治晋阳,君其定居晋阳。”君曰:“诺。”乃使延陵王将车骑先之晋阳,君因从之。至,行城郭,案府库,视仓廪。号令以定,备守以具。

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襄子谓张盂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

张盂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知伯为人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

张盂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君曰:“何如?”对曰:“臣遇张孟谈于辕门之外,其志矜,其行高。”知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知过见君之不用也,出,更其姓为辅氏,遂去不见。

张孟谈闻之,入见襄子曰:“臣遇知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知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击,必后之矣。”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展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选自《战国策·赵策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吾A与B二C主D约E谨F矣G破国H赵I三J分K其L地M寡N人O所P亲Q之R必S不T欺U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阴,在“阳亲而阴疏”和“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两句中,意思相同。

B. 郭,指外城,与《过故人庄》中“青山郭外斜”的“郭”意思不同。

C. 拔,指攻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意思不同。

D. 矜,指骄傲,与《促织》中“翘然矜鸣”的“矜”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知伯即将和韩魏两国一起讨伐赵国,赵襄子惴惴不安,他在张孟谈的建议下移居晋阳,并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B. 知伯采取了水攻,赵国岌岌可危,赵襄子感到守城无望,想要投降,而张孟谈请求面见韩魏的国君,以求生机。

C. 知过为人严谨,见微知著,他觉察到韩魏两国有叛变的可能,但知伯并不相信他的说法,知过大怒,改名离去。

D. 张孟谈建议赵襄子抓住时机,并与韩魏两国商定在当天晚上就袭击知伯,杀掉守堤的士兵,决水去淹知伯军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知伯为人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4分)

(2) 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4分)

5.韩魏两国答应张孟谈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 G M R

2. B

3. C

4.(1)知伯为人内心粗鄙缺少仁义,我的计谋还没实现却被知道,那么祸患一定会来,对这件事情怎么办呢?(共4分)(2)知伯军忙于救水乱成一团,韩魏从两侧攻打,赵襄子率领士兵在前面攻击,大败知伯军捉拿了如伯。(共4分)

5.①意识到如果赵国天亡,韩魏就有危险。②张孟谈许诺对密谋之事保密。(1点2分,2点3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