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素哭着说: “主人,您骑了5年的老马,尚且不忍心离开,何况是我呀?” 闻听此语,卧在床榻的白居易一言不发,此时的他如同风中残烛一般虚弱,凝视着樊素如花的脸庞,他不禁想到。 世人皆知我白居易名满天下,风流倜傥,但我这一生真如我的字(白居易字乐天)一般乐天知命吗?这一刹那,他又想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身影…… 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他的父亲白季庚只当过彭城令、襄州别驾这样的小官,这辈子最伟大的成就是有个儿子叫白居易。 妻子生下白居易时,白季庚已年过不惑,中年得子大喜过望。 更让他开心的是,这个孩子十分聪明,未来可期。 因为战乱,他们家不得不举家迁移,来到了如今安徽省的符离。 父母对年幼的白居易有很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在大哥白幼文考上科举后达到了顶峰。 父亲白季庚和大哥白幼文虽然都考了科举,却不是进士科,在当时进士可是最热门的科目,如果能考上进士,绝对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于是,一无所知的白居易成为了全家的希望。 年幼的白居易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他天资聪颖,教过他的老师都对他称赞有加。 更难得的是,极其刻苦,读书读得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甚至肤发早衰。 在他苦读之时,他没有发现,身边一直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在看着她。 白居易的邻家有一位少女,刚好比他小四岁,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名为湘灵。 她对隔壁的白哥哥十分好奇,频繁地出入他的世界,和白居易成为了幼小的玩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年幼的两人成为了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彼时,他们只是愉快地玩耍,并不知道什么是男女感情。 而随着年岁渐长,感情逐渐升温,他们也终于意识到什么是青梅竹马,相守相持。 少年哪有不慕少艾的,更兼是白居易这样的大才子了,他悄悄地写诗给湘灵,称她是“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乡野出身的湘灵哪里见过这种阵仗,符离这样的小地方,有几个年轻人比得过白居易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感情自然是越来越真挚,越来越深重了,私下里早已约定终身。 然而好景不长,贞元十四年(公元798),此时的白居易已经27岁,又恰逢父亲病逝,为了家庭和前程着想,不得不离开符离,去往江南投靠叔父。 他与湘灵依依惜别,此时白居易已经在思考两人的婚事,但两人之间却存在一条天然的警戒线,那就是门第。 白家好歹也算是个书香门第,而湘灵家却没有什么出身,这让两人十分痛苦。 两年后,白居易终于考上了进士,以29岁的年龄成为新科进士,他可谓是春风得意,“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此时的他终于实现了父母的夙愿,考上了进士,那么自己那卑微的心愿是否也能实现呢? 他终于鼓起了勇气,对母亲说自己要娶湘灵为妻。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白母以前就觉得湘灵配不上白居易,现在他考上进士了,不是更不可能吗? 身为孝子的白居易无法反抗自己的母亲,被迫与湘灵分开,分别的那天,湘灵的表情让白居易终身难忘,那是何等的悲痛! 失去湘灵后,来到繁华的长安城,白居易只觉怅然若失,纵使定居长安,可失去了湘灵,又有什么意义呢? 此后近八年时间,白居易借酒消愁,出入酒肆青楼,用不成亲的方式来纪念湘灵,同时反抗自己的母亲。 但终究,在母亲以死相逼之下,白居易再一次妥协了,他娶了同事杨虞卿的从妹。 婚后,白居易肩负起了丈夫的责任,他已经伤害了一个女子的感情,切不可再伤害另一个。 但在无人的深夜,他依然忘不了那个远方的倩影,只能在自己的诗里倾诉——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命运是惯常会捉弄人的。多年后,白居易被贬江州,却无意间遇见了湘灵父女。 那时的白居易已经44岁了,有了两个孩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湘灵却至今未婚,她在等谁自是不必问的。 不再年轻的两人抱在一起,任由泪水肆意地宣泄,那是他们哭恋的象征。 此后一别,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几年后,已经是杭州刺史的白居易路过符离,白家老宅早已破落,而湘灵也不知所踪,白居易长叹一声,这段跨越数十年的悲剧终于是划上了句号。 但在白居易的心里,永远有那么一道身姿绰约的倩影,让他难以忘怀。 作者:孔慈 参考资料: 朱金城《白居易年谱》 赵莹《旧唐书·白居易传》 辛文房《唐才子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