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刀赠壮士   娄炳成

 娄炳成 2023-05-24 发布于甘肃

元杂剧里无名氏《冻苏秦》中有一折戏写了这样的台词“岂不闻'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以先生之才,怕不进取功名,易如拾芥。但恐礼物微鲜,不足供长途之费耳。”这大概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宝刀赠壮士、红粉送佳人”这个成句的出处吧?

人与人是要礼尚往来的,但馈赠什么样的礼品,却要根据收受礼品的对象的实际情况,即个人喜好、审美情趣、精神与物质需求等来决定。将宝刀馈与淑女、鲜花赠于莽汉、字画送于文盲,不仅显得不伦不类,贻笑大方,还会得罪于人。

由这个话题,笔者联想到收录在蒲松龄老先生《聊斋志异》里的一个短篇小说《鸽异》,里边所写的一件事情。

小说前半部分先是讲述了各地鸽子名种,接着叙述邹平县有位张幼量公子,酷爱蓄养鸽子,按照《鸽经》上所列的名目,四处搜求,力求搜寻到天下所有佳品,像养育婴儿一样,百般呵护。一天夜晚,张公子独坐在书斋中,忽然一位身着白衣的少年叩门进来,便是鸽仙。张公子把自己所蓄养的鸽子,全都展示出来,各种颜色的鸽子都有,五光十色璀璨如锦。白衣少年笑着夸赞,说他堪称包罗天下名鸽的人了。便领张公子到了一座道院,唤来四只白鸽给他表演各种花样,张公子赞赏不已,感到自己的鸽子委实比不上,望洋兴叹。就苦苦相求白衣少年,讨得两只很奇异的白鸽。张公子对两只鸽子爱惜备至,过了两年,这对白鸽又生了小公鸽小母鸽各三只,即使是亲朋好友来索求,也得不到。

小说在前半部分作了大量铺垫之后,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写道:有一位张公子父亲的朋友,是个贵官。一天,见到公子,问:“你养了多少只鸽呵?”张公子谨慎地回答几句,就退下来。怀疑某公是爱好鸽子的,想赠送两只鸽子,但是实在舍不得。又想到长辈来索求,不能过于抹他的面子,而且也不敢以平常的鸽子送给他应付差使,就选了两只白衣少年给的极品鸽子繁殖的白鸽,用笼子盛着去送给他,自己以为就是送去千金的礼物,也不如这两只鸽子珍贵。

过了几天张公子见到某公,自己脸上很有讨好得意之色,而某公说话间,并无一语感谢赠送鸽子的事。张公子忍耐不住,便问:“前天我送的鸽子可中意?”某公回答说:“也挺肥美。”张公子惊讶地说:“大人把鸽子烹了?”某公回答说:“是啊!”张公子大惊地说:“这不是寻常的鸽子,就是平常所说的佳种靼鞑啊!”某公回想了一下说:“味道也没什么特殊的。”张公子听罢,悔恨地回到家里。

到夜里,张公子梦见白衣少年来见他,责备说:“我原以为你能很爱惜鸽子,所以把子孙托付于你。你怎么能把明珠投到暗窖中,致使我的子孙丧身于锅、鼎!今日我就率子孙去了。”说罢,化作鸽子,张公子所豢养的白鸽全都跟着它飞走了。

作者在结尾以异史氏的口吻说:任何东西都会汇聚在爱好它们的人那里,所以叶公喜欢龙,真龙就进入他屋子,何况是学士渴求好友,贤君渴求良臣呢?独有钱这东西,喜好的人更多,而得到的人却很少,从这里可以看出鬼神是生贪婪人的气而不生痴心人的气。

从前有一个朋友给孙禹年公子送红鲫鱼,他家中没有聪明的仆人,就找一个老仆人去了。到了孙家门前,老仆人泼掉了水,拿出鱼来,向孙家要了一个盘子装上去送。等到了孙公子住处,鱼已经干死了。公子笑笑没说话,让拿酒犒劳那老仆,就把那鱼做熟了让他吃。回去之后,主人问他:“孙公子得到那鱼,高兴吗?”老仆回答说:“高兴得很。”主人又问:“咋样个高兴法?老仆回答:“烹了几条用来犒赏我下酒。”主人听了很吃惊,想自己所赠的东西并不粗劣,哪里至于烹熟了赏赐给下人呢!就责备那老仆说:“一定是你愚蠢无礼,所以公子转而把气出在我身上。”那老仆挥舞着手极力辩解说:“我本来没见识,拙笨,因以您不把我当人。到了公子门前,我小心翼翼,还怕用水筲不文雅,恭敬地向他们要了一个盘子出来,一条一条均匀地摆好了送上去的,有什么不周到的呢?”主人骂了他一顿,把他解雇了。

灵隐寺某和尚,因为茶艺出了名,他煎茶捣茶用的铛和臼都很精良。然而他所藏的茶叶有好几等,总是看客人身分贵贱来烹煮献上。其中最上等的,不是贵客或者懂得品茶的人,一次也没拿出来过。有一天,有一位贵官来了,那和尚行礼拜见,态度十分恭谨,拿出上好茶叶亲自沏好奉献上去,希望得到称赞。贵官沉默不语,和尚感到疑惑不解。他又用最上等的茶叶沏好了进奉给贵官。快喝光了,那贵官却没有一句称赞的话。和尚急得忍不住了,向贵官鞠了一躬说:“这茶怎么样啊?”那贵官端起茶碗来拱手说:“很热。”这两件事与张公子赠鸽的事可以同样一笑啊!

蒲松龄老先生以张公子蓄养鸽子馈送鸽子和补充的送鱼、奉茶三则故事,深刻地阐释了“宝刀赠壮士、红粉送佳人”的内涵实质。他老人家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物品馈送,乃至精神和情感交流,是建立在三观契合、认知相同、意趣相投等基础之上的,是相互欣赏、彼此懂得的等量齐观的关系,也就是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所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三则故事,都与“叶公好龙”有相似之处,但又性质不同。叶公仅仅是装模做样地好龙,“好”的是他自己心目中的“龙”,而非真龙。但他并没有拿他所“好”的“龙”去做交易,去巴结讨好谁,去换取别人的称赞。而这个张公子酷爱蓄养鸽子,视鸽子如自己的婴儿,却为了去巴结讨官员将自己的极品所好割爱了,而对方竟然不识货,当作普通肉鸽吃掉了,还说没有特殊的香味。读后让爱鸽人士吐黑血!送鱼老仆的自以为是,奉茶老僧的势利谄媚,两则故事虽然逊色于张公子的故事,但与张公子的故事一样,都暴露出了我们人性中的弱点,问题不在于对牛弹琴中的“牛”,而在于那个对牛弹琴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