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黄宏宣||到底谁之过(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3-05-24 发布于福建
     点击上面蓝字“望安山文学”关注我们,谢谢!


到底谁之过
文/黄宏宣(江苏)


最近,报纸上披露了这么一件事情,让我怎么也想不通。
说有一个驻扎在大山里的部队,他们长年帮助当地一位生活很难自理的孤寡老太太,已经不知道多少年了。多年来,老太太在解放军同志的帮助下,始终过着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忽然有一天,部队接到紧急军令,深夜里全部开拔了。因为走得太匆忙,以至于和老太太打招呼的时间都没有。这位习惯于受人恩惠的老太太也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最厚实的左膀右臂,生活从此变得一团糟。于是,她就天天坐在院子里,用一些不堪入耳的言语咒骂解放军。
看到这个报道,我很郁闷,甚至有些气愤,更为那些无辜的解放军同志打抱不平。他们帮助老太太只是爱的传送和延续,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失去依靠的老太太完全没有理由去骂人——在我看来,这位老太太不仅是很不讲理的、自私的,更是没有道德的。
因为这件事情,我询问过著名的心理学家朋友,心理学家笑而不答,却给我讲了另外一件事情:三人一起出门,其中一人拿伞,一人带拐杖,一人空手。回来时,拿伞的全身湿透,带拐杖的左腿跌伤,第三个人却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莽撞地闯,时常跌倒;什么都没带的,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败在某一个缺陷上,而是败在优势和思维里。
一个很热的夏天,一些朋友出去漂流,大家在玩水的时候,女孩的拖鞋掉下去沉底了,等到岸边的时候,全是晒得滚烫的鹅卵石,他们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于是,女孩就向周围人寻求帮忙,可是谁都只有一双鞋。女孩心里很不爽,因为她习惯了向别人求助,而且只要一撒娇,就会得到满意的答复,可这次没有。她忽然觉得这些人都不友善,个个见死不救。后来,一位可爱的大男孩将自己的拖鞋给了她,然后,自己赤脚在发烫的鹅卵石上走了很久的路,还自嘲说是铁板烧。女孩表示感谢后,男孩说,你要记住,没有谁是必须要帮你的,帮你是出于爱心;不帮你,也是应该。女孩记住了男孩的话,此后,不仅和男孩成为夫妻,还学会了对施以援手的人铭记在心,并时时给他人以更大的回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还会发自内心地感激不尽,可时间久了,便处处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习惯了轻而易举的得到,认为那都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人家突然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心里不平衡,甚至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失去平衡了——就像前面说的那个老太太。习惯了轻易得到,便忘记了感恩,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话说有一个乞丐到小王家去乞讨,小王给了他十块。一周后,乞丐又去,小王又给十块……持续两年的时间,都是如此。一天,小王只给五块,乞丐说,以前都给十块,怎么现在变五块了?小王说:对不起!我结婚了,还得还贷、养孩子。乞丐一巴掌打过去:妈的,你竟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和孩子!
看到这个笑话,我不禁感到愕然!当免费提供服务让人家成为一种习惯时,这种服务就不再是优势,而是很可怕的劣势了。
爱的给予很复杂,既不能是谦卑的奉献,也不能是傲慢的施舍,它是出于内心的、丰满的、自然而然的流溢,因而也是超越于道德和功利的考虑的。尼采说得好:“凡出于爱心所为,皆与善恶无关。”
在我们农村老家,有一句俗语:救急不救穷。如果你总是想着去依靠别人,不去自力更生,那是要被别人看不起的!爱,如同光源,爱者的幸福就在于光照万物;爱,又如同甘泉,爱者的幸福就在于泽被大地。只要你去用心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无处不在。但是,你在享受他人的爱的同时,有没有向周围的人施撒更多的爱呢?如果没有,为什么还不去及时行动?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陪你走完一辈子,所以你要乐在其中;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必须建立强大的自我。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策划:耕文;主编:非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